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的实验研究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极大,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特殊群体。我校存在多名自闭症儿童,他们的智力都比较低下,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我在工作实际中,参照借鉴前人的理论,探索利用美术活动作为途径和手段,对我校自闭症儿童情绪、社会、兴趣中的不良进行干预和矫正,通过16次的活动,帮助他们改善不良行为,减少刻板行为发生的次数,利用各种措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能够为今后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美术活动自闭症行为矫正
一、问题的提出:人们一提起自闭症儿童,脑子里就会显现出一天到晚重复做着怪异动作,对外界干扰不理不睬,沉浸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的人的影像来。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会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互动产生显著的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显著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这些儿童通常在三岁前,症状已经出现,这对他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后果。这些自闭症儿童每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别人沟通,对陌生事物充满戒备与恐惧,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对待某些事情固执以及偏执,有着特殊的癖好,刻板机械重复同一动作,这使他们在社会的交往中不被人接受,也无法融入到社会正常的工作与学习中,这给他们的家庭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各类医疗杂志上,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疗法在自闭症儿童个体发展中的干预疗效是显而易见的,不但能帮助他们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更能使他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气质、性格、能力、交往、行为等各方面有所改善。经调查发现,我校自闭症儿童对美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喜好,而且在这个方面表现出于与众不同的天赋,因此我尝试使用美术活动对其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起到康复的效果。
美术活动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活动形式,它给参与活动者提供了一个思维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并在驰骋的过程中与美术的具体形式、内容、创作方法展开思维和肢体上的互动,并通过这种互动,从个体的思维空间中逐渐走出来,慢慢地与真实世界中的人或物展开低程度的互动,这种最初的低程度的互动,为自闭症患者逐渐走出自闭的阴影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其行为的矫正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对培林学校1~9年级、综合班的对象中抽取部分自闭症儿童,共8名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自闭症儿童在情绪、社交、兴趣行为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导致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利用二阶段16次美术活动作为载体和手段进行干预,促使他们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康复,为他们树立自信自尊,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对我校8位自闭症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儿童按传统方法进行教育,实验组学生则加入美术活动的实验因子,除实验因子外的一切状态都基本相同。
2、行动研究法:依据调查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重点:美术活动的创设、环境的相关布置,具体内容的制定与修改,是否符合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以及爱好,是否可行可操作。实践中检验措施的合理性,及时观察、分析并进行调整,最终使美术活动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矫正达到良好的促进。
