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自伤行为矫正干预措施需得当
一、分析对象:
甜甜,三岁零11个月,2岁时开始发现与其他孩子有异样的行为,3岁时医院确诊为自闭症,3岁2个月时在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进行干预训练,据张桂娥教授介绍,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属于溺爱和奖励型的。孩子的具体症状为:认知、大动作、精细还可以,但是听指令、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社交比较弱,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玩具和食物等强化物比较感兴趣,但是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偶尔会有咬手的自伤行为。
二、分析行为和原因:
甜甜的咬手行为虽然没有像其它严重的自闭症孩子有拍头或者撞头那么严重,但这也属于一种自伤行为的一种。张教授首先对甜甜的咬手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孩子咬手行为的种种原因进行深度分析:
1、项目抵触
由于来康复中心干预之前一直在家里学习生活,大多数为自由散漫的状态。在给甜甜做多项训练的过程中,当老师给予紧凑且连环的项目训练时,甜甜就会发脾气,使劲咬自己的手或者是胳膊,严重的时候甚至一口就能咬出紫色的牙印。
2、指令混淆
由于孩子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于常用的语言指令理解性较弱,就会导致孩子似懂非懂的配合训练,但是孩子自己又不是很明确,时而对时而错,很多名词就混淆了,所以无法顺利完成指令性的任务。这种不自信和挫败感的出现也会导致甜甜自伤行为的出现。
三、设计干预措施:
当老师了解了孩子的行为原因,争得家长的同意和配合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干预措施:
1、小步子,多循环:
针对孩子的急躁脾气,不稳定情绪,在给孩子做项目的时候要适当给予时间和回合上的穿插练习,不要将学习项目做的太紧密,适当减慢速度,当孩子适应了之后再可以慢慢的加快速度。比如:最开始在做某一回合训练的时候,可以强化的时间多一些保持在20秒钟,在一段时间后给予强化的时间维持在15秒,继而10秒,5秒。但是整个过程一定要保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训练,以免造成欲速则不达。
2、听指令训练:
甜甜的认知项目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指令不是很明确,比如孩子会认识汽车,自己玩汽车的时候就会说出:“汽车、汽车”。但是对于其他人拿着汽车发的指令:这是什么?孩子就不会回答。家长或者老师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进行简单的指令训练,但是指令勿过于复杂,只要一些简单的指令即可,比如:捡起来,给妈妈,收起来等。
3、家长老师共同参与: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一般都是与家长的接触比较长,生活比较密切,所以必须与家长建立一致的态度。首先将孩子的原因详细分析给家长听,然后对于处理自伤行为的具体方法、详细步骤、训练目标等明确,切勿跳过小细节和盲目寻找目标。比如:当孩子进行物品配对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去做觉得枯燥无味,家长最初可以辅助完成项目,给予适当的减慢速度,强化的时候多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和表扬,同时可以将配对的物品换成孩子喜欢的小玩具以及积木。
现在,经过张教授以及康达老师将近十个月的康复指导和坚持训练,甜甜的整体状况好了很多,即使是在生活中也会配合家长或者老师完成一些常见的指令,甚至是稍微复杂的指令,咬手的行为明显减少很多。
此项案例注意事项:
1、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不可忽视,千万不能将更多的情绪释加到孩子的身上,这样孩子的情绪反而更大,容易引起自伤或者其他的行为出现,严重的话自伤的频率还会增加。
2、孩子的认知是比较好的,所以对于所有孩子的干预训练中认知为必要的重要环节,在认知过程 中不一定要求孩子是要说出来,只要有指认和分辨的基础便是好的。
3、在整个干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和配合度,只要坚持就会出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