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同对中度自闭婴幼儿自控行为训练个案
一、个案描述
自闭症是一种有脑神经功能发展失常而引起的在思维、社交、智力等方面严重不足的现象,称为广泛性发展障碍。其主要特征为:人际关系发展障碍、语言发育异常、行为异常(如无休止哭闹、尖叫、摔东西、没有有意注意等),行为刻板,语言反复性强等。本文记录一个中度自闭症婴幼儿,入园时情绪波动大,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旨在矫正婴幼儿过度依恋母亲的倾向及过激行为,稳定情绪,提供其认知学习、情感发展、社会交往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姓名:聪聪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3年4月,2004年由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中度自闭症。入园时年龄2岁4个月,基本情况如下:
1、由于家长(母亲)溺爱的倾向强烈,常满足孩子,长期以来使孩子形成了较强的依恋母亲的倾向,表现为恋母情结空前强烈,担心见不到妈妈,行为变得极为刻板,每天来园前反复要对母亲说(中午来接、不吃饭、不睡觉、妈妈接等)。
2、一段时间早晨来园时,会赶父母走,嘴里反复说“爸爸妈妈去上班”、“爸爸妈妈去上班”并用力把门关上。在园只要看见班级门开着,就会及时走上去用力把门关上,常发出“嘭”的一声。
3、情绪波动变化无常,特别是几天没有来园,孩子会形成看不见母亲会尖叫或长时间哭闹无休止,语言反复性特别强。在行为上则以哭闹的形式把心中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只要看见母亲来接时会冲上去“拳打脚踢”或看见什么就摔什么东西。
(二)其他方面的表现
1、动作协调性好,能学会做简单的模仿动作,能与老师、小朋友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孩子喜欢画画和摆弄数字,有操作的能力,行为刻板,活动时间较短。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习惯差。
2、家庭状况:
父母亲学历均为本科,其中母亲是双学位。父亲是在某测量系统公司担任经理。三口之家的家庭,父母特别宠爱孩子,考虑到孩子有障碍总是满足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目前母亲全职照管孩子,母亲注重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但训练目标盲目,往往是想到什么训练什么,训练没有系统性,家庭教育松散,孩子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例:摔东西、打母亲、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去就必须去等。
二、个案行为表示
2005年聪聪从普通幼儿园转入特殊班,能与老师、小朋友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每天来园情绪先比较稳定,但一会儿,孩子突然大哭,要妈妈,要爸爸,尖叫或无休止的哭闹,有时会一整天吵闹,会不断重复一句话(妈妈送,妈妈接。爸爸送,爸爸接或吃好午饭妈妈来接了,老师象妈妈…),老师与孩子沟通多,反而孩子情绪波动越大,声音吵的越响,看不见妈妈,把班级中脑瘫幼儿茜茜当成自己的“妈妈”。当孩子情绪稳定时,孩子在认知方面与普通婴幼儿相比没有什么多大的差异。孩子喜欢画画和摆弄数字,有1—10的唱数能力,但对数字的理解很差,唱数一定要从1开始,由于情绪波动大,活动时间较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由于父母的“宠爱或过渡溺爱”,家长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满足孩子多,导致依恋父母的行为强烈,当离开母亲5-6小时,看见母亲时孩子会用“摔东西”等不良行为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渴望”。
三、 行为矫治
根据对聪聪入学时的观察、评估(自闭症婴幼儿心理评定量表)的结果,老师与家长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是通过家园同步,逐渐减少孩子过度依恋母亲的倾向,见到母亲时没有不正常的过激行为。
1.暗示法:当孩子有异常行为出现时,老师可以用语言或动作暗示孩子(用力关门发出“嘭”的一声),及时干预孩子的不良行为。刚进特殊班,早晨孩子来园与父母再见时,会用力关门(表示父母要上班了聪聪说“再见”了),接着只要看见门开着就会用力关上。观察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间段,并抓住这时间进行矫正,当孩子与父母说再见时,异常行为将出现(用力关门)时,教师先阻止孩子,转移他的注意力,并与孩子一起轻轻地把门关上,并说“门关上了,没有声音了,门不生气了”。只要孩子一出现这行为,教师用这种方法及时纠正,通过一周的时间,孩子已没有异常行为了。
