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教战守则
主题式教学教战守则 文/曾意清
1、为何选择主题式教学?
国内普通教育推行九年一贯以来,课程的统整和实施的现况虽然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但无可置疑的,它为国内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提供了许多省思的空间,让我们可以重新检视课程的内涵,也对孩子的教育愿景有了不同的视野。
我个人衷心认为,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对特殊教育来说应该是一道喜讯,因为它所配套提倡的「主题式教学」着眼于教导孩子学习实用的技能,以及尊重学习团体中成员「异质性」的存在。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真正的学习速度和学习内容可以掌握在孩子的身上,一样的教学主题之下,不同学习速度的孩子可以尽其所能,不同学习型态(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孩子,也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能力。
主题式教学(Thematicteaching)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孩子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在主题式教学中,也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编在同一组,在教学的深度来说可以适合不同学习速度的孩子,这些孩子之间的兴趣、性向、性别、能力,乃至学习型态都各不相同,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与成长,并做适当的分工。孩子未来面对的社会必定是如此,孩子现在的学习环境就应该是如此,在学习情境中若能提供这样的经验和互动,我们所处心积虑推动的融合教育理念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到国小校园的特殊教育班级和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时,不管是在普通班、特教班或资源班,总是有许多热心教学,孜孜不倦的好老师们,在教育的各个角落扶植特殊幼苗成长、茁壮。最困扰这些老师们的问题不外乎:「我要教这些孩子什么?」、「什么是孩子以后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我要怎么统整普通班和资源班的课程?」、「孩子在普通班跟得很辛苦,怎么办?」。这些问题当然不是只字词组可以解答的,而且还不一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不过,我一直觉得主题式教学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虽然目前在普通班实施起来似乎窒碍难行,在特殊教育班级中却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条件,因为特教班的老师们自成一个学群已久,工作伙伴之间彼此协调分工的经验丰富,再加上专业的编选教材能力和大单元教学的丰富经验,实施起来一定可以拥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再则,主题式教学比较符合Grander,H.(1983)提出的多元智慧观,即人类智能包含语文、数理、空间、音乐、体能、人际及自我知觉等七项智能,前三项是传统教学的重点,而后四项则多被忽略。特殊孩子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统整的、实用的生活技能,而不是片段的、抽象的知识集锦,少了适应社会的生活技能,孩子就算是学习再多也难以安适度日。
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我希望能将以往在特殊班级中实施主题式统整教学的经验,抽丝剥茧的整理出具体实施的细节,并提供许多个人汇整出来的教学范例和教材分析给老师们做为参考,虽说是野人献曝之作,但愿就像丢出一颗石头进水中,激起老师们尝试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教学创意。