3、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举动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法来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4、观察法:随时观察自闭症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类表现,密切关注他们的举动,分析、调整具体实施策略。
5、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自闭症儿童艺术治疗方案的文献资料,参考其中内容作为理论指导与依据。
三、研究的实施
本校抽取8名自闭症儿童,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12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四人,分两个阶段,对实验组被试的家长以及班主任老师详细和完整地说明本次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获得他们的同意和帮助后展开实验,并制定儿童不良行为检查量表跟踪分析,测量在相同时间里实验组的学生学习活动中加入较多的美术活动因素,而对照组的学生按常规教学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后行为的不同表现。
(一)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生成的原因
1、首先,对培林学校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进行调查,将8名自闭症学生分别以A、B、C、D、E、F、G、H为代号填入表格各个项目下,然后统计得分状况,调查表目录及数据打分设计均参照克氏行为量表中的一些内容,见表1
表1 8名自闭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我校自闭症儿童在情绪方面存在突然大哭大笑;固执、偏执,得不到东西时发脾气、自伤;对新鲜事物抗拒等不良行为,在社交方面存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不与别人一起玩;避免与他人的目光接触等行为,在兴趣方面存在反复做怪异的动作;喜欢特定的东西等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的得分都很高。根据以上表格,对两组自闭症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进行了实验前测,打分均参照表一内容,根据测量,实验前两组学生在不良行为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见表二
表2 实验前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程度测量 |
| |||||
科目 |
行为 |
得分 |
人数 |
X |
S |
P |
实验班 |
情绪行为 |
21 |
4 |
53 |
35.48 |
2.76 |
社交行为 |
21 | |||||
兴趣行为 |
11 | |||||
对照班 |
情绪行为 |
19 |
4 |
53 |
35.63 | |
社交行为 |
21 | |||||
兴趣行为 |
13 |
*p<0.05
2、针对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我对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开展了调查,寻找原因,经过仔细的走访与调查发现,抽取了8名自闭症儿童母亲怀孕状态的数据、10名家庭人员对他们不良行为的的反应数据、随机20个路人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的反应数据,得出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三大方面,(见表3、表4、表5)
(1)生理因素:
表3 8名自闭症儿童母亲妊娠期状况调查
项目 |
|
人数 |
|
百分比 |
|
羊膜早破 |
|
3 |
|
37.50% |
|
被动吸烟 |
|
4 |
|
50% |
|
重大精神压力 |
1 |
|
12.50% |
|
从表3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重大精神压力、被动吸烟、羊水早破等影响,导致孩子生下来后形成感觉统合失调,神经运动机能不健全,脑功能失常,导致他们的大脑可以接受信息,但是大脑分辨信息的能力非常奇特,常常接受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完全拒绝,脑干前庭系统显示有很大问题,过滤选择的方式非常奇特,他们的智商低于50,少数患儿有不同寻常的能力。
(2)家庭因素:
表4 8个家庭16名亲人对待自闭症孩子不良行为时表现
自闭症儿童行为 |
|
亲人表现 |
|
人数 |
|
百分比 |
|
发脾气 |
|
退让 |
|
16 |
|
100% |
|
自伤 |
息事宁人 |
|
14 |
|
87.50% |
| |
异常举动 |
爱抚 |
|
15 |
|
93.80% |
|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这些自闭症儿童智力比较低下,又缺乏安全意识,平时在家里得不到满足时会大发脾气,甚至产生自伤行为,因为自闭症儿童一般是比较安静,他们的一些动作影响不到周围的人,一旦产生激烈行为,家长们往往息事宁人,加上补偿心理,横加溺爱,于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不予制止反而放任,这样不知不觉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了反复强化作用,使他们的行为更加恶化,也变得特别任性,使用不良行为次数增多,#p#分页标题#e#难以纠正。
