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在行为方面的表现
1、 对环境和习惯变化的反应
1) 正常儿童的心理反应
儿童期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许多生活的习惯容易建立,也容易破坏。破旧立新,让社会和生活进步。
对新环境适应性的建立,尽管由于孩子的气质、性格不同,对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节律性有差别,但是正常对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反应,不是固守的,而是易变的、进步的。
2) 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和生活习惯变化的反应
(1) 常常把生活方式固定化
他们固执地坚持周围环境、日常生活规律和行为同一的格式,拒绝变动。
(2) 对环境或物体的设置要求保持原样不变
似乎他们对原样的记忆非常机械固定。总想把房厅的陈设物品、家具以及其用品保持原来特定位置摆放并维持不变,或将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具、玩具等都要按他们特定的位置安排。一旦变动就会烦躁不安,发脾气。
2、 认识(学习)新事物的态度与好奇心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新事物,学习(研究)新问题,企求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有所创造。并在新的探取和求知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发展世界。
人类的儿童也一样。由于受到好奇心理的驱使,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对新事物好奇的内在驱动力。
1) 正常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态度与好奇
(1)出世后的婴儿就会积极地向周围探索。如能用手探触,用眼睛注视视野范围内的物体。啼哭时,听到悦耳的音乐或柔和声音会停止哭叫,能辨别亲人和生人等。
(2)7-8个月的婴儿看到鲜艳彩色的玩物,会兴奋地设法去触、去抓。要是手里拿到东西就会敲敲发出的声音。刚学会走路时的小孩,总想挣脱成人的手想自己走路。
(3)3-4岁时,当搭成积木新造型时,会高兴地拍手。
(4)5-6岁时,会长时间迷恋于一些创造性的新活动。如,用泥沙堆成高山,挖出地道等,许多活动杰作和成果给孩子带来更新的积极和情感。快乐、自豪、独立、自信的情感犹然生成,而且这种促进认识和情感的效果又成为儿童进一步进行更新、更复杂的活动的强化物。
(5)进入学校后,儿童开始从对游戏活动和对事物的兴趣转入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由于学会了新知识,认识面扩大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责任感和寻求新的、广泛认知的渴望。激发他们去努力学习,积极地求知。如,他们会因解决了一道学习难题而高兴,解理不到一问题而着急,……。
这此都是婴儿与认识新事物相关的反应——好奇感。有了这种好感,儿童总是对新奇、未见过的新事物倍感新鲜、有趣,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事情,在成人看来似乎平常,但对儿童来说并不寻常,而是用好奇的思想去试探一下,到底会怎样。来到一个所面对的未知世界,好奇感总要驱使他们去实践一下,探索一方,来切身地感受其中的奥妙。这就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开始。也是他们智慧的萌芽。
心理学家认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
2) 自闭症儿童对新事物没有好奇心,并有抵制
(1)没有好奇心
当他们面临陌生的环境世界时,缺乏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不具备探索能力。他们对新事物不但没有好奇感而且采取抵制接受的态度。他们根本不想进入新环境,对面临新生的世界惶恐不安,对学习新东西深感困惑、烦恼,总是企图抗拒。
(2)局限与狭窄的兴趣
他们专注的好奇仅是细节或简单模式的刺激。重复无意义的活动,只是些局限性很大的狭窄的没有新生活力的机械运动。
(3) 固执、刻板于陈旧
他们怡然自得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摇晃,固然自我地玩他们自己陈旧、腐败的东西,没有新鲜、没有进步,严重地阻滞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
3、 刻板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按某种规则或刻板程序做出的动作或活动。
(1) 正常儿童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的行为。
如在折叠自己的被褥时,会反复叠折,要求边对边角对角的整齐。睡前一定把鞋子反复地摆齐、摆平。敲打某物时,一定要重重地打它好几下才罢休等等。这些行为看来似乎也是刻板的重复,但是这对正常儿童来说,不会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玩耍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经过一段时间,他们能自然地消失这种强迫性的行为。因此,不属于病态。
