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研究方法的发现协调能力上的缺陷
讨论自闭症患者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缺陷,可以溯自Curcio(1978)的报告。他选取12名平均年龄为八岁一个月无语言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整理教师的观察问卷,发现自闭症患者的手势沟通中,要求的手势比叙述的手势要明显得多(Curcio, 1978)(以下叙述参见表一)。其后,Wetherby与Prutting(1984)也发现4名的自闭症儿童,相对于正常组的儿童,多半表现出较多的要求物品或行动的行为,较少分享、展示、评论等功能的行为。
Mundy,Sigman,Ungerer和Sherman(1986)采取ESCS研究工具(可以同时测量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表现和理解能力),针对平均生理年龄50.3个月,心理年龄25.7个月的自闭症幼儿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与相配对的智能不足幼儿和正常发展的幼儿比较,自闭症幼儿出现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行为,明显的比配对的两组要少(而智能不足组与正常组之间则没有差别),但在社会互动行为、要求行为上的出现率却并未明显低于智能不足的幼儿。Sigman, Mundy, Sherman和Ungerer(1986)也以相同的受试比较其在半结构的亲子游戏中三组在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差别,亦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后,不同的研究者以不同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年龄的自闭症患者,探讨自闭症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缺陷的假说。
Loveland与Landry(1986)以类似于ESCS的实验方法,发展半结构的实验作业,以平均生理年龄约9岁,心理年龄约5.5岁的自闭症儿童,与语言发展迟缓的配对组儿童比较,发现自闭症患者出现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行为明显较少,同时对实验者用手指指示的反应,也显著较低。Stone, Ousley, Yoder, Hogan和Hepburn(1997)使用其新发展的PCA(Pre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Assessment),测量平均年龄32.8个月,心理年龄17个月的自闭症幼儿,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采用自然观察法,Attwood, Frith和Hermelin(1988)发现在同侪团体的游戏中,自闭症患者除了和其它的同伴互动次数少之外,即使有互动,也少表达情感有关的动作(如勾肩搭背、说悄悄话等)。Baron-Cohen(1989)在平均年龄3.75岁,语言发展年龄1.9岁的自闭症幼儿,并未出现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行为。McArthur与Adamson(1996)在实验者与幼儿一同玩的互动情境中,不但发现自闭症幼儿较少出现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行为,实验者也较少使用惯常的方式(conventional bid)和他们互动,必须用实际具体的方法(literal bid)来协助自闭症幼儿一同游戏。
此外,采取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理解作业实施于自闭症与其相配对的 智能不足患者或正常儿童的比较研 究(Attwood, et al., 1988; Baron- Cohen, 1989;Phillips, et al., 1992; Leekam, et al., 1997),主要发现:自闭症患者对有关工具式的指示作业,即要求的理解能力,并没有问题,自闭症患者主要的理解障碍是在有关叙述式的指示,即相互注意力协调的理解能力。
这一系列的数据都支持自闭症患者有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缺陷,而最早提出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缺陷的Mundy与Sigman(Kasari, Sigman, Mundy, & Yirmiya, 1990;Sigman, Kasari, Kwon, Jung-Hye, & Yirmiya, 1992)这个研究团队更进一步指出,相互注意协调能力既然是一种分享性质的沟通行为,必然同时伴随情感(这个论点是过去Bakeman与Adamson的观察研究中就提过的观点),不过令他们惊讶的是,当他们把1986年发表的同一组受试,分析那些少数具有相互注意协调能力行为的自闭症幼儿,发现他们在产生相互注意协调能力时,正向情绪竟然明显低于配对的两组(Kasari, et al., 1990)。Sigman等(1992)同时以一般实施 于正常婴幼儿的社会参照(social referencing)作业,测量平均年龄42.4个月的自闭症幼儿,结果也发现大部份的自闭症幼儿对大人的负向情绪不是不注意就是根本忽略,他们在大人出状况时(如不小心弄伤了手,害怕怪异玩具等),并不注意大人,反而持续玩自己的玩具。这项发现也说明自闭症患者的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缺陷现象中,不能忽略情绪理解或表达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