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与弱能儿童的言语发展
更新时间:2007-12-10
点击数:
利用音乐发展语言是音乐应用于治疗的一大目标,尤其在弱能儿童如弱智、弱听和自闭症儿童都极需要语言及表达能力上的辅导。缺乏沟通技能的儿童往往于学习及适应社会上遇上重重障碍。言语治疗师固然能专业地处理很多语言学习上的困难,但音乐在言语发展上能有它非常独特而有效的贡献。以下是笔者结合音乐治疗与实际音乐启发语言发展的一些理论及可行的方法。
一、为什么利用音乐发展语言
1. 音乐与言语共通的元素
音乐与言语都有共通的元素如语调的抑扬好比旋律上的高低,言语的句法好比音乐中的分句分段,言语的节奏好比音乐的节奏,言语上的轻重好比音乐上的轻重等;在歌唱训练中往往能够夸张语调中的高低或声量来加强记忆,而利用音乐元素发展言语,可同时剌激脑部不同区域,以补语言发展之不足。
2. 歌唱和说话共享同一生理结构
歌唱和说话是利用同一生理结构的,简单来说,发声的动力来自呼吸的控制,声带的震荡产生说话和歌唱的声音,而腔区的共鸣是控制发声的质素,因此学习歌唱技巧便可同时促进言语发声的技巧。
3. 音乐是多重感官的刺激和反应
在发展言语的过程,听力的发展是基础的训练,丰富的音乐活动提供了很多听觉训练的机会,而具有良好的听觉分辨能力:能分辨高与低的乐声、强与弱的拍子、快与慢的节奏、协调与不协调的和弦、美与丑的音色等等能力,都直接和说话的能力有关,因为言语的发展不单是听到与听不到的问题,还牵涉耳朵辨别和处理声音的能力,而音乐的训练就正好是这项能力的训练。再者,音乐元素往往不止于听觉的接收,就如一个敲击乐手在敲打定音鼓时,视觉上需要专注乐谱;鼓皮的震荡直接传到双手,而震荡亦透过空气及地板间接地刺激皮肤触觉,这样多重感官的接收,往往加强对节奏的感应,而当儿童能掌握音乐上的节奏时,自然地在说话时也能较佳地控制节奏。
4. 音乐容易带来成功感
音乐很多时都可以提供安全 (没有威胁性) 的训练环境,而人一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较容易自然表达自我。例如在乐声的伴奏下,纵使是单一的发声练习也可以成为悦耳的音乐声,亦较容易令儿童产生成功感,相对于只用口头指示来促使发声的方法,便较单调和沉闷,缺乏了音乐带来的乐趣。
5. 音乐提供活动动机
简单来说,音乐就是好玩的活动。例如孩子们很自然地喜欢在音乐中歌咏或律动;青年人可能被强劲的节拍吸引;而成年人或许爱欣赏古典音乐中的美感。一般人都很容易被音乐吸引使音乐引起活动动机,若然儿童爱上发声,练习时便更加起劲,言语改善的进度亦会较快。
6. 音乐可提供不沉闷的重复机会
学习言语的过程中,少不免需要不断重复练习,倘若加上旋律来练习唱出某些对象的名称,可使练习变得有趣。音乐内经常重复的特性提供了一些特定架构,使重复变成有趣的练习。
7. 音乐可成为言语提示
音乐与行为可以很容易联系起来,音乐与言语也一样。当孩童把言语和旋律或节奏联系起来时,单单音乐的出现也可令他们发声。譬如学生早晨遇见老师而未懂得打招呼时,老师哼出早晨歌的头一句然后让学生接着唱下去。
8. 音乐在群体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音乐律动、游戏或合奏,都很自然要求参与者的合作、自律和遵守游戏规则,群体的参与便会使音乐活动具更大的动力。这正好是训练表达能力的好环境,因为在参与群体音乐活动当中,自然地提高了自我表达的动机,亦提供了很多自我表达的机会。
二、利用音乐来帮助言语发展
以下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些利用音乐来帮助言语发展的方法。
1. 利用旋律
音乐旋律可作为说话语调的强化调整工具,以下是一种韵律语调治疗 (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 的方法。这方法的第一步是要找出当事人说话的自然音律,同时间利用相对音律的木琴奏出句子,第#p#分页标题#e#二步是逐步改变木琴的音律来教导正确的语调运用,当事人须唱出木琴的音律 (也是学习句子的自然正确音律),当当事人能唱出正确的旋律时,治疗师便不再须要奏出旋律,慢慢地把音乐元素减退,使当事人能正确地说出句子。