2、主题式教学中的亲师合作与教师分工
这几天在大爱电视台看了「大爱的孩子」这出戏,剧中描述一位特殊孩子的母亲,随着孩子的成长历程而逐渐调整心境的故事,剧中有一幕一直在我脑海盘旋不去。这个孩子已经十四岁了,就读于启智班,老师们勤于教导孩子读书写字,当母亲的却一直忧心忡忡,因为自己的孩子一直还没学会如何独立如厕,更别提生活上的适应和独立技能了。
从这剧情中我们可以窥见教师和家长们在教学期许上的落差,在设定教学方向和择定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忽略了孩子适应生活的迫切需求,也忽略了孩子本身尚有不足的学习能力。
一、针对孩子的需求和家长的期待来谨慎筛选教学主题
在主题式教学中普通班级强调的是「学习如何学习」比「学到什么知识」重要;对特殊儿童而言,「学习如何生活」也比「学到多少知识」来得重要多了。因此,在为孩子选择教学的主题之前,一份针对孩子特殊需求和家长的期许而设计的问卷是必要的,它们可以提供教师一个编选教材的方向,在建构主要教学概念时,也可以更为符合孩子的需求。
其次,针对特殊孩子学习该主题前的先备能力,也应该选用适当的能力检核表,配合教师的细心观察和以往的教学档案,来谨慎决定教学主题的内容和层次。同样的主题可以依同组中不同孩子的能力高低,分析出多层次的教学重点,也可以依孩子的学习特质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更可以依孩子的学习型态做多元化的评量设计,这也就是主题式教学可适用于异质性高的学生编组的优势之处。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特殊孩子的家人是以开便利商店维生,家长也许会期许孩子长大之后可以协助照顾店务,更可以就在家里就业。针对这样的需求,我们在挑选教学主题时,凡是有关便利商店的认识、人际往来的应对礼节、物品分类上架的技巧…等,都应该列为首要选择的主题。在这些主题的相关活动中,教师应善用家长的资源来安排情境,提供示范、观摩、演练的机会,家长则应表达支持和鼓励,陪伴儿童一起学习、成长。能力好的孩子可以扮演老板的角色,能力较差的孩子也可以扮演一位好帮手,甚至只是一位好客人。
二、教学群之间可以彼此讨论、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
学校中如果特教班的班级数较多,可以依教师们的专长和兴趣做协同教学和适当的分工。就特殊教师来说,不必重复编选不同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的活动生动有趣,又可以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现况,即可以针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做成适当的个人学习纪录,提供家长或其它教师延伸教学的依据。这样以叙事风格做成的的学生学习档案,会比我们以往先设定教学目标再循序评量的量化方式来得具有参考的价值。虽然许多人认为量化的数据(例如:80﹪通过)是客观的,但它并无法提供教师具体而足够的教学信息,再则,评量者之间也常缺乏一致性的标准,而使得解读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落差。
进行协同教学时,可以再依据孩子的能力差异进行编组,适当协调授课教师的人数、教学时数和孩子的上课节数…等细节,配合个人的专长来脑力激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分享彼此的教学的资源,例如:信息、收藏、录像带、影片,甚至光盘或网络数据。这样团队合作的方式是不是轻松又有趣?就不会再是你一个人孤军奋斗,搜索枯肠的为教学设计想破了头。
资源教师和普通教师之间也应紧密合作,由资源教师协助特殊的孩子加强该主题的先备能力,使孩子在普通班级中可以适当参与学习活动,分担小组里的一份任务。普通教师可观察学生在活动中呈现的困难,以寻求适当的替代方案或调整活动的难易度,甚至寻求资源教师或家长等外援的协助。
学生在教学进行中不经意表现出来的优势能力,也是我们亟需加以重视的,设法突显孩子学习上的长处,帮孩子留出一片属于他的空白画布,让他能够尽情挥洒,表现出自己的颜色,特殊的孩子才不会只是教室中沉默的小客人啊!
3、该怎么开始?选择教学主题的建议(上)
主题式教学强调的课程统整,不只是在教师编辑教材之后,更重要的,是在决定教学主题之初,就应斟酌各校的教学特质、学生的实际需求,再配合实施主题式教学的实战经验,来筛选适当的教学主题,并考虑这些主题的特色以安排教学的顺序。