2.情景模拟法:当母亲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引导孩子如何接纳母亲(拥抱方法),逐渐减少孩子过激行为(摔东西、拳打脚踢)。先进行家园沟通,家长配合每天送孩子来园,每天早晨送孩子来幼儿园回避与孩子谈什么时候来接,有谁来接。下午孩子点心吃好后,母亲来接时,教师先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聪聪,妈妈马上要来了,聪聪看见妈妈不可以打妈妈,反复几次让孩子答应你,刚开始老师抓住聪聪的双手,当妈妈进来时,阻止孩子过激行为产生)。连续几周不松懈行为矫正,孩子刚开始有几次有过激行为,但过激行为力度有减弱,现在当妈妈来接时,老师不抓住聪聪的双手,孩子会用上前拥抱母亲的方法去接纳母亲,过激行为有明显的改变。每天创设情景模拟法,让孩子体验妈妈来接时,如何来接纳妈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3.环境创设法:在个别训练时,为孩子提供愉快、轻松的环境、减少诱发情绪不安定的因素,着力挖掘他的认知能力。个别训练时,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为孩子提供各种数活动操作学具。孩子很刻板,孩子对教师提供数活动材料是“先入为主”3不能有变动如有变动孩子就不会操作了,甚至在大叫的同时摔操作学具。例《寄信》游戏中设立3个大的信箱,每一个信箱上有一个标志(有数字、图形或圆点)。孩子拿起一张信封,通过点数寻找与它相同的数投入信箱内。刚开始教师把3个大信箱排列在一起,有顺序让孩子操作,聪聪操作没问题,正确率达100%,但过几天教师有意把3个大信箱分散放,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孩子的反应第一动作把它们重新放在一起,当老师与孩子沟通时,孩子就会边大叫边乱摔东西。通过观察孩子,孩子很刻板,但教师要注重数操作活动摆放的位置,从环境创设入手,经常调整数操作摆放的位置,在环境创设的熏陶下,渐渐消除刻板行为。通过一学期的操作活动,婴幼儿对老师提供的数活动操作材料很感兴趣,操作中孩子不良行为(乱摔东西、大叫等)有明显改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增加,有时在家长的语言提示下会整理操作学具,随意摔东西的不良行为有明显改善。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用暗示法及时纠正了婴幼儿用力关门的异常行为。创设情景模拟法,反复让孩子体验妈妈来接时,如何接纳妈妈,逐渐减少幼儿的过激行为。家园联系配合密切,家长能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下午来接。由于孩子情绪较稳定,在认知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根据婴幼儿认知特点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符合婴幼儿特点的数活动操作学具,孩子目光集中注意力有明显地提高,孩子的随意乱仍东西几乎没有了。
四、启示
儿童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自闭症婴幼儿也不例外,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有着我们难以想像的丰富内容和变化。对这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这与其大脑调控能力有关,孩子不善于理解和适应环境及孩子缺乏安全感等因素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对聪聪小朋友的过度依恋母亲的不良行为矫正,也留给我许多的启示。
启示一 家园配合是行为矫正的基础
分析孩子有依恋母亲的倾向、看见母亲时有过激的行为等不良行为时,主要突破口是家长。因此,指导家长保证送孩子每天来幼儿园生活,指导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语言沟通不要过多重复,不要过多答应孩子(当孩子提出什么时候接时,家长要减少正面回答次数,也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由于家园密切配合,因此效果比较明显。
启示二 调整策略是行为训练的保证
在个别训练时,根据婴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对活动目标及时进行调整。为婴幼儿提供的数活动材料,要准确、清晰,剔除不适用的额外刺激,但同时要美观并适合0-3岁婴幼儿的年龄,同时教具要密切结合短期目标,不断调整教具的功用,让婴幼儿能经常触摸到,耐用性要强,让教具成为学习的真正帮手。
启示三 持之以恒是行为矫正的关键
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宠爱会阻碍婴幼儿的发展,导致坏习惯的滋长。只有家园经常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目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真正有所发展,尽快接近同年龄婴幼儿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