举例:学习说「早晨」
早晨 (配音符号)音如 SO-DO
第一步:假设当事人说「早晨」时语调是:DO-DO
治疗师配上木琴旋律
早晨 早晨 早晨 早晨
(配音符号) a. RE-DO » b. MI-DO » c. FA-DO » d. SO-DO
第二步 : 调节木琴旋律从 (a) 到 (d),让当事人逐步唱出正确自然旋律 (d)。
第三步 : 把音乐元素减退,让当事人逐渐说出「早晨」的正确语调。
用于韵律语调治疗的低音木琴
2. 利用节奏
利用节奏可调节说话的节奏和速度,方法与旋律的应用差不多。先找出当事人说话的自然节奏或速度 (须作矫正的) ,利用强劲和声音清脆的敲击乐器 (如低音鼓) 配以相同的节奏速度逐渐地改变敲击节奏至标准速度,当他的说话节奏能与敲击乐配合时,再将敲击乐器的声音减退。
对于弱听儿童来说,皮肤触觉可辅助听觉来增强言语节奏的能力,进而帮助言语节奏的准确性。
3. 声音示范
模仿学习是儿童学习新行为的主要途径之一。治疗师不单须要投入地示范正确的发声,还要让当事人感觉到发声是乐趣,才可以令他们有发声的动机,当然当事人亦必须明白发声或言语的工具效能 (INSTRUMENTAL EFFECT) 才可使言语有效地持续。但在一些智能程度较低的儿童来说,声音的示范可能须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有第二次发声的反应出现。
另外,一些有趣的口技表演亦可引起儿童模仿的动机,只要治疗师能传神地示范一些动物(如猫、狗)的叫声;又或者自创一些怪异的声音,儿童很多时会被热切的示范所吸引,以至发出模仿的声音,试想想你会怎样利用声音来逗一个婴孩发笑?虽然在一般示范中,方法及内容未必一样,但那热诚和亲切态度,对示范是否有效是非常重要。
4. 利用乐器
音乐的制作除了唱歌之外,就须要倚赖乐器了。上面谈及过利用旋律和节奏来发展言语,都须要乐器的帮助。其实,一些乐器的形状和模样也可作为言语发展的题材或强化剂,说出乐器名称是一个很好及有效的发声练习,当儿童能说出乐器名称时便可取得乐器来玩,这是以乐器作为言语训练的奖励。按笔者的经验,BONGO 鼓、结他、CABASA、KAZOO及一些有动物模样的响木、手铃、伸缩笛、摇鼓都是极为有效的强化物。而乐器动物模样更可作为言语提示,如在唱小鸭歌的时候利用有鸭模样的响木来作伴奏。
Bongo鼓 Cabasa Kazoo
伸缩笛 动物模样响木
5. 利用音乐结构
音乐中的结构在重复出现时往往使聆听者产生一种「预期」会再出现的心理反应(ANTICIPATION)。就如一首儿歌在多次唱咏后,孩童只须要一听前奏便立刻可以兴奋地背诵出来。笔者就很多时利用这种预期出现的心理反应来使儿童发声。方法是先重复在儿童面前唱咏同一简单歌曲,当儿童产生了预期出现的心理反应后,笔者便会在某时间停止唱咏 (通常是句子的最后一字) ,让儿童自行发声填上歌词。
对一些已懂得简单说话的儿童,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配合行为矫正中的串连技巧,把要填上的声音逐渐地串连起来,儿童慢慢地便可唱咏整句句子或甚至全首歌曲。
此外,利用对唱或回声技巧亦可提高儿童发声的动机,或者利用歌曲中特别有趣而重复出现的规律来引起发声动机。OLD MACDONALD 中动物叫的那一段便是一个好例子。
6. 训练呼吸控制与腔区共鸣
训练呼吸控制与腔区共鸣是音乐用以协助言语发展的基本环节,在训练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加强呼吸控制,其中吹奏乐器和歌唱训练都可练习呼吸。笔者就经常利用一个颜色音键的玩具「喇叭」及口风琴来作吹奏训练。
玩具喇叭 口风琴
至于#p#分页标题#e#头腔共鸣的训练则可提高某些儿童说话的音域。笔者曾处理过一些有低沉声音的唐氏综合症的儿童,他们的声音甚至是小女孩也一样低沉,但经过一段时间头腔共鸣训练后,他们说话已没有以前的低沉了,有些还可以准确地唱出旋律呢!
以上只是笔者处理言语问题儿童的一部份经验,利用音乐发展语言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在实际应用上,还须要按个人或组合而作出变化和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