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退的涵义
消退是指某一确定情景中,个体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行为,如果该行为发生后并没有得到以往所能得到的强化,那么在以后相同或类似情景下的出现频率就会降低。消退原理可以有效地用于减少或消除儿童的许多不良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无理取闹或哭叫往往是为了得到成人的关心或食物、玩具等,父母若在此时给儿童所追求的目的物,儿童再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便用哭闹来达到目的。这类由正强化建立起来的不良行为,通过消退原理能有效地去除。
影响消退有效性的因素
(一)、消退和正强化的结合
在对不良行为进行消退的同时,如果对不良行为的替代良好行为进行正强化,会比单独采用消退法来减少不良行为的效果要好,并且既可以消除不良行为,又可以引发良好行为。
(二)、严格控制需要减少的不良行为的正强化物
由正强化建立起来的不良行为的消退,在具体执行方案时,实际上是对不良行为以前得到的正强化物的撤除,因此在实施消退期间,对不良行为的正强化物要严格控制,在不良行为发生后,不给予该正强化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消退程序就会失败,不良行为的出现频率不会减少。
通常发生得情况是:行为矫正工作者对正强化物严格控制,但不良行为从其他人员那里得到了正强化物,导致了消退的不能成功。
(三)、连续强化而维持的行为比间歇强化而维持的行为容易消退
连续强化是指每当行为一发生就给予强化,间歇强化是指偶然的而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
在间歇强化中,行为必须出现多次才能得到一次强化,当行为发生后而没有及时得到强化时,行为者会期望在下一次或下几次的行为发生后得到强化,因而不会轻易停止行为的发生。因此,由间歇强化维持的行为不容易消退。而在连续强化中,行为每次发生后都会得到强化。当行为发生后而得不到及时强化时,行为者不会期望下一次会得到强化,从而会终止行为。因此由连续强化维持的行为容易消退。所以,如果需要消退的是一个由间歇强化维持的不良行为,就应该做好充足的时间准备,不要企图迅速消退这种行为。
(四)、让不良行为得到应得的代价,可以提高消退的效果
在应用消退时,可以运用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让不良行为得到应有的代价,此外不做任何处理。
当具体运用行为的自然结果时,应考虑到不良行为的性质,如果不良行为任其发展会危及生命或健康,则应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到危及儿童的安全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