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儿童铅中毒
更新时间:2006-01-05
点击数:
核心提示
“20世纪戒烟,21世纪戒铅”。在过滤了诸多和健康相关的关键词之后,“铅毒”突然进入了山城人们的视野。
这种现象缘起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的《关于重视解决我国儿童铅污染问题的建议》两会提案和重庆举行声势浩大的“零铅工程”。
一项研究成果证实了铅中毒的后果不仅“猛于虎”,而且的确可以遗传。近年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1000多名多动症患者。血铅检查的结果发现70%以上的孩子体内铅含量明显超标,属于铅中毒。据透露,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多人从事铅行业(冶金、蓄电池、含铅锡箔业等)的工作。
四成儿童查出铅中毒
去年上半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市中毒控制中心公布的《儿童血铅普查》中显示,接受检查的3000名3—6岁的儿童中,四成查出铅中毒,其中个别儿童的血铅含量超过正常值的7倍,为全城270多万儿童敲响了警钟。
历时一年,市妇幼保健院、市中毒控制中心对辖区20余所幼儿园的3000名儿童进行了血铅筛查,铅中毒的发病率达42.3%。令人注目的是,患铅中毒的儿童中,80%都来自于工业区和交通繁忙区。
此外,为了防止人们谈铅色变,造成无谓的铅恐慌,我国将在规范中正式界定铅中毒的标准。据透露,我国将在标准中采用两段表达的方式,设立一个数值,称为“血铅过高”;只有超过这个数值,才称之为“铅中毒”。只有当血铅水平高于250微克/升时,才需要进行药物排铅。
“隐形杀手” 忽悠了家长
2005年12月6日,一对年轻夫妇抱着1岁多的儿子匆匆来到儿童医院急诊室。孩子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经医生检查,是铅中毒。罪魁祸首就来自妈妈为孩子新买的益智拼图玩具。
医生介绍说,儿童日常接触的含铅高的物品主要有带油漆的玩具和学习用品,报纸、书籍等印刷品。儿童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较多的手口动作或者用嘴直接咬不干净的东西,因此铅也就容易进入儿童体内。
“光顾着给孩子开发智力了,怎么没想到他会往嘴里放呢?”妈妈后悔地说着。仔细查看这套颜色鲜艳的益智拼图,包装上除了印着“早期教育必备”、“开发孩子智力”、“锻炼宝宝手指灵活”等美丽说辞之外,对潜在的危险却没有任何警告标示。
这位母亲事后查看玩具知识时发现,从去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已经对玩具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要求。该标准严格区分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玩具,要求厂商在醒目处张贴年龄警告图标。
这位妈妈说,不光是她,她身边的很多家长们以前也从没注意过这些,玩具厂家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都被她们忽略了。
玩检部门在对儿童玩具进行检测时发现,以皮革、木质为材质的玩具或带有油漆涂层的玩具都是铅的主要污染源。有关数字显示,国产玩具中60%的表面油漆中所含可溶性铅已超过国际最高允许量,36.7%的儿童课桌超标37倍。
铅污染的另一来源就是铅笔、蜡笔、彩笔、画板、颜料、油墨这类学习用品,但玩检中心的化学检测结果却是“那些画面精美和色彩亮丽的图书含铅量是普通玩具的几倍”。还有儿童喜欢咬玩具、边翻新书边舔手指头等行为习惯,都可能造成儿童的铅摄入超标。
儿童血铅检测“过热” 还是“过冷”
两年前异常火爆的儿童血铅检测已经悄然沉寂,家长排队领孩子测血铅的场景再也不见,连医生建议检查的儿童,不少家长都会嫌40元的检测费贵。专家表示,儿童血铅检测“过热”、“过冷”均非理性态度,尽管近两年儿童铅中毒有所下降,但仍忽视不得。
西南医院何主任对于这一现象深有体会。据她介绍,两年前儿童铅中毒的问题受到了市民高度关注,寒暑假期间很多家长主动带着孩子来测血铅,“每天差不多有十来个这样的孩子”。
然而从2004年开始,儿童铅中毒的问题似乎已让人见怪不怪,“有医生建议就诊儿童做血铅检查,家长却觉得40元钱测一下太贵了,认为没有必要。”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王主任也坦承,如今家长对于孩子铅中毒的重视远比不上缺钙。
短短两年,家长们何以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反应?专家指出,这与两年前商家的过度炒作不无关系。当时,一些排铅保健品厂商为了多销售产品,打出“免费测试”的幌子,随意提高检测结果,致使来检测的儿童十有八九都是血铅含量超标,引起家长不满。
铅毒还在徘徊
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主任黄昭维说,铅中毒被称为儿童的“隐形杀手”。它不同于其他中毒,孩子不一定会出现家长看得见的临床表现。根据国际标准,血铅浓度超过10ug/dl(微克/分升)即为铅中毒。儿童铅中毒症状与体征多不明显,一般状况有:面色灰白、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精神行为方面:晕车、情绪不稳定、多动、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免疫系统:体弱多病、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发热和感染;消化系统:厌食、腹痛、腹泻。此外,还对儿童视力、听力、身高有一定影响。
空气中的铅颗粒主要悬浮在离地1米左右的大气层中,其铅浓度是距离地面1.5米处的16倍,儿童的呼吸带正好处于这一位置附近,而且儿童呼吸道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1.6-2.7倍。
尽管由于铅中毒的危害非常严重,但是由于中毒后的症状非常隐蔽难以被发现,所以目前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血检。
黄昭维特别提醒说,有些儿童血铅已经超标了,但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或者家长观察不够而未能发现。因此有条件的话家长每半年到一年检测一次。
遏止儿童铅中毒
我们在行动
为使全社会关注及参与儿童铅中毒健康知识讲座,2004年5月21日,在重庆市名人促进协会的牵头协调下,重庆市“零铅总动员”健康普及活动推进委员会成立,“零铅”行动将通过志愿者活动,成员由本市儿童污染防治工作的社会各阶层及单位自愿组成,以在社会中大力开展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预防儿童铅中毒的科普知识为主要活动内容。
儿童理想的血铅水平应该接近0,但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铅污染环境里,要保持0血铅也不可能。
昨天,重庆市名人促进协会副秘书长王平表示,由于经费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宣传活动,他们只是希望由民间组织推动政府工作,在儿童铅中毒防治方面加大力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