(3)社会因素:
表5 随机20人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
自闭症儿童行为 |
他人反应 |
|
人数 |
|
百分比 |
| |
异常举动 |
|
害怕 |
|
19 |
|
95% |
|
发脾气 |
避让 |
|
20 |
|
100% |
| |
不合群 |
无视存在 |
|
15 |
|
75% |
|
随机抽取的20名路人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数据中可以发现,在集体生活中,自闭症儿童通常回避周围的人和物,除个别孩子外大多数孩子对亲人没有依恋感,很容易与家人分离,他们不喜欢与其他孩子的接触和游戏,语言上缺乏与别人的沟通,不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需求,这些特征让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雪上加霜,他们更容易被别人孤立与蔑视,导致自闭症儿童心理上的更加封闭、自卑,怪异的兴趣与行为更加明显,如不断原地转圈,不停摇摆身体,来回走动等。
(二)对自闭症儿童利用美术活动进行矫正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常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能力,如机械记忆、计算、绘画等,在我所选择的这8名学生身上,他们恰恰表现出对美术的特殊爱好,个别孩子还有绘画的天赋,因此我尝试使用各类美术活动作为载体和手段来达到对他们进行行为矫正的目的,但是在研究之前,作为指导老师一定要先掌握好一些基本原则,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和原理,反而会造成自闭症儿童的抗拒行为,弄巧成拙,让他们的不良行为更为恶化,对美术活动反感厌恶,使研究无法继续,经过探索,我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重点切入原则。在进行各类美术活动之前,先把握重点,对不同的自闭症儿童采用不同的重点切入法,譬如有的孩子大哭打闹大笑,那就应该先把安抚,稳定情绪作为重点切入,让孩子安静下来作为首要任务,然后开展各类美术活动。
2、预告原则。在美术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预告工作,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准备使用什么材料进行什么样的美术活动,使用哪些颜色,这样能让自闭症儿童先有个心理准备,如对某些材料颜色极度讨厌、恐惧,则马上改用别的再进行预告,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以及抵触情绪,能全身心融入各类美术活动。
3、循序渐进原则。在将美术活动做为载体以及手段进行活动时,要一步一步慢慢按照发展规律进行,先让学生熟悉各类美术活动,喜欢上这些活动,然后再把这些活动做为手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强化等方式的行为矫正了。
4、个别化原则。针对不同特殊个体采用不同的美术活动进行引导,能有效地在活动过程中改掉一些坏习惯,坏毛病。
5、奖惩分明,态度一致原则。在自闭症儿童进行美术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奖惩分明,对的给予鼓励,错的进行纠正,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孩子发脾气,进行抗拒乱扔东西时也不能听之任之,态度一定要明确,反复教育进行矫正。
6、环境控制原则。自闭症儿童都比较孤僻,怪异,不喜欢大的声音及嘈杂的环境,因此在美术活动之前要将他们安置在相对比较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里,让他们首先感到安全与舒适。
7、安全可行性原则。在进行各类活动前,教师要确定这些活动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尖锐、硬性带有伤害性的工具,避免发生各类事故,而且活动内容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比较好操作,容易出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三)美术活动促进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的措施和方法
对照组的4位自闭症学生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4位学生则增加美术活动的实验因子,共二阶段16次活动,实验如下:
1、第一阶段(第1~第10次):当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载体的时候,设计利用绘画、撕贴、泥工先展开个体活动,对其情绪方面的行为进行矫正,然后展开群体活动:《布置我们的农场》、《手拉手,心连心,我们是一家》来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进行矫正。
