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老师该怎样做?
导读:孤独症的孩子由于其发育的特殊性,往往在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上存在着障碍,从而导致他们的想法,要求得不到表达和满足,喜怒哀乐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因此就会产生情绪上的问题和行为问题。那么如何稳定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呢?
和这些孩子相处久了,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许多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上课时会突然大声哭闹,并使劲用拳头打自己的头;有的孩子喜欢听塑料纸抖动的声音,喜欢闻别人的衣服;还有的孩子喜欢摸别人的皮肤,情绪不稳定时,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等等。这些情绪常常不被别人接受,可能会招来好奇的目光,也让家长特别的头疼和担忧。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波动比较大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稳定孩子的情绪,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技巧性,否则会事倍功半,老师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动作增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可以和孩子玩拍小手的游戏,老师伸出手请孩子举手拍老师的手掌,一起数数,慢慢的老师的手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位置,引导孩子跟着一起移动,之后再逐渐加快速度。
2、让孩子将过剩的精力发泄出来。当老师观察到孩子心情低落或者情绪异常时,可以让他做些重复性的动作来发泄他心里的不愉快,比如让孩子在蹦蹦床上随意的跳,以此来缓解他的情绪。
3、消除孩子的紧张和焦虑。在孩子遇到让他恐惧的事物时,老师要及时的安慰,把他搂在怀里或者轻轻抚摸孩子的头部,拍拍他的肩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力量。
面对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老师至少要做到两点:首先要深入观察孩子的行为,并详细的做下记录以供分析。包括当时孩子的情绪状况,有哪些表现,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行为发生的次数与频率等等。有些孩子是借这些行为来逃避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害怕做某项训练,每次一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打人;也有些孩子是适应不了突然转变的环境。
其次,就是要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目标,转移问题行为,老师要深入观察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到了他闹情绪的时间段,要提前转移,只有真正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对于孩子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老师要细心观察,灵活应对,多了解孩子,尽可能近的和孩子接触,这样才能有效的干预,帮助孩子走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