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让儿子走进阳光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当每次看到儿子天真无邪的笑脸,而清亮的眼神却四处游荡,就忍不住心疼地蹲下来,捧起他那可爱的小脸低唤:“儿子,看着爸爸,看着爸爸的眼睛。”我祈求他能叫一声爸爸,但换来的总是沮丧和无奈。
我儿子两岁的时候发现他还不会说话,有时好像会说话,但其实只是简单地发音或自言自语,谁也听不懂,总不跟小朋友交往,喜欢独自一个人玩。他目光漂浮,从不会正眼看人,看到他想要或想吃的东西就拉着大人的手去,而不会用手指指着东西说要,喊他的名字也没有反应,喜欢玩开关,反复地开关门,特别喜欢旋转的东西,如玩具车的轮子、电风扇等,喜欢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喜欢不停地拍手或不停地转圈或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等等。总之就觉得他跟其他小孩子不一样。
心急的我们带他到市内几家大医院去诊断,做CT、测听力等,该做的都做了,结果很正常。医生说可能是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晚一点说话很正常的。这样一直等到两岁半,还是没有语言。后来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了一遍关于儿童孤独症的文章,觉得问题严重了,因为孤独症孩子的各种表现在我儿子身上都可以看到。
当带着儿子到广州市中山医学院附属三院儿童行为发展中心被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以后,我们都不敢相信,但却偏偏是一个无法摆脱的现实,我们感觉天要塌了。医生还说这种孩子大多预后都不好,可能终身需要家人的照顾。亲戚朋友知道以后纷纷都劝我们再生多一个孩子,我们想生多一个孩子就意味着放弃另一个,难道就这样让他孤独一身吗?我和妻子最后决定,无论用什么方法,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挽救他,无论今后孩子的情况怎样,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爱护他,做他的保护伞,我们会永远地牵着他的手,走过人生的一道道坎……为了儿子,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去投入挽救儿子。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我相信所有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对这句话理解得更深刻,因为他们也因此背负起常人难以承受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
为了挽救儿子,我辞去了工作,先后带着孩子到广州、南宁等地的医院和训练机构,进行咨询、学习和训练。特别在南宁儿童特训学校的那段日子里,生活很艰苦。因为我们夫妻都是工薪族,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节省费用只能在学校的附近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蚊子特别多,又经常停电,闷热的天气使我儿子身上长满了痱子,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白天还要陪儿子去上课,一个月下来瘦了十多斤,孩子的奶奶也因此累到了。不过,为了孩子能早日康复,只能坚持下去。
在学校里第一次接受了ABA训练法和感觉统合训练,接触了专业老师,也接触了他们教育的理念:没有语言的孩子,要给量的刺激、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于是,我们开始不停地在儿子面前说,学校的老师们很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丰富的内容、亲切的微笑、夸张的语言、适时的赞扬,单单教他说“我要”来表达需求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我陪他一起上课,跟他做游戏,跟他一起玩,每天回来以后还要为他进行身体按摩。终于有一天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他叫一声“爸爸”时,我喜极而泣。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所有的一草一木都是教他的题材和内容,不分时间地点,随时随地教,一家人轮番上阵。用大量的识字卡片、图书告诉他什么是太阳,什么是月亮,什么是星星;生活中的水果和蔬菜;车子的种类、颜色;区别大与小、轻与重、长与短、好与坏等等;教他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洗澡、刷牙、大小便等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因为这种孩子就像外星人来到地球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你不教他,他永远也不会学,整天就守着自己孤独黑暗的世界,自娱自乐。
经过一段时间对孩子的强化训练,在老师和家长的努力和配合下,我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奇迹出现了,我儿子有了质的飞跃,在二岁半时还不会说话,到了3岁时,不仅能说话而且还能唱歌和讲故事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在交往方面跟正常的儿童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希望能把我学到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与所有的患儿家长分享。希望更多的社会人士都能关注和接受像我儿子一样不幸的孩子,能为这些孩子奉献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