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天才——走近天才症侯群
这里讲的"天才",其实是我们讲的"孤岛天才",就是一个方面特别突出的,其它方面远远落后的那种,英文中最贴近的词叫"savant",电影中的"雨人",前面讲的"丹尼尔",都是这样的,一般说来自闭症孩子有很少数的人有这方面的"孤岛天才",数量大概在10%左右,但是"天才症侯群"里,却只有50%的人,才是自闭症,所以这"天才症侯群"并不是一定只有自闭症才有的.
人们对"天才症侯群"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这其中之一的理论是认为"感觉剥夺是产生天才机制的原因,社会隔绝和感觉输入缺陷使他们能够高度专注在某一方面而获得特殊的才能".
David Viscott强调的是"社会隔绝"和"母爱隔绝"的作用,尤其是在婴儿时期的孩子,整天被安置在摇篮里,如果他当时在这个过程中只具有的"感觉输入"是音乐的话,这以后他就可能成为了一个"音乐天才",因为在孩子的心理发育中"音乐"代替了"母爱".
而里姆兰非常支持的是"感觉剥夺理论",尤其是针对自闭症孩子的情况,他认为:自闭症患者缺乏提取过去记忆,联想和经历的能力.由于某种根本性的生理缺陷,输入的刺激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封闭的范围内,从而让自闭患者无法像我们正常人那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虽然这些刺激印在了脑海里,但没有得到拓展,也不能利用以前类似刺激的丰富网络,而正常人正是通过这一网络赋予刺激意义和相互关系的.这种从以外刺激中提取意义和相互关系的能力丧失,就是一种形式的感觉剥夺,根据里姆兰的理解,这种感觉剥夺表现为能"捕捉"刺激输入,但缺乏对其进行"理解"的能力.封闭的范围使极度强烈的不可分散的关注集中在一个过分狭窄的频道.
这就是由感觉输入扩展无能造成的感觉剥夺.天才神情专注地处理末梢细节,无法拓展眼界,或仅能感知极小范围内的刺激.里姆兰提出,自闭天才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技能,是因为这种习惯性的注意扩展无能,它导致了外部刺激的感知停滞,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内心智专注.因此,自闭症儿童表现出随境转移能力低下,而且过度集中于特定的内部过程.许多白痴天才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即对周遭环境中的特定细节的"真实"注意,而且这种注意不能指向其他事物.正常人具有在处理大范围内潜在刺激的能力,并能从中随意选择.其抽象思维能被更为具体的注意所代替,注意也能指向特定的刺激,并能进行强化和弱化的调整."而自闭症儿童和天才们,无法根据环境所需进行注意分配".
这个"里姆兰"听起来耳熟,查看了一下书中的文献,原名是"B.Rimland",如果我猜的对的话,就是那个后来开创了"自闭症生物治疗的"Bernard Rimland医生了,在自闭症界同名的还没有,真是老前辈了,可惜好象是去年吧,"里姆兰"过世了,却在无论是支持生物治疗的,还是反对生物治疗的,这次难得地观点一致,一起来悼念这位可敬的先驱.
除了"感觉剥夺"理论,还有一个热门的解释是"右脑补偿",也就是说,左脑的功能受了损伤,而右脑的功能却得到了特别的加强.人脑中的"补偿功能"是很普遍的,就象是一个瞎子,他的听力可能就特别敏锐.这方面的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得到了支持.
这两些理论都能或多或少地解释些现象,比如说,一个现象就是那些小时候有了"特异功能"的孩子,长大后那些才能就消失了,你说是他们被"剥夺的"感觉又补上了也好,你说是受到损伤的"左脑"恢复了一些功能也好,都能自圆其说.
对于近年来的自闭症理论,还有两个也是用来解释这样的"天才'的,一个就是"中心协调能力缺乏"(theory of weak central coherence),一个是"心智论"里的"极度男性思维能力模式".
对于这些"天才症侯群"的教育,从来就是两种观点,一个是"发展才能",一个叫"消除缺陷",现在的观点更倾向于前者,就是不必去故意去抵制或压制这样的特殊才能,完全可以把这样的特殊才能引入到生活中甚至职业中去.
