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学生与智力障碍学生同一课堂环境下的行为差异研究
一、自闭症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nn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nn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典型的自闭症呈现三种病症:(1)微弱的社交能力。(2)不容易用口语或非口语来进行沟通。(3)不正常或严重缺乏社会活动。这些病症通常会在三岁之前发生直至终生。到目前为止,自闭症不能被医治,但妥善的护理会令自闭症儿童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
据调查发现,不论其种族及社会背景怎样,在一千个人当中就有两个至十个自闭症患者。而男性比女性患者多出四倍。
自闭症患者的情况每个都不一样,最严重的情况是重复性的自伤或他伤行为。这类的情况会持续不断并很难改变,这时与自闭症儿童一起生活及进行教育的认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我校得自闭症学生中以 这样的一名学生,他长得眉清目秀,计算能力强,做数学作业时仿佛不用思考就能写出答案。语文作业中的字也写得很漂亮。劳技课、体育课都表现不错。但他与教师没有目光交流,有语言表达能力,但很微弱,记得刚到我班时,我跟他说:“你叫我。”他也会重复我的话:“你叫我。”在我的劳技、体育、肢体康复组教学及课间观察中,我发现这样的学生有以下几种情结:
水龙头情结:
下课时,直奔盥洗室,去弄水龙头,有的水龙头都被他弄坏了。有时利用上厕所的机会,顺着水箱的管子往上爬,(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爬到上边将水箱里的水龙弄坏,后来,学生的妈妈告诉我和班主任老师,说孩子在家也一直要弄水龙头的。
撕本子情结:
容易将不满情绪集中在同班同学的本子上,总是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去撕同学的作业本,老师一不留神,他就去撕。
自闭症学生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如果老师制止他,他就会痛哭流涕,或者将张开的双手放在眼前舞动,还伴随着尖利的叫声。以此来发泄他的满腔愤怒。
从与这些自闭症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我们不难发现,自闭症孩子有以下特征:
(1)微弱的社交能力:自闭症儿童对别人呼喊他们的名字没有太大的反应;他们会避免与别人有目光的接触;他们对理解声音及面部表情有困难,对别人的情绪及面部表情不能做适当的反应;他们不注意别人的情感亦不在意自己的负面行为对别人的影响。
(2)重复性动作:重复性的动作如摇头、转头及自我伤害性地撞击头部。
(3)语言障碍:自闭症的儿童在活动能力方面比正常的儿童发展慢;他们会用自己的名字而不用“我”来称呼自己;他们会用唱歌似的声调去读自己喜爱的题目,但范围狭窄,他们对聆听的对象是谁也不太介意。
(4)对声音、触碰及其它感官有反常的反应:自闭症患者对疼痛的感觉不敏感,但对别的触碰可能极度敏感;这些不正常感官反应会引起患者抗拒被拥抱。
自闭症患者有以下病症:
(1)跟其他儿童难以接处。
(2)喜爱转动物体。
(3)不喜欢目光的接触。
(4)不恰当的笑。
(5)喜欢单独玩耍。
(6)对真正的危险没有恐惧。
(7)不喜欢被拥抱。
(8)不愿意踢球,但却愿意堆砌积木。
(9)对身体所受到的痛楚没有明显感觉。
(10)对外来的声音如耳聋一样。
(11)用手势来指出所要的物品。
(12)过度活跃或过度安静。
(13)不正常地依恋物件。
(14)没有理由地极度忧伤。
(15)不懂回答问题,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语。(16)抗拒惯例行为或动作。
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到了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策略:
(1)鼓励视线接触但不用坚持长久接触。
(2)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尽量以孩童的水平来沟通。
(3)抓紧机会与孩子相处。站立(坐在)孩童的旁边,然后开始模仿。
二、 研究方法及策略
1.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教师家长确认幼儿是孤独症后,平时就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老师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教师则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原因,家长和教师对郑XX小朋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p#分页标题#e#2.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的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等原因而带给儿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起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常常挤一部分时间和郑XX一起做感觉统合训练。但感觉统合训练之初对情绪行为等会有急速的、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后来的训练中效果逐渐缓慢。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其它的方法,以进一步矫正和稳定情绪。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它试图通过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它仍然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原理,吸收了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它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在和郑XX的交谈过程中,对她喜欢玩大小便的行为,我们反复的给予她教育指正,让她理解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她有纠正的意识,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
4.抓住契机法。
据观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例如:郑XX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荷各种颜色鲜艳的夹子。拿到夹子她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班抓住时机,利用夹子与她沟通交流,促进她的语言发展。我教她边指边说出夹子的颜色,个数,她很乐意学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又如:郑XX小朋友喜欢唱歌,并对老师教的歌曲比别的小朋友学得快,每当听完她的演唱时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趁她高兴时请他说出歌曲名字,她都能对答如流。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孤独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孤独症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年的个别指导,郑XX的情绪得到了基本的稳定。她和带班以及班上的几位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她现在能够主动地在大人的提示下同别人打招呼,跟大家进行简单地交流,学会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声也日渐减少。看到郑在这一年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对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家长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矫正,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参考书目:
1.《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
2.《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
3.《课堂上的特殊儿童》
4.《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5.《教与学的心理学》
6.《思维发展心理学》
7.《个别教育计划理论与实践》
8.《智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