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绪教育”——现代父母必修的学分(二)
更新时间:2016-06-12
点击数:
【本篇内容接《认识“情绪教育”——现代父母必修的学分(一)》 直接点击可查看上篇内容】
情绪辅导的五个步骤
步驟一、 觉察情绪
正确的觉察情绪是情绪辅导的第一步。觉察情绪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解读孩子的情绪。中国文化是一个不鼓励人表现情绪的文化,长期压抑的结果使得中国的父母容易有情绪失控的危险。我们倾向于不在孩子面前表达情绪,即使有时因为过度发脾气而做出或说出伤害小孩的事,也不习惯在小孩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为如此就会失去做父母的尊严。中国的父母对家庭中常见的负面情绪也很少给予重视,因此我们很少在“原生家庭”里学到处理情绪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我们不能学习,终身都会受到这个不良的影响,也不意味我们永远不能觉察自己的情绪与感知孩子的情感。
父母最好能明白,人都有情绪,当小孩的行为让你气的快要发疯的时候,难免要发脾气。但是我们必须觉察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还能克制得住,能够继续理性地与孩子说话,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那就继续下去。告诉孩子你的想法,倾听他的响应,并继续交谈。但是假使你发现自己在盛怒之中,无法冷静下来,就应该暂时回避一下,避免做出伤害小孩的动作或言语。
父母也必须了解,发脾气并不是你的缺点。重点是你发泄的方式不会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即使偶尔犯错,我们也可以相信宽恕的力量。从三、四岁起,孩子们就明白“对不起”的概念,他们都渴望来自父母的亲近与温暖,他们永远会给父母另一个的机会。在事件发生后马上告诉他们事情前后我们的感受,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有助于在你们之间建立起情感的桥梁。如此,你可以送出两个清楚的讯息,即强烈的情绪是可以表达的,而且是可以控制的﹔其次,你很在意他的行为。只要你以尊敬的态度去沟通,专注于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个性,给予明确的评语并告诉他,他的行为如何地影响你,你就可以运用你的愤怒来引发他的情感,而这个机会就成为你们之间一次深刻的情感交流。当然,要培养觉察情绪的能力不是一蹴可及的。但是只要开始练习,马上会看到正面的效果。
如何解读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讯息呢?由于孩子往往不会直接、正面的表达他们的感受,大人常感到迷惑,不知道他们真正的本意。一个最基本的做法是设身处地的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事情,而不要从大人的观点,妄下结论。比较小的孩子,则可以藉由伴家家酒的角色扮演或木偶游戏中探知他们的情绪。
当孩子同意你对他的情绪描述时﹐你会感到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你就体验了同理心,也就是情绪辅导的基础。当你在这种情形下与孩子相处时,你就可以采取下一个步骤了。
步驟二、 认知情绪产生的时刻是亲近及教导的一个机会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小孩伤心、生气或害怕的时候,最需要他的父母。这些感性的时刻,是小孩的心灵寻求帮助的时机,也是父母亲最能接近他们内心的机会,教育学者称之为“teachable moment”。善于情绪辅导的家长会抓紧每一个这种片段,教导小孩学习安慰自己、掌握情绪变化的技巧,让他们终身受用。
如果我们能让小孩预先演练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境,引导小孩的可能情绪反应,往往可以避免临时爆发的情绪。例如你四岁的孩子明天要去打预防针或要去看牙医,你可以在前一天与小孩探讨恐惧的感觉,不要等到孩子进入诊所后才在那儿大发脾气﹔你十二岁的儿子一直妒忌他的朋友进入了他一直渴望进入的棒球队,你最好引导他讨论他的感受,不要让这两个孩子往后在学校里不断地争吵。
步驟三、 以同理心去倾听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一旦你了解情绪产生的时刻是建立感情及教导解决问题的机会,就可以开始以同理心去倾听,这是情绪辅导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当然你没有必要也不一定每次都有空处理小孩的情绪,但是如果你决定要进行情绪辅导,就必须拋开手边的事,专心、真诚地聆听。如果你当时没有时间,也必须坦白告诉孩子,不要存在应付的心态。
