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解决方法
更新时间:2010-11-30
点击数:
减少自我刺激的奖励作用:
一、以自我刺激行为当成奖励事物,也就是说我们把孩子抖纸的行为进行奖励他(当他做的很好时候)。
二、设立多个处境,让孩子做好不选择自我刺激行为如:让他选择喜欢的食物、喜欢看的录像或手机视频等。
控制诱因:
建立不会引起自我刺激行为的环境及处境。
自我刺激行为是一种重复典型的行为,只为满足感官刺激。
形式
一、摇摆身体、摆手、自我旋转。
二、主要是用物件刺激感官如:抖动纸张、树叶、旋转物件等。
三、仪式和执迷动作包括:排列物件、握持物件、穿相同的衣服、不断重复某一话题、开关门等等。
常人处于沉闷时往往也会做出自我刺激的行为,包括做白日梦、拨头发、转笔等,但我们仍然能够专注,在他人看来并没什么不适当而孤独症儿童在沉闷或充满压力的处境中,会持续做出自我刺激的行为,此时儿童专注力大大下降;自我刺激行为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同自然的奖赏一样,令其他奖赏的食物变得没有吸引力;因为自我刺激行为常常另孤独症儿童遭到周围普通儿童的歧视。
自我刺激行为就像上瘾的行为,孩子在做出自我刺激行为时,他的状态可比喻成上瘾,此时儿童根本无法学习,儿童过分沉醉于自我中,只会进一步退缩发展。
自我刺激行为的作用:
一、提供自我刺激的作用,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不感兴趣,做自我刺激行为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沉闷和无聊时他们也会做自我刺激行为。
二、第二个作用是消除困扰和压力如:面对环境的转变、纷扰或错误反应时候,孩子大都会出现自我刺激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的处理方法:
行为的管理方法分为:「积极教导行为方法」和「及时处理行为方法」。
一、积极教导行为方法是要教导孩子学习其他的替代行为,让他们得到跟自我刺激行为相同的满足感;及时处理行为方法要较少或取消自我刺激行为所带来的及时快感,建立行为代价,以及在孩子没有做自我刺激行为时候奖励他二者结合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及时处理方法介绍
不理会孩子:自我刺激行为通常可以提供及时的快感如果我们不理会孩子,他更乐于不受打扰地做自我刺激的行为,因此不去理会孩子无法减少或消除自我刺激行为在活动进行中,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暂停也不是有效的方法,暂停把孩子抽离环境或活动,这样更会有更多的时间做自我刺激行为,这样只会增加行为的产生。
奖励事物:可以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并可以推动孩子做出自我刺激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记住一点,所有减少自我刺激行为的疗程,必须结合某种以奖励为基础的疗程。
制止行为:立即制止刚发生的行为,可以减少或者甚至消除等行为所得到的快感,由于自我刺激行为本身有奖励作用,孩子做出自我刺激行为时,自我得到了奖励这种情况下如给自己糖吃,因此越快制止行为,孩子自我奖励时间就越短记住发现孩子做出有关行为时,就制止行为,能够在行为出现前就制止更好,这样从一开始就打破行为的循环,对于孩子来说,现在就用身体制止其去玩手、玩纸等,制止后把他引导向适当的行为活动,当他做出适当的行为时候马上奖励他可以限制他某些房间或者时间做出自我刺激行为,减少刺激的次数目标是持续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如:开始时只限制睡房和厕所,接下来只限制在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