通常在学校的普通班级中会成立「课程发展委员会」来研拟各年级的课程统整主题。特殊教育班的班级数较少,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但仍应推选出一个有经验的课程发展小组,负责研拟各年段的教学主题,分析出各个主题的教学重点之后,再交由实施协同教学的学群来进行分工合作的教学设计
。在集中式启智班中,孩子的学习几乎全仰赖特教老师编选教材的专业经验,所以我们在编选教材时更需仔细推敲,才不致顾此失彼。以下仅针对特殊班老师编选主题时提供几点建议:
一、参考启智班课程纲要所列的教学领域和建议活动。
启智班课程纲要依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能力,将孩子的学习内容区分为六个「领域」,即:1.实用语文;2.实用数学;3.生活教育;4.社会适应;5.休闲教育;6.职业生活。每个领域再区分为十五个「次领域」,并提供具体的教材分析和建议活动,不管在调整主题的类型配置或分配教学时数上,都是教师们不可或缺的手边工具书。
二、考虑节日的日期、天气或季节的变化。
和节日有关的主题,要事先考虑教学所需的时间长度,和可以随时配合的节庆活动。例如「过年」的主题,教师可能需要配合教学的进度,搜集贺年卡、春联、年画、年糕、发糕…等相关的教具,如果太早教学可能在市面上就不太容易买得到。再则,配合着教学进度,可能也需要带孩子到卖场或迪化街等地进行校外参观活动,在教学日期的规划上更需详细搜集开市的资料,才能尽兴而归。
选择类似「观察天气」的主题时,可能必须选在天气变化较明显的季节,例如夏季或秋季。我在进行这类教学主题时,就曾遇到整个冬天教学时段碰不到雨天,或在春天教学等不到晴天的窘境。
另外,如果是「种花」的主题适合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植物才容易发芽成长;「使用浴室」的主题适合在洗澡洗头不易受凉的夏天;「看电影」的主题适合在暑假电影档期还未结束的九月或圣诞节之前,才会有适合的电影让孩子到电影院身历其境。
三、考虑学校所在地的社会资源、生态环境需求或校内的重要活动。
和孩子生活环境密切配合的主题可提供孩子珍贵的生活体验,使学习的内容更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学校附近如果有熟悉的便利商店或早餐店,我们一边进行课堂教学,一边可以机动的让孩子就近配合情境练习。经由这样实地密集演练的过程,孩子学会了使用身边的社会资源,有关的经验也很容易保留到日后的生活之中。
配合学校的重要庆典或活动来挑选主题,也是个相得益彰的好方法。通常学校每学年都会列出校庆、体育表演会、节日的庆祝活动、大型校外参观教学…等活动时程,在这段期间,整个学校会笼罩着节庆的气氛,校内的布置或活动也会大张旗鼓的进行。搭配着这些活动来进行主题教学,可让特殊孩子融入全校的欢乐情境中,还可趁此之便和普通班级分工合作,设计班际融合教学或校外参观活动。
经由教师们的密切合作,彼此分享教学的资源,使得特殊孩子们的学习活动,能和校内的普通班级彼此呼应,不仅使其学习经验更加完整,孩子们也将得到更多彼此了解和分享的机会呵!
4、为孩子规划完整的学习经验
在筛选教学主题之前,我们最好能先检视一下孩子以往的学习经验,看看有哪些主题是孩子曾经学习过的?当时所进行的教学深度如何?学习的结果是否足够精熟?因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熟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老师编选的教学活动内涵也会有所差异。
举例来说,如果在低年级进行「我长大了」这样的主题,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会围绕着认识自我、观察动植物的成长变化,或是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等重点,但是如果是一位高年级的孩子,学习的活动可能就会和协助家务、男女有别,或是个人身体的变化有关。因此,先翻阅一下孩子以往的个别化教学计划(IEP),就可以对他当时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表现有所了解。。
根据我们过去实施多年主题式教学的经验,在每学期的教学里,可以选择一个三年前教过的主题来复习,如此一个学年就可以复习到两个旧的主题,因为孩子过了不同的成长阶段,协助他们把旧经验加深、加广,可以使得教学经验更为完整。。
