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参、饮食习惯篇
参、饮食习惯篇
从「吃饭皇帝大」、「民以食为天」这两句谚语中,可看出中国人把吃饭当作是件很重要的事来看。而对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父母亲更是惟恐其有饮食不正常、吃的太少、偏食等现象,以致于长的瘦小,发育不良(反之,父母亲似乎并不把食欲旺盛、吃的过多的幼儿当作是个问题)。的确,在幼儿的生活中,饮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食物可以
(1) 提供成长发育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醣类、矿物质、维生素、水,尤其是出生至三岁以前是一生中身体成长,肌肉发展最快速的时期。 (2) 维持体力,增强抵抗力(传染病)。营养不良时,对身体发育、骨胳、牙齿的成长有不良的影响,也易引起情绪以及行为上的不良适应。除了对身体的影响之外,根据国外所做的研究,发现营养充足的孩子较快乐、反应较灵敏、人际关系较好、甚至在认知能力、语言发展都比营养不良者佳。
(3) 满足食欲。
提供幼儿食物的原则
(1) 营养要均衡:应从各类食物(奶类、蛋豆鱼肉类、油脂类、水果类、蔬菜类、五谷根茎类)中获取,根据卫生署(75年)建议,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300卡,四岁以后,男孩约需1700卡,女孩约需1550卡,视一天的活动量、健康状况而定。
(2) 适合幼儿的需要:因为幼儿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食物选择和成人有别。太甜、太咸、太辣、太油、太硬、太热、太冷、添加化学物的食物都不合适。微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的方式较合适,因此点心的供给是必要的。
(3) 食物有变化:一成不变的烹调法,或天天吃相同的食物会腻,因此在顾及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常常变换食物的作法、口味,较能提高幼儿进食的兴趣,促进食欲。
(4) 清洁卫生:食物的新鲜与否、处理过程、餐具的清洁、饭前洗手等都应注意,并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
幼儿饮食上常见的问题
1、食欲不振:就是吃不下。形成食欲不振的原因很多,如生病、健康情形不佳、情绪不好(紧张、害怕、不安全)、睡眠不足、运动不足、要引起父母亲的注意、饭前零食吃的太多,两餐之间差距太短等都会影响正餐的进食。
辅导方式:
1)如是生理问题应请教医生。
2)定时定量,使肠胃得到适当的运作与休息。
3) 吃不下时不给他非吃不可的压力,但过了吃饭时间也不再供应饭食。
让他知道「要吃,就在吃饭时间吃,不吃,就是不饿;如果饿了,就等下一餐。」
一餐不吃对身体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父母亲不必因饿孩子一餐而感到愧疚。
因为吃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需要,没有需要时当然不想吃。
4) 少吃零食,家中也不要放太多的零食。
5) 注意牙齿的健康。
6) 保持进餐时愉快的气氛,及给与幼儿足够的关怀。
7) 每天有从事一些户外消耗体力的游戏活动。
8) 有规律的睡眠,就寝前不要让幼儿太兴奋。
2、偏食:就是喜爱吃某些食物,不吃另一些食物。
其可能的原因有成人的偏食(不喜欢某些食品就不买、不做或有不好的批评)、不愉快的经验(烹调方式不当、被强迫进食、吃腻了)等。偏食的结果会使幼儿营养吸收不够均衡,影响其生长发育。
辅导方式:幼儿阶段是其发展食物偏好的时期,学习是个重要的因素,扩大幼儿对食物喜好的范围,正是时候。父母亲要改善幼儿偏食情形,一定要先了解原因,才能针对问题加以解决。
1) 以身作则,做个良好的示范,见同桌吃饭的人都吃,他也会模仿而愿意去吃。
2) 以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相对待,不勉强,或强调该种食物多有营养,应该多吃,而导致反效果(拒食、呕吐、哭闹)。
3) 要引发其食欲,烹调有变化,或将其喜欢(多一些)和不喜欢的(少一些)食物混在一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去,以后再渐渐增加比例。
4) 不要让幼儿有交换的条件(如我吃下去,你就给我……),这只能处理眼前的难题,却无法真正解决偏食的问题。
5)培养吃健康营养食物的习惯。
3、营养不良:目前谈这个名词,浮现脑海的映像大概会是贫穷人家,一些因天灾人祸造成粮食短缺地区的人民,呈现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模样。其实生长在富裕的环境中也可能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形,检讨一下每天吃的食物大概就可明白,是否摄取了过多糖分、盐分、油脂的食品、速食,而这些食品常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以较夸张的手法,赠送小礼物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央求父母亲购买。但吃下这些含糖饮料、糖果、糕饼、速食等营养价值低的食物,使幼儿小小的肠胃装不下应吃的食物,就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形。