(2)自闭症儿童的强迫行为与正常儿童不同。他们是一种障碍性的强迫而形成的行为。他们的那些特殊的、仪式的、重复刻板的强迫行为是贯穿在生活的各方面以及对人、对物、对环境的全过程中,而且他们的强迫行为很难消退,甚至到了青少年仍在以特殊的强迫行为进行反应。如一个患儿对别人反复地问:“为什么机器打人比人打人痛?”时,一定要强迫别人回答:“人打人痛”才肯罢休。
4、 专心致志的表现
由于发展不平衡,自闭症儿童对某些东西专心致志力可达到着迷的程度。
(1)对圆的,旋转的东西有极大的兴趣。如车辆滚动的车轮,旋转的电扇,自行车的旋转的车轮等。
(2) 对某些物品有特别的依恋。如数日、数十日地死抱(拿)着一个物件不肯失手。
(3)专心致志于摆弄单调的东西。如弄物体发出“吱吱”声,摩察声,不停地玩弄开关,不停地拭摆物体的平衡,收藏一些古怪的物品。背诵天气预报、记日历、记某人的生日,记某地方的物体等。
5、 对事物(东西)的偏好
1)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他们总是渴望感受和了解一下许多面临的东西,更想去玩他们自己喜欢玩的东西。由于孩子的发育不同,个性有异,会有他们对事物的偏好。
(1)幼儿期的思维主要特征是离不开动作。用实物的操作产生的实物的表象反应到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印象,就会想象怎么去玩。
他们喜欢拿一根木棍,进行各种动作,引起各种形象,在泥工活动中,捏成各种形体的形象,使幼儿的头脑中获得这些形象。
(2)随着经验的丰富和言语的发展。2-3岁的儿童的想象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对事物直觉形象的思维,主要集中在象征性游戏和创造性的游戏中,并且从游戏中得到想象的满足。
在他们中间,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如皮球、玩具娃娃、小动物玩具、积木、拼板等。
(3)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学习了各种生活实践的知识,他们的想象体现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能力。
一段粉笔头当汽车,小木块做房子,小铁钉可以是一门大炮,玩得津津有道,意味无穷。他们中有喜欢玩“机械化”、“自动化”复杂玩具:汽车、火车、坦克、飞机,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和兴奋。有时为了满足玩具的新奇常常动手去拆,把崭新的昂贵的玩具,折得七零八落,五体投地。有的孩子喜欢绘画,把许多看到的人物、事物画在纸上,自我欣赏。有的儿童喜欢变形金刚、魔方、七巧板、塑料插片等许多形态上能变化多样,翻来覆去折叠拼合等新颖的玩具。这些百玩不厌的玩具,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在给他们欢乐和享受的同时,同时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形象思维的发展。
3) 自闭症儿童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零碎、单调的偏好
(1)他们只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的气味或物体的某一细节依恋,产生极端的偏好与喜爱。如,动幻的物件,特殊的气体,闪光的纸卡,光滑的衣料,明亮的家具,墙壁的角落,杂志的封面等东西,对他们有极大快慰和满足。
(2)对一些怪异的东西产生古怪的依恋
收藏旧绳索、旧罐盒、旧照片以及一些拉圾物。闻别人刚坐过的凳子。紧抱着一双袜子。快速如飞地翻书。
(3) 对玩具的功能和感觉
不明白玩具的功能,代表着什么真实的意义。只#p#分页标题#e#是以简单、重复和固定的方式来玩,产生快乐的刺激。没有玩意义的感受或体验,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临床表现 分小标题
在感知觉方面的表现
1、 儿童的感知觉
感知觉是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出现早、发展快。在婴幼儿时期,许多感知觉就已经达到成人的水平。
1) 正常儿童感知觉发展及发展的特点
(1) 感知觉的发展
a) 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是皮肤觉(触觉、痛觉、温觉和冷觉)、嗅觉和味觉。
如,痛觉的反应,痛刺激乳儿时,发生全身或局部的反应,如果戳刺脚或拇指时,乳儿很快地把脚或手缩回。
b)听觉的反应在新生儿阶段就有。83%新生儿对听刺激会反应,如眨眼、动嘴、转头、哭或听感的表情等。
新生儿还能区别频率不同的声音,响度和声音的延缓时间。如能分别200H2的音频,对成人说话声音特别敏感,并能准确与讲话的声音作出自己的身体运动的反应。能辨别一些单音(“ba”与“pa”等)。
c)2-3个月,就能安静地倾听音乐或周围成人的说话。3-4个月,能用视线或转向声源的反应,表达对声音的注意。5个月时,能辨认出母亲的声音。
(2) 正常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点
a)儿童感知觉各种分析器逐渐形成协调的活动,产生对复合刺激的反应,就是儿童对知觉反应的概念。
b)儿童出生后半前年,主要特点是通过各种感觉去认识事物,以后动作的发展,特别是手眼协调的发展,会有同步协调的感知觉反应。