另一方面,有时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无法考虑得面面俱到,难免会有个人偏好,或不自觉的疏忽。比较谨慎的做法是为孩子做一张长程的教学计划表,最好能有三至六年,在计划中详列学生「必修」的所有主题,以求在各成长阶段的的分布一目了然。如此教师可以在每年确定主题时有所依据,再因时因地置宜,加入当时欲补充的「选修」主题即可,孩子如果换了导师或班级,也可以提供新老师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
哪些主题是必修的呢?通常会具有下列的特质:
1.个人成长历程不可或缺的阶段,例如:上学去、我长大了、猜猜我是谁、男女有别、毕业典礼…等等。
2.和个人生活有关的重要事物,例如:我的家人、我们这一班、我的学校…等等。
3.日常生活上必备的常识,例如:可爱的动物、交通工具、常见的食物、水果、季节…等等。
4.适应社会的先备技能,例如:餐厅用餐、家庭小帮手、打电话、不同职业的人…等等。
5.重要的庆典和节日(对孩子而言的),例如:过新年、中秋节、端午节、母亲节、圣诞节、生日快乐…等等。
6.生活上的重要社会资源,常可包办各种不同的服务。例如:邮局、便利商店、超级市场、公园…等等。
7.和人际互动有关的基本技巧,例如:招待客人、我的好朋友、有礼貌的好孩子…等等。
「选修」的主题是指可以选择,但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有不同的需求和急迫性。
1.比较个别化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的生活环境有关,例如:搭公交车、搭捷运、百货公司、快餐店…等等。
2.常见但非必要的活动:看电影、运动会、校外教学、观察天气、逛书店…等等。
3.次要的节日或庆典,例如:教师节、校庆、冬至、元宵节…等等。4.和地方环境或小区特色有关的事物,因为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可选择当地的文化、特产或民俗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
选定了教学主题之后,就可以根据下列原则来编排教学的顺序:
1.动态活动较多的主题和静态活动较多的主题穿插编排。
有些主题可由许多新奇好玩的活动组成,有些主题则偏重静态的认知或概念,在编排顺序时最好能错开,教学才能变得动静有致。
2.身心健康发展课程、学科知识课程和生活实用技能课程穿插编排。
「我长大了」、「我的身体」、「我的好朋友」等主题偏重在个人身心发展的认识和调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主题偏重知识性;「打电话」「搭公交车」、「上餐馆」等主题则强调实用的生活技能。这些主题的教材特色都有差异,最好能够适当分配,才不致顾此失彼。
教学有时就像烹煮一道美味的佳肴,食材的选择和搭配都很重要,还要掌握适当的火候和速度,学生才能轻松入口,达到营养均衡的学习喔!
5、耶诞体验课程设计
十二月的台湾街头,人潮川流不息的百货公司早已换上圣诞新装,迎面所见的是圣诞布置,耳边流转的是圣诞歌声,虽说圣诞节应是属于外国人的节日,但它的炫目缤纷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期待。因此,对特殊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教学主题呵!
针对圣诞节这个主题,我们应先考虑教材的横向广度,分析教学的重点活动,再做跨科目的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圣诞快乐!--实用语文、生活教育、生活适应课程
圣诞节、圣诞老公公、圣诞树、礼物、圣诞卡,都是圣诞节的重要象征,是必须精熟学习的重点语词。而圣诞袜、圣诞红、麋鹿、雪人、姜饼屋、拐杖糖…等则可列为次要的教学目标,只要能说出名称或找出实物就行了。在这个建立基本概念的过程中,用游戏的方式来介绍枯燥的认知内容,低年级的孩子才不会觉得索然无味。
我们可用计算机来设计一些操作简单的投影片,先秀出照片,让孩子们抢答,再按下鼠标呈现正确名称的字幕,搭配以活泼的音效和动画,学生们会浑然不觉自己正在上课呢!投影片可以直接打印出来制成小书,也可烧成光盘或用email传给给家长,让孩子方便在家复习。
「戳戳乐」也是很受孩子欢迎的游戏。在传统玩具店可以买到戳戳乐的保力龙底座,先量好每一小格的大致尺寸,再用计算机设计底图,贴上和圣诞节有关的物品图案,在小格子里放进一些小玩具或个别包装的点心,这样一个圣诞戳戳乐就完成了。可以让孩子看图说出名称,也可以老师说名称让孩子找图案,不但认知课上得很有趣,玩戳戳乐的过程还可以让特殊孩子加强手部操作和游戏的技巧,他们可都乐此不疲呢!
