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学模式(TEACCH梯层教学法)
更新时间:2004-08-20
点击数:
使用结构教学的理由:
1.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程序。
2.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安静,减少情绪反应。
3.帮助学生学习的更有效率。
4.帮助学生达到独自学习的目标。
5.控制行为:教学生正确行为。
教学环境的结构:
1.教室组织、家具、物品(教具)之布置。
2.明确的区隔学习区,减少视觉与声音的干扰,区隔学习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工作的开始与结束。
3.环境区分:(1)点心区(2)游戏区(3)转换区(4)工作区(一对一)
每天的作息安排:
1.透过视觉让学生很容易了解每天作息、活动,作息表宜具体。
2.作息表可由左到右,上到下,每一位学生有独自之作息表。
3.内容:
(1)系列活动
(2)图片
(3)图卡
(4)字卡、图画。
工作组织(每天的工作):
1.明确的提示要做何种工作。
2.明确的提示有多少工作。
3.完成一件工作之概念:增长组织能力,引起工作动机。
4.标准的工作组织:
(1)由左到右或由上至下:完成工作袋。
(2)配对:依颜色、形状、字母或数字。
(3)文字。
5.目标:学生了解多少工作需完成,了解完成的概念以及教师的期望。
视觉结构: 利用视觉功能减少听觉历程。
1.视觉结构:以视觉卡片、告诉学生完成系列工作。
2.视觉组织:以组织材料和空间来调整感官。
(1)容器结构。
(2)限制领域。
3.明确的视觉线索:
(1)标示(2)不同颜色卡片(3)标记
4.教导学生如何应用视觉线索寻找讯息。
结构教学诊断:观察学生后描述下列工作
1.环境结构个别工作区:
(1)视觉上的区隔
(2)家具和玩具的摆设
(3)减少听觉上的干扰
(4)物品的组织要清楚的标示出来
2.个人的作息:
(1)物品、图片、文字。
(2)整天的作息表或是部分的作息表。
(3)张贴作息表。
3.个人工作系统:
(1)工作系统(由左到右的工作序列,使用图片、颜色、数字、文字)
(2)必须有一项工作完成的概念。
(3)如何由一项工作续接转换到另一项工作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