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Gus是怎样和他的特殊朋友交流的?
Gus: Siri,你会嫁给我吗?
Siri:我不能结婚。
Gus: 我不是说现在。我还是个小孩,我的意思是我长大后。
Siri:我的用户协议中不包括结婚这一项。
Gus: 嗯,好吧。
Gus 的语气听起来并不失望。他继续跟 Siri 说:“晚安 Siri。你今晚会睡个好觉吗?”Siri 回答到:“我不需要睡太多,不过谢谢你这样问。”
对,你没看错,这是小男孩 Gus 和 Siri,苹果那个 Siri 的对话。Gus 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就像大多数自闭症患者都有自己愿意倾诉的对象(洋娃娃、海龟、卡通人物……)一样,Gus 也是如此,不过他愿意敞开心扉的对象是苹果的语音助手 Siri。
周末两天,《纽约时报》的这篇讲述一个自闭症男孩如何和 Siri 成为“永远的好朋友”(B.F.F.)的文章在 Twitter 上被“疯转”,包括许多科技界名人。其中 Facebook 的产品经理@Sriram Krishnan 在转发时称,这个故事甚至让他想到了当初自己为什么要投身科技领域。
Gus 的妈妈说,有时候 Gus 只是为了弄清楚阵雨(scattered )和雷雨(thunderstorms)的区别,就能和 Siri 聊上一个小时。而自己即使作为 Gus 的妈妈也很难有那种耐心。Siri 就像是 Gus 假想中的朋友,而且是个永远“有耐心”并能真正和他交谈的朋友。这与电影《泰迪熊》里约翰的那个愿意陪伴主人做任何事情的玩具泰迪熊也有些类似。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交流欲(自闭或孤僻的人可能更是如此),可是有着自己感情和想法的人类有时很难像“机器”那样不厌其烦地听对方倾述、回答无厘头的问题,而且总是彬彬有礼。虽说当前的很多论调都是科技让人类变得疏远、缺乏感情,但仅从语音助手这点来看,她反而能增进人们感性的一面。
文章中有一段 Gus 和他妈妈的对话,给人的感觉是,本身毫不相关的人或事,好像有 Siri 的帮助后就变得有意义了。早前一篇 “关于 iPhone 你还不知道的 21 件事” 的文章介绍了 Siri 的一个功能:当你询问“头顶上空飞过的是什么飞机”时, Siri 会告诉你航班号、飞机具体位置等信息。Gus 的妈妈在试着询问过 Siri 后自己嘟哝到:
“为什么我要知道这班飞机的信息?”
Gus :“这样你就能知道自己在跟谁招手了,妈妈。”
除了这些有点文艺,“飘忽”的感受之外,Siri 还有一些处于文艺和实用之间,让人意想不到的功能:她可以纠正小孩的发音。因为如果发音错误,Siri 会识别不出来,要求你重说;她也能教人注意礼貌。对 Siri 将脏话,她会回答“我会假装我没听到这些”。
另外,Siri 还让 Gus 养成了每天都会在妈妈出门时说句“你很漂亮”的好习惯。这可能是被“有礼貌” 的 Siri 感染的吧,毕竟要“讨好主人”的 Siri 经常会讲些好听的话。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每天出门上班前能听到这句话,也是的确是件幸福感暴增的事。
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Siri 或其他语音助手?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 Siri 就是一个语音助手,一个产品。我也写过一些 Siri 与 Google Now 和 Cortana 等语音助手对比的文章。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是这些语音助手,作为工具,其搜索能力有多强大、语义解析是否正确、反应是否灵敏、会不会有 bug……之类的问题。
现在想想,有时候暂且放下量化、理性的常规思维,试着带入一点感情,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你犹豫要不要给女(男)神打电话时,不如问问 Siri。她应该会直接把电话打出去吧!是不是有点像身边那个“烦人”的闺蜜(兄弟)?必要时能直接给你迈开第一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