活动二、布置圣诞树--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教育、社会适应、休闲教育课程
我们可以在美劳课让孩子设计一些圣诞吊饰,像是纸制的彩色圣诞袜,用金色包装纸和保力龙球做成的吊饰,绘制圣诞卡片…等等。带着孩子张罗圣诞布置的时候,可以练习点数或分类吊饰的活动,把同类的吊饰放成一堆,数一数有多少个?数学作业单也可以设计成类似的练习。
制作圣诞卡片时,如果孩子写字技巧不成熟,可以用贴字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带着孩子把圣诞树架起来,再缀以各种装饰品和自制的吊饰,孩子们可以从做中学,一定成就感十足。
活动三、圣诞老公公进城了--实用语文、生活教育、社会适应、休闲教育课程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也可玩类似「丢手帕」的音乐游戏。先猜拳决定谁当鬼,再请当鬼的人戴着圣诞帽,一边唱圣诞歌曲一边背着礼物绕圈子找寻目标,等歌曲结束时把礼物丢在另一位同学的背后,两人再追逐抢位子。
配合着不同的教学进度,可带着学生到百货公司参观圣诞布置或饰品,到书店观赏各式各样的圣诞卡片,或到面包店购买姜饼屋和拐杖糖,都是新奇有趣的情境教学。另外,圣诞节也是个适合教导沟通及社会互动的节日。写张卡片问候自己想念的人;写张纸条告诉圣诞老公公自己想要的礼物,再放进圣诞袜里;以口语表达问候身边的朋友圣诞快乐;和同学一起分享姜饼屋和拐杖糖;和同学交换圣诞小礼物…等等,都是很好的社会互动课程。
趁着街头耶诞的气氛正浓,教师宜趁早规划教学的活动和参观的地点,搭配着教学进度做动态教学,为特殊孩子筹划难忘的耶诞体验,相信学生们今年的圣诞节一定充满了暖暖的回忆。
6、可爱的动物课程设计
设计低年段孩子的课程时,最好能考虑学生的障碍程度及学习特质,来弹性调整课程的进行方式。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年纪愈小,或学习能力愈差,则适合采用合科教学的方式;如果孩子的能力较好,或年纪较大,则可选用以主题为核心,但分科教学的方式来教学。
年幼的特殊孩子常会有注意力短暂、手部功能发展不成熟、无法久坐学习…等特质,一节长达四十分钟的课程,如果能以「活动」为单位来设计课程,教师们会比较容易掌握合科教学的设计技巧。
在孩子的生活经验中,通常会对动物们有着若干程度的认识,像这样似懂非懂的学习经验,可视为特殊孩子正在浮现的技能(emergingskills),有如汪洋中浮现的冰山一角,我们可以据以建构孩子完整的学习概念,比教导陌生的领域要来得省力多了。
活动一、请你跟我这样做--以游戏来模仿动物的特征
口语和动作的模仿是孩子学习上的重要基础,模仿游戏可以加强孩子对动物特征的了解,还可用游戏律动的方式来加强轮流、示范、口语表达…等等的社会能力。
为了让孩子了解谁是他该模仿的对象,我们可让发号师令者戴上一顶国王帽或圣诞帽,然后说以下的句型:「请你跟我这样做,请你跟我这样做,兔子兔子我是兔子。」(双手比2放在头上做兔子状),其它孩子则一起和他做样的动作,并同时说:「兔子兔子我是兔子。」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以宾果游戏来学习动物的名词和外型。
把各种常见动物的图片或文字印成一张表格,让孩子看着线一张张的剪开,再对折几次成为小纸条投入老师准备的「宝贝袋」中。虽然只是剪和折的动作,孩子不但可加强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也参与了准备游戏的过程。
同一张表格亦可作为宾果游戏的作业单。让孩子轮流出来从宝贝袋中抽一张纸条,打开纸条看清楚后问同学:「猜猜我是谁?」然后表演该动物的特征,等同学猜过后再公布答案,例如:「我是兔子。」其它小朋友则把自己作业单上的兔子图案或生词圈起来、盖上印章或贴上一张小贴纸做记号。
活动三、动物的家--以简单的方式来分类动物。
动物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根据脚的数目分类、根据食性来分类或根据会不会飞来分类。从这些分类活动中,孩子可以更深入了解动物的特性和他们的族群。
我喜欢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居住场所来分类,分为农场里的动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飞的动物和住在水里的动物等四类。因为这样的分类方式可以搭配着美劳活动和动物模型来设计一个动物的家,还可以将概念延伸到下一个动物园的参观活动之中(动物园即是以动物的居住地来分类的)。
用全开的书面纸作为底图,让孩子用绿色系的水彩颜料来挥洒着色,画出草原来。接着可以从书报杂志上面剪下树木、丛林、湖泊…等照片来贴上,再搭配着校园中捡来的树叶枯枝或石块,就成了动物的家。
让孩子把动物的模型或图片放到属于牠们生长的地方,就成了一个小型的纸上动物园。顺便一提,在木栅动物园的购物商店里,可以买到很多适用的动物童书、贴纸、玩具或模型喔!