其实里姆兰的话里,隐藏了一个观点,也就是说这样的"特殊才能"在多少意义上是"有用的"呢?此"才#p#分页标题#e#能"不是彼"才能",有很多的人被这样表面上的"才能"蒙蔽了判断能力,在以琳论坛有两个故事可以借此机会再讲一讲.
曾经有一个自称是湖南的"感统教师"来发帖子说,既然这些自闭症孩子不能上学或社交等等,那么就让他来培养"白痴天才"吧.有谁愿意来当他的"小白鼠"的去找他报名.这个帖子一出来就让我们给删了,那老兄不服气来兴师问罪,说你们以琳论坛有什么潜规则吧,我说,我们的潜规则就是"对合理有用的帖子我们象春风般地温暖,对狂妄的帖子我们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秋实了,秋实就是典型的"天才症侯群"了,他的音乐天赋绝对是天生生的,但是却是由他父母亲发掘培养引导出来的,秋姐给秋实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天赋才能和天生缺陷的出路.当我们聆听秋实演奏的时候,我们能体会到他化身于音乐中的喜悦和自信,而出了音乐之外,他可能一无所长,也一无所用.
但是有个以艺术治疗为业的老师,似乎对秋实这样的例子非常地推崇,在宣扬说这是一种"理想人生",鼓动秋实以专业音乐为生.对此我有点不解和担心,私下和秋姐交流过这个问题,我的疑问是,尽管秋实对钢琴和音乐有这么高的天赋,但是这还是从技巧上和记忆力上而言的,真的要成为一个专业的钢琴家,更主要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这需要的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类感情的领悟,这方面秋实能行吗?我想我的这些想法,或多或少地得到了邱姐的印证,确实秋实比起其它的钢琴系里的学生,在这方面还是学得很艰难的,他或许可以把刘德华唱过的每一只歌都惟妙惟肖地弹出来,但是他弹的萧邦,还是没法达到一定的深度,如果他真的"以专业音乐为生",人们可能会对他一时感兴趣,但是那股热劲过了后,就没有人会去买他的唱片了,因为除了"音乐雨人"之外,秋实也就是一个平庸的弹钢琴的人而已.不是因为他没有才能,而是这样的才能被牢牢地局限于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他的才能体现得让人惊叹不已,但是出了这个空间,他却没法提升上去.
当然秋实以后肯定也是要"以专业音乐为生"的,只不过可能是在另一个平面上,比如说,以后邱姐家也能开个小吧,音乐酒吧,让秋实倾情演奏,以后有那个小妹妹被琴声和秋实彻底俘虏的话,就提升她当"当炉卖酒"的老板娘了.当然,还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就是以后秋实到以琳去做钢琴教师,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满意的.
说这些前前后后的话,是想说一下,我们的很多的家长们,看到了自闭症儿童的一些"特异功能",但是却被蒙蔽了,被"误导"了.以为这些"特异功能"就是天才了,有的家长确实就抱定了自己的孩子是上天恩赐的天才,而完全拒绝给孩子特殊教育,殊不知,此"天才"非彼"天才"也,在很多的情况下,这样的"天才症侯群"毫无用处.
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天才症侯群",引起了我们探索人类奥秘的强烈兴趣和动力,就象是当初那个把闻森"婉拒"出特教班的老师,后来在路上碰到了我老婆,安慰她说,别难过,其实也就是象闻森这样的人,才会对人类作出贡献的.她的意思不是说闻森自己能作多大的贡献,而是说人类因此开始了对自己的探索.
1987年2月,达斯汀.霍夫曼为了拍电影<<雨人>>而特意和"雨人"的原型金.皮克生活了一段时间,其间,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谈,皮克那百科全书般的记忆力让艺术家赞叹,也使霍夫曼塑造出了一个真实的而且温暖人心的艺术角色,这本片子完全没有那种"猎奇味",却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温情,最后,霍夫曼对皮克的离别赠言是:"我可以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你是浩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