(1)、利用绘画活动,改变自闭症儿童的偏执行为,克服恐惧,宣泄内心情感。自闭症儿童的一些偏执行为常常使人摸不着头脑,他们遵循一定的路线,做重复的事情,画同样的形状。一开始绘画,我先引导他们画自己喜欢的线条,让他们随意的画,乱涂乱抹,等他们的兴趣来了,我就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在线条上加点别的会更有趣,例如:我先示范在郭某某徒手画的线圈上加上一条竖线,举起来告诉他们这象棒棒糖,他们看了以后觉得很惊喜,也开始画出不同的线条及别的形状。我接着鼓励说:你们很棒,并把学生画好的画一一给其他人看,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他们开始放松,逐渐画出更多的画。渐渐地,我用同样的方法引导他们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人物,事物,并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画,还播放柔和的音乐配合,他们跟着我的引导,画出一些平时不敢画或者内心惧怕的东西,宣泄了内心的情感,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慢慢的就改变了某些方面的恐惧与偏执。
案例一:小余,女,12岁。小余是我选择实验对象中的一个,在她平时的绘画中,我发现她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她能在不打稿的情况下直接画出一些内心的情感画面,但是,她有着对曲线条的偏执爱好,对仙人掌有着不知名的恐惧。平时课上无论老师怎么教她画,她仍是自管自的画白云,花朵等曲线类图形。她的同学拿上画有仙人掌的画给她看,她会说:“拿走拿走,怕。”她在进入我实验的第2次美术活动时,我让她在纸上随便画,她和往常一样,画了满纸的白云。我走过去说:小余,你的云真好看,但是老师可以帮你把它变的更好看,我在她的云朵下添加了一个人脸,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她画的白云马上变成了一个人,我说:一个人,她马上仿说:“一个人。”我点头:“小余,你画。”她马上照着我的样子画出了各种的人脸。我表扬:“你真棒!”第3次美术活动一开始,我开始在她画的人脸上添加一些粗粗的胡子,她跟着我的样子也画出胡子,我继续表扬:“小余,你画的胡子真好看。”她兴致很浓,不断学着我画胡子。接下去,我当着她的面先画胡子,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她又接着仿说,但我从她的眼神里知道她知道我画的是胡子。然后,我在胡子上加上圆形,加上更多的胡子,让小余学着画,慢慢的,胡子加圆的图形逐渐变成了一个仙人掌,我看小余的反应,她并没有象平时那样大喊,而是学着我画,不停的画,说明在我的引导下,她内心的恐惧心理被减缓了,忘记了害怕,沉浸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愉快状态中。
图1~4 小余图画的转变记录
1 2
3 4
(2)、撕贴各种形状,使用各种质地的纸张、颜色进行美术活动,通过颜色刺激和手的触摸,矫正自闭症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抗拒以及自伤行为。
自闭症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抗拒反应很大,他们对平时使用的东西有严格的规则,不同材质的东西,不同的颜色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询问几个自闭症的学生他们喜欢的颜色,但是,这些孩子的回答常常是对我的问题的一些仿说,比如:“你喜欢什么颜色?”回答:“什么颜色。”问:“黄色吗?”答:“黄色。”于是,对这样的孩#p#分页标题#e#子我只有出示不同颜色的纸让他们选择,然后发现他们的偏爱色以及拒绝使用的颜色。对于纸质也是一样的,自闭症儿童也拒绝使用平常的铅画纸以外的纸。第一周我就准备了不同材料的纸让他们进行选择性的随意撕贴,等他们开始适应了,我就开始引导他们选择一些平时拒绝使用的颜色和材质的纸。例如,小郭,他每次在选择纸的时候只使用白色铅画纸,每次把这些纸头会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白点点,在他的选择中,他从不使用咖啡、黑色等深色类的颜色。如果强行让他换别的颜色的纸,他会生气的抓自己的头发,产生自伤行为。于是,我拿了一张黑色的卡纸,说:“小郭,我们一起来把你的纸变好看点,好吗?”我让他把撕好的纸屑贴在黑卡的上半部分,然后拿了一张深绿色的瓦楞纸,撕成树干的形状,叫他贴到黑卡的下半部分,问:“这象什么?”“下雪!”在画面的明朗化后,小郭惊喜得发现,他撕的纸在其他颜色的搭配和不同材质的纸的衬托下变成了雪花飘舞的情景,他开心的忙着要继续,我顺水推舟说:“小郭,多用一些颜色和材料的纸可以变出更多的好看的图画来,你试试用浅绿色的手揉纸撕下一小片一小片贴到树干上,看看会变成什么?”在我的指导下他很快又做出了树叶,几次以后,他不再拒绝使用白色铅画纸以外的其他纸了,他会主动去选择别的材料的纸做出很多的撕纸作品,也不象以前一样动不动抓头发了。
良好的撕纸活动不需要依赖语言进行自我表现,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手部肌肉以及感知觉的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矫正自闭症儿童的抗拒心理,从凡事都抗拒的阴影中走出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还让学生通过动手,达到手眼协调,促进大脑发育,为不良行为的矫正打下扎实的基础。
