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相伴,女儿不再孤独”
2006-5-11 9:45:46
一位母亲19年如一日用伟大的母爱温暖女儿孤寂的心灵,这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关于母爱的故事。而在大学校园里,数百名学生在千张卡片上写下了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这是我们今天听到的最美好的祝福。母亲节即将到来,在这样温馨的日子里,爱的故事再一次向我们涌来。晨报开通短信平台,为你转达对母亲的祝福,同时征集关于母亲的故事。
一个故事 母爱深深
从美国回到家,吴苏星先去街道图书馆看望女儿。女儿见到她高兴地扑进了她的怀里,她深情地吻着女儿的额头,轻轻理理女儿的发丝说:“大花猫,你又进步了。”吴苏星是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她的女儿张戈今年已经22岁了。为了使孩子摆脱自闭症的束缚,这位母亲历尽了19年的艰辛,母爱最终改变了女儿。而吴苏星也因此成立了‘苏星家庭资源中心’,以此来帮助更多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
女儿2岁时是个小神童
“女儿出生时聪明得很,大家都说她是神童。”48岁的吴苏星说起女儿很是自豪。“张戈很聪明,八九个月的时候就表现出对文字的兴趣,她喜欢看天气预报,每个省会城市的名称她都认识,常用手指着墙上的字要外公念给她听,通过这种方式她认识了很多字。2岁的时候就能读报纸,大家都夸她是神童。”那时,爱识字的小张戈成了全家的骄傲。
小神童患有“自闭症”
3岁时,小张戈被送进了幼儿园。“入幼儿园不到一个月,老师就发现孩子有问题,她很少跟同学们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在一边呆着,上课也静不下来,看到叫她她也爱理不理的。虽然老师说孩子与众不同,但我和她爸爸并没觉得怎么样,后来老师反映的次数多了,我们就带孩子去看医生。脑科医院陶医生诊断后说孩子患有‘先天性自闭症’。”吴苏星说起女儿的病有一丝沉重,“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一颗心好像掉进冰窟里,凉透了。”
训练半年女儿有了坐相
因为不想看到女儿“与世隔绝”地生活,吴苏星进行了多种尝试。“有半年时间,一直教她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如何‘坐’好。我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与她面对面坐着,一遍遍地重复坐字的含义,然后让她坐好。但她坐不住,一会踢腿,一会摇晃身子,漫不经心。我也够狠心的,她乱动我就用小棍打,应该是很痛了,她好像没有感觉,照样自顾自地玩耍。整整训练了半年,她才有个坐相。”吴苏星说。
经过摸索,吴苏星夫妇认为逆向教育方法很适合女儿。“她不知道什么是‘疼’,如果要教她正确认识这个字,正常的言语的教导对她不起作用,我就先让她感觉、体会。我用手掐她的肌肉,她会很紧张,表现很痛苦,我再告诉她这就是疼。我每次硬着心肠,用几乎残忍的方式来教她,逼着她一遍遍地重复,一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一步步学会生活自理。
去年女儿正式工作了
张戈的情况不能接受正常教育,在普通学校就读了一段时间后家人将她送到了特殊学校。“张戈后来进入鼓楼区培智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学校离家很远,我每天都要去接送她,整整8年。2000年,张戈从鼓楼区培智学校毕业了。”吴苏星说,女儿在学校学到很多知识,性格变化也很大,也交了一些好朋友,这些让她感到很高兴。但马上又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张戈将来能否适应社会,如何让她做到真正的自立?
“为了继续训练女儿的能力,我在1999年就辞掉了工作,教她接触社会和与人沟通。我还经常送她去脑科医院接受心理治疗,让她帮医护人员打扫卫生、打字,引导她与一些家长聊天。这样一周两次,又坚持了2年。”吴苏星说,她的执著和爱心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大家给张戈提供了很多打工的机会,她在超市干过理货员,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去年6月,在锁金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张戈在中心任图书管理员了。她跟常人一样正式工作了!”说到这里吴苏星热泪盈眶。
张戈任职的图书馆在锁金村社区服务中心二楼,她每天负责整理书报、分类归架,登记借读或归还的书刊。张戈记忆力很强,即使隔几个月归还的书刊,她仍会准确无误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有你相伴,不再孤独”
张戈现在很懂事,她知道妈妈这么多年来的辛苦都是为了她,所以她特别感激妈妈:“我是个幸运的孩子,因为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不光为了我一个人奔波,还在帮助更多有自闭症问题孩子的家庭。妈妈的行动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她自己建立一个‘苏星家庭资源中心’网站,专门与大家交流。她为此付出的艰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妈妈的训练方法还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今年4月7日,妈妈作为一名访问学者应邀去了美国,参观了很多特殊教育学校,期间还作了以‘中国家庭孤独症’为主体的学术报告。”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张戈对妈妈说:“妈妈,有你相伴,女儿永远不再孤独。”
千言万语 我们感恩
千张贺卡写给母亲
5月9日、10日两天,南京林业大学校报的小记者们在校内开展了母亲节系列活动,其中,“把爱寄回家”活动吸引了众多学子。两个中午,1000多张祝福卡片满载着同学们对母亲的深深祝福汇聚在一起。据活动组织者介绍,他们将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把这些卡片按地址寄出。
大学四年首次写信回家
南林大中文系大二学生周宇俊说,他平时常给父母打电话,但有些话在电话里不太好意思说出来,比如“我想你们”或“我爱你们”之类,但是一张小小的卡片,却可以把心底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大学四年了,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给父母写信。”信息学院大四的徐利同学说,“当我拿起笔来给母亲写祝福时,一下子觉得心理特别愧疚,平时自认为文笔还算不错,但给父母写信却很少。此时回想起父母付出那么多,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心中的感激和感情。”不少同学在写信的瞬间意识到自己的不孝,决定好好努力,将来好好回报父母。
一千张卡片同一个祝福
1000多张祝福卡片上写着一千句不同的话,但表达的却是同样的祝福。其中,祝母亲身体健康、节日快乐的话最多。而“妈妈,我爱你”,“爸、妈我想你们”,“永远爱你”成了最时髦的词语。
来自浙江的张乔同学将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写在了卡片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张乔说:“以前在家上学,每天和父母呆在一起,一般不会刻意去想父母对自己的好,现在离家远了,对父母很是想念,有的时候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心情不好时,打个电话回家,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就特别开心。”
孝顺男生写了17张卡片
母亲节只爱母亲还不够,还有所有爱自己的人。在活动中,一位男生一下子要了6张卡片,一会就写满了祝福,然后又多找了一些卡片,大约半个小时,他写好了17张卡片,并在两个信封上分别写了地址。这位姓翟的小伙子说,其实写些祝福,寄封信回家早就应该做,自己借机多写了点,因为确实感觉对父母的感情很深刻,有许多话想说。小翟说,他写了两封信和多张卡片,一封是寄给父母的,卡片是写给弟弟的,鼓励弟弟好好学习;另外一封信是寄给叔叔婶婶的。小翟说,叔叔婶婶也很疼他,所以在母亲节前也不会忘记他们。
对此活动,南师大的陈教授很是赞许。他说,活动虽然简单但寓意深远。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会写信了,和亲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有的大学生甚至只在要钱的时候才和家人联系,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孝顺父母?学校鼓励大学生在母亲节写一张贺卡给家人,其实是情感交流的回归,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