活动四、参观动物园--以生活体验课程来归纳学习经验。
情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整合历程,唯有亲身体验,亲眼目睹的教学方式,才能建构完整、生活化的学习经验。
带学生浏览一下动物园的网页,预习动物园的校外教学流程,并随机穿插老师的小叮咛,或参观重点的提示。我建议老师们如果可以寻求家长或教学助理的人力支持,别忘了抽空为学生的参观行程录像或拍照。
经由回顾录像带的活动,学生可回味校外教学的点滴,包括参观的重点、参观的过程、同学互动的经过、参观中的小插曲…等等,都可以反复观看说明,如此「预习」、「练习」、「复习」的三明治教学方式,正是让特殊孩子精熟学习的最有效方式。
7、快餐店用餐课程设计
和一位任教于国小特教班的朋友谈天,提及他的学校里只设有一个特殊班级,所以服务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由于学生的成熟度和学习能力相差悬殊,让老师们设计课程时真是伤透了脑筋。
采用主题式教学可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兼顾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弹性调整课程来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在儿童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人是示范者,有人是模仿者;有人是领导者,就有人该是跟随者。班级的成员如果异质性高,可进行合作学习,成员间的互动、对话和示范,都可彼此模仿影响,各学得其所需。
以「快餐店用餐」来设计特教班中年段的课程,是着眼于这个主题的实用性和生活化,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这个主题可以设计的方向很多元,因此我仍以活动为单位来示范说明。
活动一、快餐店有什么?
进入一个主题之前,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介绍这个主题的关键词汇,为主题中的重要物品、地点、人物或活动命名。这些关键词汇是最基本的核心概念,也是学习能力较低或较年幼的孩子的必备技能。
我们曾经介绍过用投影片、律动游戏、戳戳乐…等各种有趣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孩子学习枯燥的记忆内容。孩子由活动中记住汉堡、薯条、炸鸡、饮料…等的图像或词汇,然后才能进一步练习阅读快餐店的点餐单,为自己选一份心爱的餐点。
值得一提的是,特教班的阅读材料并不只限于自编的教材或图书,而是任何生活上的实用信息都可列为孩子阅读的材料。像是点餐单、广告单、产品的广告灯箱、容器上的标示或警语、垃圾分类的标示…等等,都可以编选为语文的教材。
活动二、点餐
点餐的活动可以用麦当劳的家家酒玩具来玩假扮性游戏,高年级的孩子扮快餐店员工或是孩子的父母,中年级的孩子练习制作餐点或清扫,低年级的孩子练习点餐或收拾。
每个孩子可依其能力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语言佳的孩子可说完整的句子,或使用新奇有趣的话语;语言较差的孩子可以用句卡来提示句型;无语言的孩子亦可直接指出照片来强化沟通。
教师可为不同的孩子设计对话剧本,先仔细观察快餐店员通常会说哪些固定的句型,再依孩子的表达能力来设计个别化的对话剧本。这样的剧本运用了视觉的提示方式来让孩子熟记自己该说的话,可以减少老师在一旁不断提示的情况,当孩子分别把对话记熟之后,就可以练习到店里独立的点餐。
活动三、一共多少钱?