(3)泥塑活动发展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知觉与空间知觉,在接触柔软的彩泥同时,矫正他们反抗学习(比如抵制模仿、说话或做动作)的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感觉知觉的发育上常显现出特异,他们不管是外部感觉还是内部感觉,都有显著的发展不足及异常。自闭症儿童突出的感觉问题之一是听觉的敏感性问题。对声音的敏感对触觉的敏感,对外来一定频率噪音的抗拒和对拥抱、抚摸的抗拒。自闭症儿童感觉的另一个问题是感觉迟钝。痛觉迟钝的孩子不能及时觉察身体的伤痛,受伤、流了血也感觉不到。自闭症儿童空间知觉发展不足。他们会表现出无法循着直线走路;上下楼梯时,由于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高低,会表现出一脚深、一脚浅的步态,有时甚至会惧怕下楼梯。他们在写字时,不能把字写在规定的格子内,把字排列整齐有很大困难,有的甚至把字体写得支离破碎。在生活中,把水倒进杯中也会有很多遗洒。在学习活动中,这种孩子玩拼图和组合玩具也显得笨拙,甚至不知所措。这些特征导致自闭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语调改变或者对其表示亲近时会表现出对朗读的反抗,不愿意说话,因为无法协调而不愿意写字,拼写等。
让自闭症儿童用手触摸柔软的,富有色彩的具体的东西能改善他们的感觉迟钝和敏感、知觉不协调不对称的大脑缺损功能,从而矫正他们的一些行为。自闭症儿童缺少移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舒适的触觉输人,在他们触摸这些彩泥的时候,一方面他们会比较迟钝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他们又比较敏感感到极度不安,会扔掉彩泥,可能还会逃跑,但是经过反复尝试与教师的演示,最终他们喜欢上彩泥还能用手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东西。于是,成功替代了惊喜,他们在捏彩泥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感觉和知觉,还不知不觉改变了对学习的反抗,喜欢跟着老师捏各样的东西,愿意跟着老师做动作。
(4)在进行了一阶段的个体活动后,等他们熟悉了各类材料、颜色、对每个个体活动训练到第10次时,将这些学生集体安置到一个环境中进行集体活动《布置我的农场》、《心连心、手拉手儿是一家》对他们的社交不良行为进行矫正。首先我准备充足材料然后提出作业的要求,请他们使用上阶段使用的各类材料,各类方法对预先设置的大型卡纸进行完善,让他们按照心中的想法布置所设计的情景,让这些自闭症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运用集体的智慧,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
活动一开始,实验组的四位学生的表现先是每个人选择了一个角,自己管自己绘画,撕纸布置,把四个角布置的满满当当。慢慢的,随着布置范围的缩小,他们渐渐聚集到一起,开始穿插进行。有时候还会帮助别人拿一些别人够不到的材料和纸。接着进入到绘画活动阶段,有的学生画了房子,或者一些动物的轮廓就去画别的了,有的学生就会继续在他画的轮廓中加上各种线条,或者添上颜色和背景,无形之中学生之间出现了默契和互助。
在这次美术活动中,自闭症儿童会尽情的画出心中的想法,通过布置《我的农场》,把自闭症儿童有意识的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形成初步的社会适应行为,例如眼神的对视时间增多,语言的重复性减少,并有少量对话发生,通过《心连心、手拉手儿是一家》的美术主题活动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成员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团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促成了他们对社会交往中的不良行为的认识,例如对别人无动于衷,缺少对他人的注意,自我封闭等都是不好的。
2、第二阶段(第10~第16次):将美术活动作为一种手段,通过行为强化、惩罚、和代币的方式矫正自闭症儿童兴趣和行为的异常。
(1)、行为强化是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行为的自然过程,通过行为强化学习新的行为能力,美术活动做为一种刺激物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正性刺激物。通过第一阶段10次的个体美术活动和群体美术活动,这些自闭症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日益高涨,成了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二阶段,我就利用美术活动作为一种手段来对他们进行兴趣异常行为的矫正。
第11、12次,我让学生进入我的预设环境,在桌上放好了各类材料和颜料,他们一看就知道下面要进行与往常一样的活动了,比较兴奋,于是各种奇怪的肢体动作开始展现,有的不停把身体往前往后摆动,有的来回走,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我告诉他们,今天你们不可以做这些动作,哪个同学不做奇怪的动作才可以进入自己的位置进行活动。行为的发生与强化的结果之间的间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果成为最有效地强化物,应该发生在行为发生后(也就是反应之后)立即发生,反应和结果之间拖延的时候越长,结果的效果就越小,两者之间的接触或连续就会被消弱,这样会导致结果对行为没有效果,所以当有的学生马上停止动作,我立即给予肯定,让他们立刻进入喜爱的美术活动。其他两个同学看到以后,因为受到了同伴行为的强化影响也陆续停止怪异举动,我也马上让他们进入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学生进入喜爱的美术活动前,他们的怪异行为开始消退。
