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更新时间:2004-08-30
点击数:
自闭症儿童常有一些问题行为,有的让人难以忍受,有的为被人忽视。其行为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对儿童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如:自伤行为、攻击行为、刻板恐惧行为、怪异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等,这些问题行为的存在约束了儿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使人们不能理解他们。
某些刻板及固执行为表现为拒绝改变环境及程序,如刻板地只按一种方式去玩玩具,只在某个时间做某种事情,又如只喜欢穿某类衣服,只玩某一类的玩具,只吃某一类的食物。当然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儿童自身能力局限所产生的,如认知能力较差时,儿童认识事物较为困难,认知周期相对较长,一旦掌握了某种做事的程序、熟识了某个环境或认识了某些事物,就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拒绝环境的改变、拒绝新鲜事物。倘若这些行为被斥责或惩罚,会在儿童的心里留下不愉快的经验。为了避免这些不愉快的经验,儿童会将行为升级,进一步地拒绝环境的改变、拒绝新鲜事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虽然这些行为一般很少影响到他人,故较容易被忽视。只有部分儿童惯常的程序被打断后大发脾气、哭闹不止。但是由于这些行为的存在,使其接受到外界的信息相当有限,认知模式单一,儿童难于拓宽对事物、对人的兴趣,减少了探索外界的动力,将阻碍各项能力的发展,也难于适应日常的社会常规。
奇异行为表现为不停的晃动手指、转动物品,过分的自言自语、不停的重复说某句话或做某件事、鹦鹉学舌等。原因可能是自闭症儿童对外界的刺激难以作出恰当的反应,又或者仅是一种自我刺激、自我愉悦的方式。如果让儿童长期专于这种自我刺激、自我愉悦的状态下,长期不能理解外界,最终会导致儿童更加陶醉于自己的世界。自伤行为:撞头、咬手、打头等,攻击行为:打人、咬人等,破坏性行为:尖叫、摔东西等。这些不恰当的交往方式或发泄方式如果不被家长或社会所接受,每当儿童通过这些方式抗议、发泄或表达某种需要时,总会受到责备,从而令儿童表达的欲望受到压抑,更难以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
一些儿童难于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由于缺乏耐性,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对日常自理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能感受到完成某项活动或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无法得知学习的乐趣。还有一些行为如:恐惧行为等,如果处理的方法不恰当,将会给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对其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训练当中应当把行为的纠正与提高儿童同时进行。当然,部分儿童随着其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理解能力的提高,会改掉不良的行为,但相反,如果问题行为比较严重或出现的频率较高时,却会严重影响学习,影响其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当中提高儿童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也不可忽视行为的纠正。恰当而科学地纠正问题行为能使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