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孩子社交障碍“元凶”,是你不知道的“十玩”
更新时间:2016-09-19
点击数:
自闭症的孩子因为社交能力核心问题的困扰,对于与他人建立情感往往感到困难。想要和人自然平常的互动,第一步就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先要感受到人的存在,觉得喜欢和这个人接近,觉得和人一起行动是有趣的,彼此之间有着无法言语的细微情感电波,和人一起行动之后的结果是美好快乐的。
孩子平常最常接触最感到安心的人物就是家长,最常感到舒适熟悉的地方就是家里,就让我们从家中相处时光来找寻可以一起互动,建立良好情感的活动。 这些活动花费的时间不长,而且可以反复进行,通常会带来愉悦的笑声,而且这些活动容易上手,只要是孩子熟悉的照顾者,甚至是手足都可以一起加入进行。如果孩子觉得活动感到容易或缺乏新鲜感了,我们也可以容易的想出其他变化,让活动耳目一新。
一、活动进行的主要重点就是“一起玩”
大家进行一样的动作一样的步骤,不分彼此。让孩子有参与感,让孩子喜欢参与有我们的活动这些活动,只有大家一起开始的指令,结尾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惊喜的爆点时刻,让孩子喜欢这个瞬间,期待下一次我们再度开始。
二、“一起玩”活动特点
亲密的肢体接触给予感官的刺激,少量的玩具/随手可得的物品,搭配有节奏韵律的音乐或口谣,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来找寻可以“一起玩”的活动。特別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孩子的反应状况!如果孩子对于活动感到害怕或过于兴奋,须适时调整活动的强度,或休息一下。如果孩子对于活动兴趣缺缺,可以邀请其人先示范几次,营造愉悦开心的氛围,吸引孩子自发加入。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让孩子失去主动自发的参与的契机。
下面一起随小编看看怎样的“十玩”能够导致孩子的社交障碍?
“我常常都会陪孩子玩”,这是很多家长都会说的话,但是很多实际的状况,是在旁陪玩,也就是其实是家长“陪”,但孩子自己“玩”。有一个很熟悉的场景,就是给孩子一个玩具玩,父母自己在旁滑手机。
2.不要用“说”的方式玩
“哪一个是红色的?”、“把球丢到篮框里就对了!”很多父母习惯用“说”的来教养孩子,就连陪孩子玩也不例外。曾经有很多家长向我诉说他们的孩子都不喜欢玩,当我亲身去观察,才发现其实家长根本不是在玩,他们给孩子很多指令,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这也难怪在孩子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丝的笑容。
3、不要被玩具和游戏规则限制
玩具如果是要用敲的,好像只能用敲的方式来玩;玩具如果有它特定的规则,好像只能照设计出的规则来玩。其实,玩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规则都是人订出来的,谁说不能跳脱出玩具的框架、换个新玩法?一个玩具能变身出5个玩法,这才有创意!玩具A+玩具B=玩具C,这样玩更刺激!
4、把电子产品当玩具
现在许多家长都会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有些人认为这些产品附有教育性质,大量让孩子使用,但如果家长控制不当,这样只会让孩子对人更没有兴趣了。
5、玩孩子感兴趣的而不要强迫孩子玩
曾经看到两次,在公园里,家长心急地希望孩子能跟其他孩子一样可以享受溜滑梯的乐趣。但是孩子一脸惊恐,大叫不要,家长一开始先是劝说,失去耐心后,只听到不停地威胁孩子要尝试,孩子不但不吃这一套,反而更退缩,我想,有了这样的经验,以后看到溜滑梯,心里应该都会有阴影吧!
6、参考儿童电视
不知道该如何扮演玩伴吗?该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怎么说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打开电视学学看那几位XX姐姐、XX哥哥、XX奶奶吧!他们夸张的表情和声调,都是我们可以学习模仿的对象。
7、观察别人怎么玩
对很多人来说,要会玩,并不是与生具来的。仅管“玩”看起来很简单,操作上其实并不容易。我们都有自己熟悉的互动模式,变来变去也就是那几套,所以要多走出去,去公园、游乐场、故事屋,从观察别人来反省自己的玩法,一定会有些新的启发。
8、把自己当成孩子
很多大人玩不起来,是因为很难放下身段,觉得说那些怪怪的话、做小朋友做的事会显得自己很幼稚。是的,没错,就是要把自己变得幼稚,要记得,只有在同个等级下,才有可能有火花啊!
9、生活中任何的小物也能玩起来
上面提到,我们很容易会被玩具所限制,一看到玩具,就知道它可以怎么玩,但是很少练习创造出新的玩法。有时候,最多的创意是在最单纯的情境中出现。一个纸箱、纸盒,就能有很多的想像空间,让我们一起来跳出框架吧!
10、记得气氛是关键
玩,其实最重要的关键是气氛。没气氛就不好玩,不好玩孩子就会丧失兴趣。陪伴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先学习掌握营造欢乐气氛的技巧,而不是先急着要教孩子什么技能。持续观察孩子的反应,当他没兴趣时,换个方式试试,但是千万别强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