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教学法在自闭症儿童集体活动中的应用
今年9月份,中心邀请到自闭症康复专家来到单位,组织全体医教人员进行了ABA教学法的培训和学习。在这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中,我们获益良多,也在实际的自闭症教学工作中积极应用起来。
从以前的自闭症教学工作层面来讲,我们其实已经应用到了ABA中的某些训练方法。但真正理解ABA的含义,真正科学地操作起ABA教学法却很难。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ABA教学法的机会,使得我们重新审视起自己的自闭症教学工作,在应用学习理论的同时归纳出自己每天工作的心得与方法,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很多人可能认为,应用行为分析法主要在自闭症儿童一对一的个训中才能奏效,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在集体课教学中,我们同样强调孩子的个别化差异,以个别化差异为切入点,结合集体课教学模式,我们也能很好地利用ABA训练法中的一些理论作为指导,开展集体课的教学工作,并达到良好效果。我们知道,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必须从行为入手,如注意力、问题行为、语言等,这些问题也同样在集体课中存在,并需要任课老师去解决。
在这里,我们可以先来描述一下在集体课教学中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存在哪些表现及问题。当然,自闭症儿童在集体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定不止这些,我这里仅列出常见的几点。
(1)活动参与度极低:不说话,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反应,或主动性不高需要反复的指令才会开口回答;无法按要求完成集体活动中某些操作性项目(如生活自理中的“洗手”、手工课中的“握笔涂色”)。
(2)注意力问题:在集体活动中,自闭症儿童会表现出最常见的漠视行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不关心,呆坐着或左顾右昐目光无焦点,无法对活动本身及正在上课的老师形成关注点等。
(3)问题行为:自闭症儿童在集体课中时常会有过激表现,如发脾气、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大哭大闹等,严重干扰课堂活动的进行。
本次培训中,我们了解到了ABA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特点、目标行为等理论;ABA的核心理论---强化;ABA教学法的辅助理论;ABA教学法的指令理论;ABA的问题行为定位和处理方式等。这些理论都有助于在集体教学中解决上述自闭症儿童存在的问题。
首先谈谈ABA的目标行为分解理论。集体课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也因此而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某些自闭症孩子似乎根本无法完成我们定下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操作性目标,如上述提到的手工课---握笔涂色。经过这次培训后,我们受此启发,明白看似简单的目标其实并非是真正能一步到位的目标。我们根据行为目标理论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即对操作性目标进行目标行为分解:将一个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单元行为,对每一个单元行为继续分解,这样逐级将一个行为拆分为更小的,有先后顺序的行为链。以握笔涂色为例,可以把学会握笔涂色做为一个总目标下分成二级目标---安坐,握笔,涂色;而这一二级行为目标又可以再下分成三级目标,如握笔可以拆分为三级目标---认识笔,前三指的运用等等,不一而足。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集体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孩子定下不同的个别化差异目标逐个解决问题,直到完成最终的教学总目标。同理可以运用到集体课的其他科目的操作性教学目标中去。
第二,我们可以谈谈ABA教学法中的指令理论和辅助理论对自闭症儿童在集体课中无法形成注意力关注的应用。指令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意识;辅助则是一种附加的刺激,被使用在有意识引发正确反应(所期望的反应)。帮助孩子在指令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以保证儿童反应的正确性,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这两点正好与解决孩子在集体课中的漠然态度、不配合、不参与等行为不谋而合。我们可以通过指令(包括语言指令和非语言指令)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时发出相应的刺激。比如,要求孩子对目光前方正在上课的老师形成关注,我们可以发出指令“看老师”,身后作为辅助教员身份的家长则可以用非语言指令进行辅助配合,用手掌挡住孩子闪避到其他地方的目光,使之眼睛只能在要求的地方保持目光停留,这样就能很好的帮助一些自闭症儿童在集体课中对老师形成关注。类似这样的方法坚持应用下去,久而久之,自闭症的孩子是能够对集体课的老师形成习惯性注意并保持关注的,个别孩子在集体课中有意注意的改善也非常明显。
第三,我们还可以讨论一下ABA教学法中的强化理论、反复练习理论在集体课中的结合应用。普通教学法中我们也时常强调对孩子的“强化”,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强化理论。ABA则把强化理论针对自闭症儿童做了适应性的细化和调整,使之更适用于自闭症教学。此前,我们在集体课教学中也有对孩子进行强化的理论意识,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用起来也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经过本次学习后,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强化的要素、强化的频率、强化的分类、强化物的使用等要项,并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到在自闭症儿童身上的针对性应用。反复练习是ABA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孩子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比如,对于集体活动参与度很低的孩子来说,集体活动中的常见的个别展示环节(如上前回答问题、指认物品等)是相当“痛苦”的任务。如果利用好ABA教学法的强化理论,则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在孩子按要求上前完成任务后,我们可以通过即时奖励实物(如饼干、海苔等)的方式给予强化,调动起这个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其他在旁观看的孩子也会被跟着调动起来。甚至在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慢慢可以转换成二级强化物(如小红花、口头表扬),并能一直保持孩子的活动参与意识,提高主动性。我们可以看到个别孩子甚至主动举手要求参与活动。
最后,ABA教学法中关于问题行为的理论也使我们在集体课教学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对集中课中孩子出现的各种行为有了正确的解决理念,是不是问题行为?应不应该干预?怎么去干预?以前我们老师常犯的错误便是把孩子在集体课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和异常行为混淆,或者不能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或者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感到茫然并束手无策等等。经过学习后,我们区分出了“问题行为”和“异常行为”的概念,明白了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是具有功能性的,如:回避/逃避的功能、吸引注意力、自我满足、感觉强迫。弄清楚了这些原理后,我们有了正确的出发点去探究孩子出现某个特定行为的原因,并从中找出干预解决的方案。举个例子,自闭症儿童小辉经常在集体课中毫无原因地大哭大闹。1.我们先要分析小辉的这个行为是否问题行为:小辉的哭闹严重影响了集体课的课堂秩序,可以判定为问题行为,需要进行干预行和解决。2.探究小辉在课堂上大哭大闹的可能原因:通过与妈妈的交谈,老师了解到小辉第一天来上学时,出现哭闹情绪时妈妈就把他抱离教室到外面玩了一会儿,此后小辉每到上集体课时就一直出现这样的行为。由此可见,小辉的哭闹行为是具有功能性的---逃避上课。3.ABC法应用:A小辉上集体课---B小辉在集体课中大哭大闹---C老师把小辉安置到教室的后面观看其他孩子上课,但不能离开教室。这样一来,有了清晰的解决思路,接下来就是ABA教学法中关于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来制定解决方案,消除问题行为了。我们打算在集体活动课室中划出一角作为“情绪处理区”,给一些在集体活动中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用以处理情绪及行为。
综上所述,#p#分页标题#e#ABA教学法做为一门经过权威机构使用并论证出大量有益经验的实用技术,是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的。在有限的篇幅中,我并不能把ABA教学法在集体课中的具体应用都详尽地描述出来,只能略举一二。并且我相信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对ABA教学法理解的加深,我们将会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发掘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去。
广西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 蒙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