c)1岁前,儿童节不断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与外界积极交往,使儿童对物体整体的感知觉不断发展。
d)在言语发生以前儿童要认识一个物体,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和各部分的特征逐一地进行详细的感知,特别是视知觉的感知在他们的心理活动中占有中心主导的地位,这时,儿童认识周围的事物主要是通过视觉,并在视知觉控制下,进行他们的各种动作活动。
e)掌握语言之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某些部分和个别特征进行感知后,就可以通过代表物体的名称的词语认识事物,这是儿童进入对物体整体概括性认识的阶段。
f)学会走路和使用玩具时,进一步发展儿童的视觉、听觉、皮肤觉等非常重要。这时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多半是在玩玩具和实践实际物体的过程中实现。通过实践的认识,他们逐渐地区分物体的特征,熟悉它们的各种属性。对事物形成了准确、鲜明的概念
g)随着儿童的成长,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独立生活能力不断提高。在游戏、学习和简单的劳动中不断地体验外界事物,以及家长或成人在不断提出发展他们感知觉方面的各种要求,促使他们在成长的空间和时间里得到感知觉的全面发展。
2) 自闭症儿童感知觉异常表现
(1) 异常表现
自闭症儿童感知觉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听觉、视觉和皮肤觉等感觉异常。其表现的特征是迟钝(过弱)和过敏(过强)的两种症状。
a) 听觉反应异常
对听觉似乎不构成反应。如对大声音不吃惊,对呼叫名字不反应,对别人说话不理会,似乎声音对他们不构成反应的条件,似乎像个聋子,但聋儿能演示手势、会模仿、会唇读、会使用眼神,而他们又没形体语言反应的能力。
对听觉的过敏反应。如对摩托车的吼叫声或狗叫声等却特别敏感,会捂上耳朵,感到特别烦恼,受惊。
b)视觉辨别能力差
对物体的特征——大小、形状、颜色或位置等辨别能力差。在正常光线下,有斜眼、闭眼和皱眉的反应;而在强光线中却不眨眼。
c)对冷、痛感觉不灵敏
对寒冷、疼痛刺激反应迟钝。如,注射、摔伤、自伤时,缺乏痛觉感知。
对身体上某些部位不舒适时却有过分敏感。
d)其他感知觉的异常
能忍耐苦味、咸味或甜味。对气味有特殊的爱好,平衡能力特强等异常。
(2) 感觉偏好和感觉厌恶
a) 感觉偏好
喜欢光滑的木片(纸卡)、塑料、柔软毛皮质感等。对某些声响有强烈的兴趣,如玩具弹簧驱动声,敲钟声,汽车刹车声,一些物体的磨擦声以及一些他们感到刺激的噪声。对发光、闪烁的东西有强烈的好感,……。
b)感觉厌恶
对响亮的噪声和明亮的灯光过敏,产生恐惧,害怕飞机、火车、摩托车的响声,狗的“汪汪”声,摄影师的闪光灯等感到厌恶。
2、 儿童的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精细运动的结果,并能达到某种功能目的。动作技能并非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上百个)肌肉和神经统合协调而成一种机体作用的功能。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状态也表现在他们动作技能上。
1) 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与训练
a)婴儿在掌握人类的基本动作后,经过大量的练习,开始掌握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所必需的动作技能。如翻书、折纸,搭积木。自己端碗、拿匙吃饭。穿衣、如厕。打开瓶罐等。用腊笔涂画,滚球,上、下楼梯,跑步,跳远等。不过儿童的初始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动作可能会不协调或不成熟,必须不断、反复地练习。
b)学龄前儿童,身体柔软,可塑性强,容易学习模仿许多动作,应积极地加以指导和训练,让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动作技能。
从手的动作技能上,除了学会生活自理方面的动作技能外,还要练习运用物体的动作,如接球、扔球,使用剪刀剪纸,使用橡泥捏造形象的物体,用笔写字、画画等。
从脚和腿的动作技能上,让他们去奔跑,骑三轮车,走平衡木,游泳,攀登,跳舞等。
2) 自闭症儿童的动作与动作技能
a) 自闭症儿童的动作最为明显的是刻板、重复的行为举止和特殊的动作姿势。
他们玩的样子,走的样子表现得古怪稀奇。如来回踱步,自身的回转,重复的蹦跳。常常把手置于胸前凝视或作手部奇特的动作,他们还会扑打、摇动、敲击、摇摆身体、撞击等。用脚尖行走,两腿僵直。兴奋时,更有双手、四肢、脸部的怪异动作。
b)由于神经系统的障碍,患儿的动作如同功能失调一样,呈现出协调性差,笨拙、迟钝等怪异。因而,他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动作技能很差,完成不了指令的要求。为此,必须坚定不懈地对他们进行各种动作技能的训练。
3、 儿童的好动性
正常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呈现出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由于抑制过程相对较弱,因此在幼儿期的儿童给人突出的印象就是活泼好动。