同理心的倾听不单指用耳朵来听,更要用心去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绪状况。以安抚、非批评性的语言响应所听到的和所留意到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你在仔细倾听、知道你所接收到的是正确的讯息。以下举个例子﹕
十岁的亚当很兴奋地骑着新脚踏车。他以前骑的那辆车还很新,只是太小了,所以爸爸答应送他一部新的,旧的则可以给他七岁的弟弟诺亚继续用。诺亚早就厌倦了另一辆更旧的脚踏车,也颇期待他可以从哥哥那里接受一辆比较新的脚踏车,所以同意了这样的安排。但是等到诺亚看到那辆全新的脚踏车,再加以比较后,“新愁旧恨”便涌上心头,很生气地提出抗议:“每次哥哥都可以用新的﹗不公平﹗”假使爸爸用典型的方式响应,他一定会说:“你生什么气,你不是早就答应了吗﹖”虽然这样的指责有根据,但它无法说明诺亚当时的感受。现在,除了对新脚踏车的妒忌之外,诺亚又多了一层不被了解的愤怒。现在想象他爸爸用一句简单的话来作响应:“你觉得不公平﹐因为你每次都只能用哥哥用过的东西﹗”诺亚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他可能会想﹕“对呀﹗就是如此,虽然我曾经答应先前的安排,但是我还是感到不太公平,我也很嫉妒哥哥的新脚踏车。不过,爸爸了解我的感受。”如此,孩子就比较愿意接受你进一步的解释。
在辅导的过程中,当我们大概猜出孩子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情绪时,不必急着发问,只要反映你所留意到的事。“你为何感到伤心”就不如“今天你看起来不太开心”或“我留意到当我问你有关学校的事情时,你的脸怪怪的”,然后等他的反应,来得恰当。
另外,避免问一些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如“作晚你几点回到家的?”、“是谁摔破了这盏灯?”这些都有不信任和设圈套的语气,好象你给他们撒谎的机会。最好用直接明确的观察作为对话的起头,如“你昨晚大约过了一点才回来,我不认为这是可以被接受的”、“我知道你摔破了这盏灯,而我感到失望”。
告诉孩子你亲身的经历也是说明你能了解他们感受的有效办法。就以诺亚的例子来说,他的爸爸可以说:“我小的时候,也常用我哥哥姐姐用过的东西”。这可以让诺亚确信他的感觉是有根据的,连他的爸爸也有同样的感觉。由于他感到被人了解,也就能接受父亲安抚的解释:“我也可以现在就再买一辆新的给你,但是旧的那辆还很新,丢掉了很可惜。不如我们把这些钱存起来,等你长大时再给你买辆更大的﹗”
步驟四、 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情绪
情绪辅导里一个简单却十分重要的步骤,就是当孩子有情绪反应时,帮助他们去描述这情绪。当我们提供一些字眼如紧张、担心、害怕、生气、难过、嫉妒来描述孩子的情绪时,可以帮助孩子将一种无形的、令人恐慌的、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定义的、有界限、而且是正常生活一部分的东西。孩子会明了,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感觉,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处理。
研究显示,描述情绪的行为对神经系统有安抚的效果,能帮助孩子从不安的事件中较快恢复过来。那些在孩童期就熟练平复情绪的技巧者较能专心,有较好的平辈关系、较优的成绩及较佳的生理状况。
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情绪,不是尝试告诉他们应该有的感觉,只是单纯的帮助他们发展一些表达他们情绪的字汇。我们应想办法帮助他们说中要害。譬如当他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意、愤怒、混乱、被叛离、或嫉妒﹔当他难过时,也可能感到伤害、被排斥、妒忌、空虚、沮丧。帮助孩子使用愈精确的语词描绘他们的感受,他们愈不会感到被忽略或被误解,也愈容易接受你的介入与辅导。
步驟五、 设立规范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当小孩已经允许你自己进入他们的情绪之中,你自然会发现你已经被引入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也大约包含了五个步骤﹕(1) 设立规范﹔(2) 确定问题的所在﹔(3) 思考可能的解答﹔(4) 根据你们家庭的价值观,评估可能的解答﹔(5) 帮助孩子选择一个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