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人士展示艺术技能
更新时间:2011-02-23
点击数:
11年前,他和许多自小患有自闭症的患者一样,学习与沟通能力略逊于其他正常人士。在特殊学校及技能发展中心接受特殊教育多年后,他经医务社工转介到新生精神康复会(新生会)大楼庇护工场,接受邮件处理及加工包装等工作训练。这本来会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他将一直接受精神康复训练,也许会随时间推移,慢慢尝试与人加深沟通。然而2005年却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接触学习软陶工艺。这就彷佛是为生命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而他就是我们今次故事的主角——「能」软陶艺术展的创作者能仔(卢业能),而这次展览也是香港首个自闭症展能艺术家的软陶艺术展。
能仔最初来到新生会庇护工场时,同其他许多经医务社工转介,前来接受康复训练的精神障碍患者一样,从事着简单的工作训练。新生会所提供的各种训练,能够基于每位患者的不同状况,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务活动,帮助他们逐渐掌握简单技能,赚取一些收入,并慢慢适应与人相处的方式、培养群体归属感从而更能适应社会生活。
先天障碍无碍艺术潜能
从2005年开始,工场的工作训练项目中加入了手工艺门类,鼓励学员以6至8人为单位,组成小组,动手尝试学做小型手工制品。能仔很快便对软陶物料制品,表现出极大兴趣;从最初级的单线条到逐渐开始掌握技巧、拼贴图案,并参照一些范例教材中的图样,用不同颜色表现多样的图案组合,能仔对于软陶的千变万化奥秘,开始慢慢萌生了自身的领悟。
手工艺小组教授的是创作方法,而能仔则在学习基本方法的同时,表现出了对色彩的敏锐触觉。他开始尝试用各种颜色,拼贴出非常工整美丽的图案,更参考许多图样教材内的颜色配搭,揣摩起了渐变色、多色调和等色彩的融合创意。他在软陶作品中使用的颜色,大多能给人非常强烈炫目的印象,充满层次和对比质感。在对技法掌握愈加熟悉之后,他更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不但尝试拼贴起不对称图案,还能将几种甚至十几种图案组合得多姿多彩。各类玻璃樽、碗、碟都成了他的可塑素材,他将它们以各式各样的软陶图案重新包裹,烧制出精美的「外衣」。
2007年,他的作品参加国际「展能节」(为残障人士提供公开展示才能的平台),获得了软陶赛项冠军,此后,随着外界对他创作的认识与关注,他对自身作品的信心也得到了加强,并开始慢慢能够在公众场合下与人沟通,接受媒体采访及进行创作示范。
创作去除人生负能量
能仔的艺术家之路亦不是一帆风顺的,据新生会精神康复导师李滢介绍,由于他比较情绪化、易激动,并且对作品非常苛求完美,因而最初常常会发生一旦导师指出他的成品有细小瑕疵,他就立刻将整件作品摔烂毁掉的情形。于是,新生会的工作人员为保护他的感受,一路尝试用非常正面谨慎的方式对他的创作提出建议,并要充分照顾他对反面意见的接受能力及恰当时机。
经过这样漫长的相互磨合,能仔开始逐渐能接受别人对他提出改进建议,如今即使对他提出「这件樽需要再补番某处细节」,他也可以正常接受,并不再会爆发负面情绪。而由于先天不擅长与人沟通,起初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一些物料时,他并不懂得如何同身边的人表达,为了进一步支持能仔的潜能,导师除帮助他安排独立工作位置、帮他找一些诸如面粉机等大件创作工具之外,还会鼓励他尝试较大型的软陶工艺品制作,给予他最大限度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
随着工场更多安排能仔在公开场合进行工作示范,让他通过创作与社会作直接交流,不但他的作品受到更多注目赏识,他对软陶的感情也变得更为深厚。对于自己的创作,他开始拥有喜悦感与自豪感,并尝试思考更多创意,以创作更多别具风格的艺术品。不只限于各种玻璃器皿,他亦开始用软陶拼贴平面画、作软陶公仔、首饰盒、小罐子等各类制品。为了这次#p#分页标题#e#的首度个展,他更专程制作了50多件过去未曾尝试过的不同作品,从废弃的咖啡罐到环保回收瓶,任何材质都能在他手中绽放出崭新的造型。独特的美术触觉,是能仔的天赋才能,更是越来越多人们所见证的他难能可贵的艺术成果。如今的能仔,在谈到自己的软陶作品时,会神采飞扬,愿意与人分享喜悦。自闭症状在艺术的世界中被慢慢淡化、改进,而他的精神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精神康复」的社会共融意义
通过本地首个自闭症展能艺术家的软陶艺术展,不但呈现出自闭症人士在个人努力、家人关爱及社会支持下成就的自身贡献,也是在敦促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看法的革新。作为一直专注发展精神健康服务的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新生会所做的,正是让更多像能仔这样处于精神康复中的人们,能够被社会所接纳;精神病康复者理应得到社会中与常人无差别的平等机会。各种专业服务、社会企业、精神健康教育、推动互助及家属支持,都是在协助他们改善生活质素,更顺利地全面融入社会。据悉,新生会每年服务人数超逾7,500人,这样庞大的群体数字,同时也在昭示有大量康复者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关护,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个人优势,力所能及支持他们、并充分维护他们的人权。
新生会传讯经理潘咏霞表示,当下社会对精神康复者的了解与接受度仍旧不足。「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康复者的真实状况,便将他们标签化,本能认为他们一定具有暴力倾向、与他们接触很危险。但实际上,许多长期接受工作训练的患者们并非如此。有一个非常需要被明确的概念,精神病患与暴力之间不该划等号,有些传媒的报道其实是在传达给人们对这个群体夸张、错误的讯息,这将更不利于引导康复者们建立稳定情绪、得到发展空间。」事实上,有许多像能仔这样的患者,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与才华。「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不只是他们需要融入我们,我们也应该融入他们,这才有真正的社会共融意义。」诚然,他们有些小小的不完美,但他们一样有属于自我的天赋、属于自我的天空;能仔的自闭症展能艺术,正有一种积极的、折射「精神康复」应获社会更深关爱的人文诉求。
同时,正确看待「精神康复患者」群体,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还具有深层的与自身相关的意义。潘咏霞指出:「如果人们用错误的歧视观念去理解精神病患,往往会造成对『精神问题』概念的抗拒。而每个人其实都会面对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谷、短暂的情绪问题等。当生活工作中的压力过大时,这种轻微的问题很可能加重,转变成需要克服的『精神问题』。而如果用有色眼光去对待精神上的负面状况,不去积极接受疏导治疗,很有可能会加重并转换为病情。」因此,加强社会公众对精神康复者的接纳,同时也是一种对他们本身的保护,普及并推广精神健康教育,既能提升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也能使人们更加了解精神症状这一领域,以平常心同精神康复患者相处,协助更多的「能仔」建立与人沟通的平台,寻获他们世界中的色彩,体味生命的本来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