儿童好动的特点与他们身体发育的特点分不开。
1) 正常儿童好动的现象
a) 他们整天蹦蹦跳跳、手脚不停,没有一刻安静。 当成人要他安坐一会儿时,没有多
久,又动动手、踢踢脚做起小动作。坐不住,就是儿童的特点。
活动可以使儿童的骨骼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促进其发展,而使儿童的身体变得有力量,肌肉和骨骼经过不断地运动后变得很有弹性。
b) 要给予不断地变换活动方式
儿童时期,孩子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塑性,脊柱弯曲还未定型,肌肉力量小,如果长时间地保持一种身体姿势,会使所用的这一肌肉群长时间地处在紧张的状态。为了调节这种状态,必须不断变换他们的活动方式,让他们以不同的身体姿势使用骨骼肌肉部位轮流承受负担,这样骨骼、肌肉的紧张与松驰就得到调节。
变换儿童活动方式,还可以使儿童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的神经细胞交替地工作,让一些神经细胞从兴奋转入抑制,另一些神经细胞由抑制转入兴奋。对神经系统活动大有好处。
好动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好动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也有关系。
2)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与儿童的好动性不同。多动症是儿童的的一种疾病#p#分页标题#e#。
儿童多动症表现为从小活动量就大,过分地不安静,常常坐在位子上扭来扭去或站起来乱蹦乱跑,喜欢与小朋友追追打打,好攀援、登高、伴有注意不集中,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3) 自闭症儿童多动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表现为兴奋且活动过激,只是单调、刻板的嘣跳或无目的的踱度、奔跑、转动等,是由于神经系统难以控制的行动,而且这些过动行为常常是一个人独自的活动与他人无关。
4、 儿童身体发展的先后次序和动作发展的时间顺序
儿童的动作发展与身体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动作发展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及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动作发展又与身体的发展,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相关。
儿童身体发展有其先后的次序,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其时间的顺序。
1) 正常儿童发展的先后时间顺序
在儿童的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示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发展又促进了儿童心理(身体)发展。
儿童最早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1) 婴儿学会翻身、坐起、爬行的过程。
坐——爬的发展顺序往往是这样的:先是坐地滑行,即是坐着,用手臂和腿的运动,推动身体前进。其次是匍匐行,即是以蠕动腹部,用手臂运动带动身体前进,两腿拖在后面,最后,在第8个月时,才能用手和脚做四肢的爬行。
(2)脚站的动作与爬行动作的发展,有一段时间的重叠。这时,婴儿往往用自己的身体移动(爬行)到想站立的位置,然后借扶着物体站立起来。
(3)1岁左右能扶着东西走路,14个月时能独立自走几步,一般在1.5岁时,能行走自如,动作平稳。以后又学会跑、跳、攀登楼梯,越过小障碍走等全身的动作。
(4)5岁以后,能把几个运动动作的要素,统一成一个组合行动,进行复杂动作的运动。如,抛、接球,跳绳等。5岁以后的年龄段是儿童游戏活动盛行的阶段。
2) 自闭症儿童在身体动作发展上的表现
患儿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发育比较落后。动作显得笨拙,不协调以及许多的不成熟。
如,走路姿态很笨拙,蹩扭,仿佛平衡有困难,大运动的动作极不协调,不会双脚跳。难以双足交替上楼梯等表现出动作方式不成熟。
5、 前庭感觉器与身体平衡
1)在人体内耳中的前庭感觉器官是感知身体的运动与位置的感觉相关。在旋转等运动时,身体位置的变化和各种加速运动刺激前庭感觉器官,转变为神经冲动(信息)传到小脑,前庭神经核,红核和大脑皮层,并与其他一些神经结构系统发生联系,产生眩晕的感觉以及相应不适的感觉。
当前庭感觉器官有病变时,可能产生眩晕感若前庭感觉器官感觉发生迟钝时,对旋转等刺激就不敏感,不会出现眩晕现象,能较好地维持身体平衡。
3) 自闭症儿童善于旋转身体的表现
(1)有些自闭症儿童极喜欢旋转身体。他们可能朝着一个方向可以旋转身体数分钟,然后停止,再朝另一方向旋转直到精疲力竭为止。
他们不因为站立不稳而跌倒,也不会在狭窄的物体上走动而摔倒。
他们学习踩高跷、骑单车、滑滑板、滑雪、溜冰、冲浪等运动有天生的本领。在许多运动中表现出极强的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2) 患儿极强的身体平衡能力是由于他们的前庭感觉器官的感觉迟钝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