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与家庭的情境教学之区别
(一)机构中的情景教学
目前,国内的机构主要从事学龄前,且重点关注2-6岁自闭症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为个训课(一对一教学)和集体课的形式。个训课一般安排在个训室内,个训室的面积均不不大,放一个玩具柜子,再放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就显得比较拥挤了。正因为此,一般教师就把个训课上成了一对一的桌面教学,即老师和孩子面对面坐着,中间为桌子,那么教学的内容也是能够在桌面上能够完成的项目。
这种形式对于年龄较小,且刚刚进入机构教学环境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基于ABA的教学技术有“坐的课程”练习,但还是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种情况和这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孩子需要是以孩子中心的自然教学方法,就如普通幼儿的亲子教育一样,在自然而然的活动中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目前各家机构的现实情况下,要求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对老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机构硬件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老师们所受的早期教学方法(一般为ABA,包括回合式试验教学,即DTT)的培训成为更大的阻碍,他们已经习惯了一对一的桌面教学,难以改变成“走起来做”的情境教学。
在使用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时,需要特别强调对服务对象动机的重视和激发。因此,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在教学时,应该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动机,尤其是孩子主动的、内在的动机。
例如:一个在个训室比较大的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中间换了几次个训室,在换到面积较小的个训室时,找寻相对大的教室上课,甚至安排到室外进行上课。老师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职务所在,教学机构负责人估计对于一般的老师可不敢这样做。 这体现了孩子真正的需要与机构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可喜的是,这种现状随着各个机构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师素质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正在逐渐改善中。
在机构的教学中或者在其他形式的安置中,必须考虑课程的模式(或者说课程取向),一般将其分为发展课程、功能课程和生态课程。经过科学的评估和鉴定,对于某些能力较低、发展潜力有效的案例来说,可能从孩子一开始接受干预,就认真地考虑课程的功能性和生态性。
家庭中的情境教学
按理说,孩子回到了家庭中的真实生活环境,应该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情境教学了。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如果在机构里,实施情境教学,限制于教学环境和教师的专业素养,那么在家庭里,环境是自然的,而实施教学的人变成了孩子的抚养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从教学技术上来讲,他们系统地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至关重要的情境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需要他们的悟性和坚持。这对于抚养人来说,要求可不是一点点高。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本来颇有技术含量的情境教学,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生活,非那种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一般妈妈是主要实施教学的人,她能够在看到各种示范后,尽可能地模仿着做。而其他家庭成员,基本上还是原来怎么做,看完后,还是怎么做。妈妈自孩子回到家庭,进入幼儿园,就一直上班,并且工作很忙,因此本案例中,难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自然就不能够保证必要的教学强度。
从现实的情况看,如何系统地培训专业教师和家长掌握教情境教学,且能够系统实施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