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与预防
(一)孤独症康复
抚养、教育和康复孤独症儿童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于家长更是这样,因为家长的抱怨、闷闷不乐、唉声叹气、不良情绪、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等,常常会使有一定能力的患儿体会到家长的情绪,从而产生挫折感;由于家长的打骂,患儿会因在学习时被打骂,而惧怕学习;孩子会因体会不到与人交往的愉悦感,而进一步退缩到自我封闭的状态(回避);有些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而攻击他人。
要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回归社会,家长和专业人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勇敢地接受孩子患孤独症的事实。
(2)父母不需要也不必要有内疚和罪恶感,更不能因为这样的孩子而感到耻辱。
(3)家人彼此互相体谅,调整生活作息,并做合理分工,以便有效地训练教育孩子,这样训练教育孩子的路才能走得更长。
(4)公平地对待孩子,不必因过度关注孤独症孩子而忽略了其他孩子,这样易使其他孩子厌恶和排斥孤独症孩子。
(5)积极寻求各种渠道并充分了解正确的教养知识及方法。
(6)以坦然的心情,带着身心障碍的孩子走人人群,让孩子能享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7)教育孩子时不必孤军奋战,要寻求适当的协作,家长彼此互相联系,以发挥团结的力量。
(8)补救孩子所失能力的同时,更须启发尚未开发的能力。
家长每天都要面对孤独症儿童,如何来保证良好的情绪呢?首先应该把握康复课题难度,减少患儿的挫败感,帮助他体验成就感;其次,要用心体会孩子的期望,用爱的眼神给予鼓励;创造一个陪他一起成长,分享成功和喜悦的环境,设想仅仅是斥责会是什么感受。再次,赞美优点优先于注意不良之处。避免由于“爱子”心切,而不知不觉对孩子造成很深的伤害。要用心发掘孩子长处。一些孤独症孩子,有特别超常的能力,发掘这些能力,会有助于他们的康复。要忽略所不期待的行为。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学会忽视,让他自己淡化。最后,尊重孩子,相信每一种人生都是完美的。陪着孩子不断地追求人生,充实人生,激励自己和孩子智慧的火花。相信一次训练一分成长。
孤独症是一个慢性疾病,大部分患儿可能终生都须接受康复治疗,但随着病情的好转,接受的治疗强度逐渐减少。一些已经康复的患者,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所以家长应有一个长期与孩子并肩作战的思想准备。诊断明确后,尽早开始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退步、停止这样的情况也是客观的,不要因为这些气馁,应该同专业人员一起寻找原因,及时纠正。只要坚持下去,终会取得最佳效果的。
(二)孤独症预后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间和干预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高、干预的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则效果越好。目前在国外已有不少通过教育和训练儿童基本恢复正常的报道或病例。不予治疗的多数孤独症儿童预后较差。少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着近年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变化,轻症孤独症诊断病例明显增加,这些患儿预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