辅导方式:不吃或少吃这些所谓的「垃圾食物」,以有营养的点心来取代。另外,也不用这些食物当作是奖赏其行为的结果,或不准在两餐之间吃零食。父母亲要坚持原则,不优柔寡断。
4、吃的慢:「拜托你快点吃」、「只要吃完,我就给你买……」或「再不赶快吃,就要挨打了」。这是家有幼儿,常在吃饭时可听到的请求、利诱、威胁的话语。大致的情形就是家人都吃完饭,他还剩大半碗饭菜,或一口饭含在嘴里迟迟不吞下去,或边吃边玩,造成家人,尤其是妈妈的困扰。
辅导方式:先了解是否身体有不舒服的情形,如无,就要限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进餐就在餐桌上,不拿个碗到处跑),说到做到,时间到了就把未吃完的饭菜收起来,中间也不给饼干类食物充饥。有时是因给他的饭菜太多了,一时吃不完。因此给孩子适量的饭菜,吃完再盛,他较有成就感。有些孩子喜欢边吃边说话,或边吃边玩玩具,以致说的太多耽误吃的时间,此时提醒他吃完了再说、再玩。当孩子有进步的表现时要适时给予鼓励(如给好宝宝贴纸),使他能继续保持进步的情形。进步情形最好是做自我的比较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5、自己吃饭:对年幼的幼儿,尤其是一岁多的幼儿,开始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由被照料的接受者成为一切由自己来的行动者。然而进食所需的技巧不佳,常会弄的脸上、身上、桌上、地上一团脏乱,好像吃进去的少,遗落在外的多,或成为寓吃饭于游戏。另外,有些较大的幼儿还要人喂食,也会造成父母亲的困扰。
辅导方式:孩子想要自己进食其实是其想要独立的开始,应给予鼓励,由用手抓食固体食物,用碗喝汤,用汤匙吃饭,再进步到使用筷子。
固然这段过程会造成进食时脏乱的情形,及事后收拾的麻烦,甚至还有再喂一次的需要,但是此时正是孩子学习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好机会。
曾有研究指出亚洲的幼儿精细动作较欧美国家的幼儿为佳,就因为我们使用筷子。减少收拾整理的麻烦可在地上铺报纸,夏天时可脱掉上衣、或围件大人的旧T恤或衬衫、鼓励他练习减少掉落饭菜于碗盘外的次数。
有些父母为避免脏乱后的收拾,和孩子吃的缓慢,就剥夺他自己学习、练习的机会,易变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或孩子的依赖性,或等年龄再大一些还要大人喂,不愿自己吃饭,或以拒食来要胁。
此外,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餐具也可以引起他自己进食的兴趣与动机。
幼儿食物的检核
(1) 每天是否有新鲜的蔬果?
(2) 食物中是否有足够的铁(5毫克)、维他命、纤维?
(3) 减少糖和盐的调味。
(4) 食物的色、香、味、温度是否考虑到?
(5) 食物的烹调、内容是否常有变化?
(6) 有否介绍新食物?介绍时是否和喜欢的食物一起推出?
(7) 所供应的食物是否提供幼儿发展动作技巧的机会?
和饮食相关的注意事项
(1) 食量:每位幼儿食量大小和其生理特质、成长速度、情绪状态、健康情形等因素有关。因此只要他健康、精力充沛、气色好就不用担心吃得少或多。
(2) 保持愉快的进食气氛:和家人边吃边聊应是很愉快的感觉,一方面享受美味的食物,一方面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是个同乐的时光。
所以吃饭时最好是全家人一起吃,不要各吃各的。在餐桌上不要骂人,检讨不愉快的事,不边看电视边吃饭,或把食物当成是赏罚的工具。
(3) 进食应是一种美好的经验:大部份的食物都有其营养价值,因此应鼓励幼儿去尝试,或和幼儿一起吃(一起试试看),但不要以强迫的方式进行,以免适得其反,更加害怕或拒食。
此外,当成人不喜欢某些食物时,尤其不要以负面的言辞、表情去批评,这会造成幼儿对这些食物有先入为主的观感,更加不愿意去尝试(他看你都表示厌恶,想必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4) 是一种学习的机会:餐桌是交谈的好机会,也是语文学习发展的好地方,可鼓励幼儿说说今天学校里的生活、最得意的事、也可讨论和食物相关的话题,如今天吃的食物的颜色、形状、口感等。
吃饭也可以是幼儿学习独立的机会,如自己吃饭(使用 筷子、调羹)、自己拿取所需要的量(吃多少,拿多少)、 自己清理饭屑残渣,离开餐桌会把椅子靠近去、会用礼 貌用语、嘴里有食物时不说话,细嚼慢咽等。
如有可能,还可选择较简单的烹调方式和孩子一起来 或请他从旁协助,如做个汤、沙拉、三明治、煎饼、煎 蛋、烤蛋糕。请不要从他不会或会把厨房弄的乱七八糟 的角度来看而意愿不高,但从尝试新食物或亲子同乐的 角度来看事情,可以一起烹饪,一起收拾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