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孤独症-感觉统合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和对环境反应奇特为特征的疾病,大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2/3的患儿出生后即有孤独症表现,1/3的患儿在一两岁时基本正常,以后才有异常。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目前研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终生疾病。
典型病例强强,男,6岁。这个孩子长得眉目清秀,显得很聪明,但他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8个月时,妈妈要抱他,他不会伸手做出期待被抱的姿势,妈妈抱起他后,他不贴近妈妈,也没有高兴的表现,妈妈要吻吻他,可他总是往后仰,回避妈妈的亲吻,妈妈对他微笑时,他却会很不自在地把眼光闪开;1岁时,喜欢独自呆在一旁,或目光凝视,或独自微笑;2岁上托儿所后,喜欢一个人走来走去,不服从老师管教,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3岁以后,强强很少与小朋友交往,不肯主动与人接近,也不喜欢别人来接近他。
近来,强强常常独自喃喃自语,别人既听不清,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偶尔开口,也是你我不分。强强玩玩具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对会旋转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兴趣,特别喜欢玩,如陀螺、杯盖等,总是爱不释手,且不许别人碰,如果谁动了他喜欢的玩具,他就会大吵大闹。他不仅喜欢玩,而且特别喜欢看,如吊扇、排风扇等,还要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每次妈妈带他去商店,他总要看看是否有吊扇,还要千方百计寻找开关。像强强这种在儿童早期就出现的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行为奇特为主的疾病,就属于“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患儿的兄弟姐妹发生本病的几率较其他人要高,单卵双生的双胞胎的同病率更高。研究还表明,41%的患儿有一种不正常的染色体(长y染色体),而他们的父亲和兄弟也有这种染色体。以上两点说明,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器质性因素本症患儿有围产期损伤史者较正常儿童多,如早产、难产、窒息、产伤等。出生后患过脑膜炎、脑炎、脑外伤者,发生本病的几率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症患儿第四脑室扩大,小脑蚓部发育良,脑干明显变小。 环境因素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以及社会行为方面的教育,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往往会用重复的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而对外界环境不感兴趣。 临床表现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患儿均不同程度地有“对亲人不亲,对陌生人不生”的特点。他们不会望着妈妈的脸微笑,与人交往时没有“眼-眼对视”的特征,而且缺乏面部表情。在不舒服时,他们不会找亲人寻求安慰,他们也不能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与别人建立不起感情。他们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宁愿一个人玩,他们拒绝亲人拥抱,对亲人的呼唤也不理不睬、无动于衷,对亲人离去或返回均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语言发育障碍有的孤独症患儿终生沉默寡言,有的患儿学说话比别人晚,讲话的内容也比别人少,而且,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低下,句子稍微复杂一点,他们难以理解。 他们不会以提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更不会主动与人交谈;他们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不会运用表情、动作、姿态及音调与人交流;他们不会使用代词,或使用代词不当,常错用“你”、“我”、“他”。他们常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模仿言语),或常重复别人以前说过的话(延迟性模仿言语)。他们缺乏正常儿童应有的想像力,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用玩具去“开火车”、“造房子”。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僵硬孤独症患儿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不感兴趣,而对一般儿童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很感兴趣,尤其喜欢圆的、会旋转的物品,如瓶盖、杯盖等,常常爱不释手,可连续玩很长时间。他们会迷恋于会转动的东西,如不停地观看正在旋转的吊扇等,他们要求环境固定不变,比如:要求吃同样的菜,穿同样的衣服,坐同一个位置,走同一条路线。他们常常双手上举,左右摇摆、旋转,敲打桌子,拍打墙壁,撞头,甚至自伤。还有的患儿对音乐节奏特别感兴趣。
感知觉异常包括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有的患儿对声、光刺激过敏,有的患儿对疼痛、寒冷刺激迟钝,也有的患儿有特殊感觉,他们喜欢触摸或闻嗅一些日常用品,如光滑的墙壁和地板。 智力障碍25%的患儿智力正常,25%的患儿轻度智力障碍(智商50~70),50%的患儿中重度智力障碍(智商小于50)。个别患儿虽然智力低下,但对机械记忆、计数、推算等有特长。体格发育异常孤独症患儿往往比同龄儿童矮小,可伴有某些发育畸形。防治由于本病是终生疾病,多数预后不良,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治疗以特殊教育和行为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特殊教育重点是教患儿学会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以及使用公共设施的能力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尽可能地促进患儿的社会化进程,并改善其语言功能。
行为治疗对孤独症患儿,很难用语言实施心理治疗,但是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比如,家长可以把玩具娃娃抱在怀里,亲一亲拍一拍,对娃娃说说话,由于患儿有模仿能力,这样可先使他们对玩具娃娃产生兴趣,然后再引导其逐渐把感情从玩具上转移到父母的身上来。还可让患儿与同龄儿童一起游戏,通过“小伙伴”的作用,增进其社会交往,培养其正常的行为。通过游戏,患儿某一行为得到改善,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其他行为也得到改善。在游戏治疗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克服焦虑急躁的情绪。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现有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某种症状。例如:氟哌啶醇可改善刻板动作,利他林可改善语言障碍,奋乃静可改善击行为,脑复康、脑活素可改善脑功能等。目前认为,药治疗虽然无法影响患儿的病程,不能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也不能使患儿建立正常的行为,但可使患儿更适应环境,易于管理。
总之,通过特殊教育、行为矫治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