第13、14次,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在活动之前他的异常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消退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怪异举动在美术活动之间又突然爆发,因为不让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行为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有的学生又开始一边摇摆身体一边撕纸或者绘画,于是,我实行第二种惩罚程序减少问题行为,所谓惩罚是指有一个从事某种行为的人,并且行为之后都有一个直接结果使此人在将来相似的情形下不太可能再重复这个行为。当在美术活动中,学生再次发生问题行为的时候,我就直接把他们手里的东西拿走,并告诉他:“你不可以做这个动作,再做的话老师就把纸拿走,等你不做了再还给你。”这样可以让学生停止问题行为。例如:小叶,他的兴趣异常表现在不停的用手指拨弄自己的嘴唇,在美术活动之前,我已经向她告知:“小叶,你别用手再碰嘴唇#p#分页标题#e#,否则,老师不让你去画画哦。”小叶停止了拨弄手指,我马上准许她进入活动,她先是选择了撕纸,撕了几片叶子,然后画了朵小花,画着画着,她的手指又开始拨弄嘴唇,我看见后走到她的身边,把她的画拿走,并对她说:“小叶,你又开始拨弄嘴唇了,老师不希望你这么做,等你不做这个动作了,我再把画还给你。”她马上停止这个动作,我把画还给她,后来在她的活动过程之间,只要手碰嘴唇,我就站到她身边,她看到我接近立即产生回应,把手拿开,几次以后,她的异常行为慢慢得到缓解与消失。
第15、16次,在整个美术活动后期,我使用代币的程序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矫正。代币治疗的目的是减少他们兴趣异常举动的很好的方式,能够增加自闭症儿童过少出现的期望行为,并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我设计的代币治疗的后援强化物以各类美术活动为主,见表6
表6 对自闭症儿童采用的代币干预的组成
目标行为(正性的) |
获得分值 |
目标行为(负性的) |
失去分值 |
| ||||||
准时进入画室 |
|
2 |
|
哭闹 |
|
|
1 |
|
| |
目光追随教师 |
|
1 |
|
不与教师目光交流 |
1 |
|
| |||
按规定美术活动 |
2 |
|
刻板行为 |
|
3 |
|
| |||
静心撕贴 |
|
3 |
|
怪笑 |
|
|
2 |
|
| |
和大家在一起 |
|
2 |
|
单独行动 |
|
3 |
|
| ||
|
|
|
— |
|
|
|
|
|
|
|
每次活动总分 |
|
10 |
|
|
|
|
|
|
| |
附加分 |
|
|
|
|
|
|
|
|
| |
按规定画画 |
|
10 |
|
|
|
|
|
|
| |
做出好看的美术作品 |
5 |
|
|
|
|
|
|
| ||
帮助别人 |
|
5 |
|
|
|
|
|
|
| |
活动时间内没有怪异举动 |
10 |
|
|
|
|
|
|
| ||
后援强化物 |
价值 |
|
获准的特权范围——需达到的行为标准 | |||||||
30分钟绘画 |
|
10 |
|
1、自由选择喜欢的美术活动 |
—2周的每日最高分 | |||||
30分钟撕纸 |
|
10 |
|
2、延长20分钟的美术活动时间 |
—4周的每日最高分 | |||||
30分钟泥工 |
|
10 |
|
|
|
|
|
|
|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有很大的减弱,他们知道一旦问题行为增加,他们的后援强化物将减少甚至消失,他们将不能进行喜爱的活动。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年来的研究,自闭症儿童的各方面发展都有所改善和提高,特别是在情绪、社交以及兴趣行为上的异常得到有效缓解。见表七
表7 实验后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程度测量 |
| |||||
科目 |
行为 |
得分 |
人数 |
X |
S |
P |
实验班 |
情绪行为 |
21 |
4 |
27 |
18.38 |
0.023 |
社交行为 |
21 | |||||
兴趣行为 |
11 | |||||
对照班 |
情绪行为 |
19 |
4 |
52 |
34.91 | |
社交行为 |
21 | |||||
兴趣行为 |
13 |
*p>0.01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进行美术活动之前的各方面的得分以及在美术活动之后各方面的得分,对照组的变动几乎不大,而实验组在情绪表现、社交的表现和兴趣行为异常的控制都得到了提高,两组学生在进行了美术活动后在不良行为表现上存在了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美术活动是可以作为一种方式和手段对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改善和矫正。
