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解读孤独症儿情绪行为之因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习得日常生活技能,而且可能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
一、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
第一,引人注意。
语言迟滞、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他们缺乏与人沟通能力,往往形成人格瑕疵,内心充满自卑感;无法与人沟通,内心世界无法向人表白,于是就会产生许多问题行为,其中最严重、最明显的就是情绪行为。他们企图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
第二,固执行为受到限制或改变。
孤独症儿童适应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动大多无新意。80%以上的儿童拒绝环境改变,其行为多固执、刻板。 每当指导者(老师、家长)试图阻止或改变其固执、刻板行为时,立即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三,逃避要求。
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如果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整天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极少出现情绪问题。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有一定约束和规范。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指导者对儿童有一定教育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如:乱吼乱叫、哭闹、跑跳甚至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他们企图借此逃避要求。
第四,身体疾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孤独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常等),而且有相当部分在少年期和成年期会发生癫痫症。脑波异常可能会使他们莫名其妙地打头、哭闹等。除癫痫外,也可能因为其它病变(如:牙痛、感冒头疼、肚痛等等)无法表达而导致情绪行为的发生。
第五,指导方法不当。
教育训练中指导者没能切实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制定训练计划、没能找到适合儿童接受的教育训练方法、没能在社会适应活动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也能引起儿童的情绪问题。
第六,孤独症病症所致。
有的研究者认为,孤独症儿童大脑中枢神经(包括前庭系统和周边神经)的感觉刺激调整功能受损,也就是脑干无法将各种感觉感受器接收并传达来的所有感觉刺激完成初步的调整作用,乃至大脑皮质无法加以统整、判断认知而做适度的行为反应,进而使儿童在新事物、新环境面前无所适从而产生情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