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教学法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沟通行为效果之研究(二)
文献探讨
一、随机教学法之定义与内涵
Hart和Risley(1975, 1982)将随机教学法定义为: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互动时(例如:游戏、成人与儿童的对话等),成人有系统的将沟通所必备的技巧传承给儿童。随机教学法的互动是由儿童主导话题,亦即此种教学法是由儿童的主动行为开始;当儿童主动地参与相关主题的互动时,教学者必须提供有效的专注、赞美与教学行动。Owens(1995)指出,随机教学法是一种兼具融合性与功能性的介入方式;成人藉由自然发生的沟通对话来增强儿童的沟通技能,训练的情境可以是正在进行的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行事件。关于成人在随机教学法中的角色与任务,Hart & Risley(1980)认为,最重要的是提供增强物,并以儿童为焦点,藉由询问、互动来实施随机教学法。由此可知,随机教学法并非直接的教学,而是提供观察与模仿他人、或经验许多有趣情境的机会(Hegde, 1995; Westling & fox, 1995)。
随机教学法在实施之初,是建立在具有许多增强刺激的环境中,让儿童从这些增强刺激或活动中,渐渐发展出口语的或社会的行为(Farmer- Dougan,1994);Yeh(1994)在其研究中指出,随机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询问的行为;针对特殊主题训练精致化的语言,以及增长儿童对某一个主题的对话长度。
二、随机教学法的要素与程序
随机教学法的主要特色为儿童主动参与(child-initiated)、依据儿童一连串的行为表现来进行,以及有 效的增强儿童自然的使用语言(Miranda-Linne & Melin, 1992)。随机教学法的一大优点,乃是使用自然情境中的增强物,能强化功能性语言的使用,有利于语言的发展(Miranda-Linne & Melin, 1992)。McGee等人(1985)在随机教学法与传统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随机教学法有别于传统训练方法的四个特性:
1.儿童主动参与;通常针对其较喜欢的项目提出要求或做手势动作。
2.在活动的情境中进行,该环境涵盖有趣的主题和自然发生的刺激。
3.所使用的刺激是儿童自行选择(children-selected)的项目,让这些项目经由自然的(contingent)途径成为增强物。
4.依据儿童的主动反应,促进语言精致化的提示方式呈多元化。
此外,以随机教学法当作语言介入策略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主动参与、反应表现的增强、在自然情境中教学等基本要素(Hart & Risley, 1982)。Warren和Kaiser(1986)指出了随机教学法的四个要素:
1.妥善安排一个可能促进儿童主动沟通的环境。
2.选择适合儿童能力、技巧与兴趣的教学内容。
3.以「询问」加强回馈。
4.增强儿童的沟通动机。
以发展的角度来说,随机教学法应用了几个有效的行为改变技巧,如有关逐步养成(shaping)、功能性增强(func- tional reinforcement)等,确有其效果(Kaiser, et al., 1992; Warren & Kaiser,1985)。
在一系列的研究之后,Hart和Risley于1982年,将随机教学法的应用以及相关事项,写成了一本使用手册。其中,实施步骤增为九个项目,使随机教学法更加系统化、明确化,并列举五种不同情境之范例(表一),兹将其步骤说明如下(Hart & Risley, 1982):
1.情境:该情境需包含具吸引力和适当的物品及活动,让人想要去谈论。
2.教学者:该成人必须是儿童的重要他人,能够给予儿童协助或做某些决定。
3.行动:成人在等待儿童的主动对话时,可以在儿童身边或其它地方忙一些事情。
4.开始:当儿童开始主动说话时,成人必须注视其眼睛,给予微笑并专注其话题。
5.确认:如果成人不确定儿童的谈论主题为何,可询问之。
6.扩展问题:成人加强儿童语言的扩展与提升。
7.提示:当儿童无法回答,说『我不知道』或回答不正确时,则成人给予提示。
8.示范:当儿童还是无法回答,依然说『我不知道』或回答不正确时,成人告诉其答案并要求儿童依照说一遍。
9.给予肯定并增强:当儿童说出答案时,成人必须肯定其回答,让儿童知道他回答正确。此时再示范一次扩展的句子,并给予或满足儿童之前的要求,如给予帮助(help)、允许(permission)、信息(Information)、与之对话(con- versation)或给予物品(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