通过各类美术活动创造不同的情景,能开发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通过画,撕、粘、捏、折等肌肉运动的活动,还能促进感知觉的发展;在利用美术活动干预过程中,通过彼此间的互动,使自闭症儿童感觉自己并不是孤独的,自己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将自己融入集体当中,培养自闭症儿童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形成和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 自闭症儿童不良情绪行为得到矫正
通过美术活动,自闭症孩子运用美术的各种形式,借助各类线条、材料、颜色等物体,童过触摸、撕贴、绘画等实际演练,宣泄了平时得不到抒发的感情,心理情感得以抒发,使情绪从扭曲转化为常态;而且通过实际操作、在美术活动时逐渐缓慢的触碰了平时不敢碰,不敢用的东西和颜色,战胜了对平时一直抗拒事物的恐惧与害怕,矫正了平时得不到满足或者因为害怕还产生的激烈反抗行为和自伤行为,情感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改善。
在美术群体活动中,这些孩子的关注点从自身开始转向他人和团体,他们在一起布置《我的农场》和《心连心、手拉手,我们是一家》的美术主题活动中,开始了与他人的合作与帮助。他们在团体活动中注意到了共同分享作品,这个举动促进其相互沟通,提高了与周围环境和人的协调能力和责任感,不知不觉培养自闭症儿童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其他方面,这些孩子开始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开始有察颜观色的意识,会注意在一起活动中的同伴的脸,这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大进步。例如:小郭通过16次的美术活动,现在在班级里他能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课堂学习,原先他不停前后摇摆身体的动作减少了很多,老师和他说话时他能够和老师进行短暂的目光接触,并且在美术课上别的同学叫他帮忙画画时会帮助别人。
(三)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异常行为得到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作为一个正性强化物有效的控制了他们的异常举动,如不停拨弄嘴唇、原地转圈等,他们对某一动作的执着,重复性的肢体性动作,异常的感觉以及相连的行为特点因为对美术活动的特别爱好而开始得到调控。例如,小叶在平时的活动中开始减少拨弄嘴唇的次数,以前几乎是不停得拨弄,怎么劝告都没有用,现在却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提醒下每天减少到2~3次,在上课过程中几乎没有这个举动出现,相信,在不断强化的作用下,以后会更少。在美术活动后期,可以很明确的发现,美术活动对实验组的自闭症孩子的异常举动促进正常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美术活动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矫正可以产生积极地作用,他们的不良情绪行为得到矫正,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兴趣异常行为得到了控制。
五、讨论与分析
1、在特殊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寻找对学生行为矫正的有效方法,由于本人是美术教师,因此通过美术活动来矫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且取得较好效果,但美术活动并不是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的唯一方法,还可以多方位,多领域来寻找对儿童行为矫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比如音乐课可以使用音乐疗法、体育课可以使用游戏方法等,尽可能使用多渠道,多方位的干预方法使残障儿童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爱。
2、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治,美术活动能起一定作用,但不能起关键作用,作为一种心理疾病,还需#p#分页标题#e#通过多种手段,例如嫌恶治疗法、物理治疗法、舞蹈治疗法、发展治疗法、语言治疗法、游戏治疗法音乐治疗法、拥抱治疗法、互动治疗法、感觉统合、回归主流、非疗养院安置方式等等,甚至是医疗手段来加以干预,这样才能让自闭症儿童有机会从自我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七、参考文献
1、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230
2、田君山、蒋鼎新、谢严松.《心理障碍咨询、诊断与防治》(M).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118—119
3、Raymond G Miltenberger.《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370—311
4、张雯.《自闭症儿童多因素调查分析及绘画艺术治疗干预》(J).2009年6月2日(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