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者不同阶段社交障碍的表现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他们往往缺乏与人交流的兴趣,缺乏正常的交往技巧,具体表现随着患儿年龄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婴儿期。患儿回避与家人的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父母走了很少表现出哭闹的情绪、不愿与人贴近,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幼儿期。患儿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对主要抚养者常常不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交往方式和技巧也存在问题。患儿不会通过目光和声音引起他人对其所指事物的注意,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性或者过家家等游戏。
学龄期。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的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问题。他们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青少年期。这时候的患儿往往会出现青春期孩子特有的问题,情绪暴躁、容易失控,有些患儿还可能由于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自卑的情绪,这段时期也是父母和老师需要格外留意的时期。
成年期。患者仍然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虽然部分患者渴望结交朋友,对异性也可能产生兴趣,但是因为对社交情景缺乏应有的理解,对他人的兴趣、情感等缺乏适当的反应,难以理解幽默和隐喻等,较难建立友谊、恋爱和婚姻关系。
著名孤独症康复专家张桂娥教授称,孤独症患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交往障碍的表现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但这种障碍可能会伴随患者终生,通过长期的康复训练可能会提高患者的交往能力,但需要尽早干预,一般认为,孤独症的干越治疗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