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联合社工机构举办“地铁康复课堂”关爱孤独症儿童
今年4月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孤独症日”,今年孤独症日的宣传主题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3月26日,在第十六届“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为了呼吁社会关爱孤独症儿童,帮助孤独症儿童家长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孤独症孩子无障碍出行,在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融合中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网络等国内最早关注孤独症群体的社会组织支持下,郑州市惠济区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惠济区厚德康复教育中心、惠济区悦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春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郑州财经学院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和组织在郑州地铁沙门站共同举办“郑州厚德地铁康复课堂开课仪式”。
活动现场,郑州好人党建工作室主任、惠济区残联志愿服务队队长、春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郑州自闭症家长互助会会长连祥工介绍了举办“地铁康复课堂”的重要意义,郑州财经学院教育学院青协会长谢文兰宣读了《关爱孤独症儿童倡议书》,惠济区厚德康复教育中心康复老师指导孤独症孩子康复训练。
仪式结束后,社工、志愿者带领惠济区厚德康复教育中心的大龄孤独症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工指导下,郑州财经学院教育学院青协志愿者教孩子们购买车票,一对一结伴乘坐地铁出行,地铁上开展一对一语言训练,此项志愿服务的开展为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无障碍出行铺平了前行的道路,这种社会康复的形式与康复机构的教育康复起到了有效的衔接,促进孤独症孩子全面康复,意义深远,值得大力推广。
活动发起人第四届郑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文明市民”连祥工介绍,1982年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患者,如今已过去40余年,我国的孤独症康复事业最初始于医学诊断,随后大量社会组织成立,有关孤独症问题的政策和研究也不断跟进。但总体而言,面向孤独症家庭的支持还处于研究、倡导阶段,家长组织和康复机构等社会组织积极倡导,政策层面的推动还需要更多合力。
我们认为主体多元化和类型多样化是孤独症家庭支持的目标与原则。孤独症家庭的需求更多地体现为家长及其家庭成员的需求,这个需求伴随着孤独症人士服务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而回应这个需求亟需得到更多外部的支持,社区、学校、社会组织、公众、政策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各种专业人员的支持。与家庭联系最紧密的就是社区环境,脆弱的家庭系统需要更直接的社区支持。
“构建以社区为中心的家庭支持系统”是有效且关键的举措。
回应不同孤独症家庭的独特需求,需要社区调动辖区内可利用的资源,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可及的服务资源、政策指引等。这里的社区也包括了广义的街道,以及街道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后者能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提供安全友善的生活环境。
社会服务机构是服务孤独症人士及家庭的重要主体,包括互助型的家长组织以及众多孤独症康复机构。此外,还有长期关注孤独症领域的其他社会组织,为孤独症人士家庭提供资源、为行业搭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议题倡导等支持。
研究表明,除了年龄,家长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状况、孤独症自身的差异也是影响孤独症家庭需求的重要因素。例如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对经济支持的需求更为迫切,重度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对养育照料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因此,对于孤独症人士家庭服务的供给方而言,除了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孤独症人士需求,更要考虑到其家庭成员需求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性:既要根据实际家庭经济测评情况提供经济扶持、医疗补助以及合适的安置与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为不同年龄、程度不同的孤独症人士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以预防孤独症家庭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和困难为目标,为家长提供信息及政策咨询、情感支持、认知及观念普及、亲子活动、心理治疗服务;以增强孤独症家庭应对挑战的能力为目标,为家长提供技能培训、互助支援、 亲子活动、心理治疗、家庭生活指导;以帮助孤独症家庭改善境况或缓解危机为目标,提供替代性照顾、危机介入、 转介服务等。唯有如此,才能不落下每一个孤独症家庭,让不同的“星星”们都能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郑州市政协委员、惠济区政协常委、河南省助残先进个人、惠济区厚德康复教育中心主任岳亚非指出:对孤独症群体的关爱不应该止于“世界孤独症日”这一天,3月24日,惠济区社会工作协会联合社工机构、康复机构及公益组织在郑州中建深铁3号线同乐地铁站已经启动了“郑州第六届社工关爱孤独症宣传月(3.25~4.25)大型公益活动”,期望通过持续一个月的公益倡导,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一块通过行动助力孤独症人士的支持与改变。
据了解,郑州地铁也一直关注孤独症群体,并一直持续关注特殊群体乘客出行,主动发现,积极帮扶。通过在车站增加关爱残疾人标语,并利用广播、标识等多方式体现关爱特殊人群倡议,为残疾人营造温馨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