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早期干预
更新时间:2004-08-24
点击数:
孤独症并非精神病,而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病因与环境因素无关,属于神经生物学问题。应用系统的、持续的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并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则收效较大,只有部分患儿需要药物治疗,以改善症状。
(1)父母克服悔恨、内疚和失望情绪,积极参加治疗给父母讲述孤独症的本质,环境因素与病因无关,帮助他们克服种种不健康情绪,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和处理实际困难的手段,成为早期干预的核心问题。
(2)为父母提供儿童发育的知识,这可让父母放心,有效地减少焦虑和更有效地去实现干预目标。
(3)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独立性 父母根据孩子的发育水平,尽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避免穿脱衣服、吃食物和外面的一切压力全靠父母解决。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到户外玩、带领他们去乘公共汽车,教他们主动买票或去商店购物。
(4)处理好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大家都来关心和照料孤独症同胞,使他们也来参加治疗。
(5)适应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要 他们常有一些特殊需要,如不给予满足,就出现焦虑、恐惧和发脾气,甚至自伤和伤人等。为此,要求生活环境和例行习惯不变,或事先向他们说明。此外,家人如要他们做什么,需要先讲清楚,让他们有所准备,不致惊慌失措。
(6)“防患于未然”是家庭管教的最好方法。当孩子表现好时,父母要进行奖励。如他们未执行父母的吩咐,或有不当行为也同样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批评教育,或取消去买玩具、去公园等承诺。
(7)建立感情依恋关系 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顺利地与父母亲(或替代者)建立感情依恋关系是促进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
(8)促进言语发育 母亲要利用一切机会以能使婴儿听懂的“儿语”与他们交往。唱儿歌、讲简单有趣故事,同时轻声地笑,扭动他的身子逗着玩,均有助于起到上述效果。父母和教师要用直接教育法,应用言语交往中常用的方式进行示范,便于孩子模仿。只要孩子发出一点语音,就应奖励和强化。
以上是早期干预,待孩子到进幼儿园时期,应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行为矫治和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