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机构自闭症儿童评估情况的分析
一、康复机构应继续增强评估意识,提高评估人员素质
从我们调查及访谈的情况来看,各家康复训练机构在自闭症儿童评估方面的意识还是不错的,有接近90%的康复机构会在平时的训练中结合评估来考虑。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还有一些康复机构评估意识不强,没有把对特殊儿童的评估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由此也不难想象他们后期干预训练的针对性和效果。在访谈中,不少教师提到评估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评估工具不全面、不系统,很难结合起来为儿童制定训练计划。诚然,这是当前国内在自闭症儿童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我们绝不能因为这些暂时的问题的存在而淡化评估的意识,不能坐等优良的工具出现之后再进行评估。我们可以等,但孩子等不得。所以一定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增强评估意识,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多途径、多层面搜集资料,真正发现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问题所在,为后期干预计划的制定奠定基础。
同时,康复机构评估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评估人员(60.2%)学历只有专科层次,这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像美国等国家均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层次要达到本科或以上层次”。此外,对特殊儿童的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承担此项工作的教师学过有关方面的课程,或者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虽然绝大多数评估人员是心理学或教育学背景,但接受过专门的评估培训的只占到总数的76.9%,仍有23 .1%的评估人员没有受过相关训练,这也反映了康复机构评估队伍的严峻状况。
二、加大自闭症儿童评估工具研究,开发本土化评量工具
很多康复机构也都表示,虽然他们意识到了评估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评估是进行有效训练、有针对性训练的前提,但是,大家不知道到何处求得合适的评估工具。所以许多机构使用的评估工具是通过相互流传得来的,缺乏正规的途径和渠道。甚至还有些是自己编制的简单核查工具,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这也是大家对目前使用的评估工具普遍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确实,国内目前应用于自闭症儿童评估方面的工具可谓鱼龙混杂,总体来说引用的国外的较多、民间性的较多,而本土化权威性的较少。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家康复机构用得最多的都是国外的或经过修订的国外量表。其中有些量表(如CARS)比较复杂,不易操作,对场地和工具有严格限制,评定时需要由具有儿童精神病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有些量表(如ABC和CABS)需要由熟悉患儿情况的家属填写,但如果他们理解上有偏差,评分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符。访谈中也有教师表示会因为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匮乏而造成在评估中对儿童不能有正确的认知,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
基于这样的现状与分析,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自闭症儿童评估工具的研究。这种研究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眼光不应该仅盯住国外的工具,而是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切实立足于本国实际,应考虑到国内自闭症康复的实践需要,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工具。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近百万的自闭症儿童,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这项工作势在必行。
三、自闭症评估工具的开发应突出与教育训练的结合,并体现全面性
从康复机构对自闭症评量工具的预期来看,普遍反映了评估工具应该与实际的康复训练密切结合的期望。很多教师希望评估工具能够做到比较全面,而且不仅能够用于初评,还便于追踪儿童进步的情况,可以指导一线的干预与训练。从他们对当前使用的评估工具最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看出来,“评估不够全面”、“不能与康复训练结合”是意见最多的两个方面。
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客观地来看待。应该说,每一份评估工具或量表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就关于自闭症儿童评估的量表来说,其用途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筛查、辅助诊断和教育训练。基于不同的用途,不同量表在评估项目、评分方法和适用对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量表都面面俱到,成为万能量表。但从引进、修订和编制的量表来看,目前存在的一个客观情况是用于自闭症儿童症状诊断和筛查的较多,而真正适合康复训练用的较少。所以,后期自闭症评估工具的开发应突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功能,真正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需要来考虑。在评估过程中,应注重与训练课程结合的可能性,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评估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