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它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
《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一般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一、三岁前的异常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7、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8、与人言语沟通不能顺利进行。
9、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二、相关表现特征:
(一)、社交发展方面:
1、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2、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3、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4、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二)、沟通方面:
1、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2、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3、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三)、行为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2、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四)、感知:
1、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
2、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
3、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五)、发展:
1、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
2、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六)、情绪及行为:
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七)、生活:
1、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
2、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八)、兴趣偏好:
1、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
2、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九)、人际交往:
甚少与别人有目光接触,也不会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更难从别人的言语,行为推断别人的想法,意愿和意图或理解别人的感受。
有时候会有不恰当的情感表现和社交行为,例如在别人不开心时大笑,在某些场合说些不恰当的话,或未能与人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