这个活动仍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练习使用金钱,当老板的孩子可以对照着点餐单,用计算器算算一共多少钱,扮客人的孩子也可以练习点数钱币或钞票来付账,或用计算器算算该找回多少钱。
由于在实际的用餐情境里,较少给店员刚好的金额的情形,因此我比较建议依照总金额来让孩子判断该拿几张百元大钞?老板应该会找回多少钱?是比较合乎实际情境的教学策略。
另外,因为学生之间的互动总是比较费时而无结构,在课堂练习时可先采用学生对老师的方式,因为老师较容易掌控情境,也可练习得较为精熟。之后,再改为学生对学生练习的方式,或是彼此交换角色练习。
活动四、快餐店的好客人
到快餐店用餐也是极佳的生活教育机会,包括:点餐的沟通表达技巧、用餐时的礼节、用餐后的收拾、垃圾分类的方法等等,都应该设计到教学的活动之中。
最后,当然一定要带到真实的快餐店中练习用餐,可以先和店员打声招呼,麻烦他们尽量用简单的句型来和孩子对话,提供选择餐点的提示和延长等待时间,让特殊孩子们可以从容的应对。
「学习如何生活」是特殊孩子课程设计的首要目标,唯有用得到的知识才是实用的知识,快餐店代表一个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特殊教育课程又怎可在此文化中缺席呢?
8、整理房间课程设计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重心,儿童每天除了在校学习之外,其余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和家庭活动息息相关,特殊班的课程设计如果可以和家庭生活衔接起来,让特殊孩子把学习所得应用到生活中,即可以使孩子的学习类化到学校以外的情境。
活动一、我的房间--建构「房间」的概念
首先,必须让孩子了解「房间」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里面通常有哪些物品?实地访查是一种最容易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的方式,老师们可以在生活教育室布置一个房间,放置床铺、棉被、枕头、衣橱、书桌…等等,教导学生对每一样物品进行命名。最好物品上都能贴上图片或文字的标示,学生就可以在课程进行时不断的随机复习。把这个主题的图片和语词汇整起来,印成一张「寻宝游戏」的作业单,请孩子把在房间里找到的物品圈起来,或是贴上贴纸,这个活动如果加上分组竞赛那反应就会更热烈了。这样的作业单也可以当成课后的作业,除了延伸访查活动到家中之外,也等于给了家长和学生一份复习的清单。
借着娃娃屋的玩具也可以认识房间内的物品,还可以玩象征性的扮家家酒游戏。也可以给孩子一块大地垫或一个大纸箱,让学生们用现成道具来合作组装一个房间,这样的活动还可以结合沟通表达、社会互动、美劳、知觉动作训练等课程,既活泼又有创意。
活动二、这是谁的衣服?--建立人、我的所有物概念
有些家长会对自己孩子缺乏人、我的概念伤透脑筋,因为孩子会喝了别人的饮料,把别人的外套穿回家,或是把自己的铅笔一再遗失。这时家长总会向他说明:「那是别人的,不可以拿。」而我倒觉得,先教孩子辨识哪些东西是「我的」,反而是比较容易建立的概念。教师可协助家长制作一张视觉标示,在孩子睡觉的房间贴上孩子的照片,并标示着「○○○的房间」。帮孩子在放他衣服的衣柜上标示他的名字,甚至可以标示衣物的名称,像是「○○○的袜子」。在班上前一活动完成的纸箱娃娃屋可以贴上同一组孩子的照片,让他们为自己那一组取一个独特的名字,像是「游戏王的家」,下课时间就可以让孩子在纸箱里玩耍。
玩简化过的「支持前线」游戏可以让孩子练习分辨自己的衣物,不过提醒老师们可要私下先做一点标示,否则衣物找不到主人的情形是常会发生的喔!当孩子对自己的所有物都十分熟悉之后,再教导「别人的」的概念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活动三、我会收拾房间-练习整理房间的技巧
首先,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归位,是孩子可以胜任愉快的工作。不同年纪、不同能力的特殊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来收拾玩具。帮每一样玩具找一个适当的收纳箱,在箱子外面贴上该玩具的照片(可直接从包装盒上剪下),孩子就可以按图索骥的把玩具归位。有些大小不一的夹链袋也是很好的收纳工具,到十元用品专卖店就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的尺寸。
从收拾房间中还可以加强分类、配对等基本技能,像是:配对一样花色的袜子、依标示分类收放家人的衣服…等等;可以加强手眼协调和操作的能力,像是帮妈妈挂好衣服、折衣服、迭棉被…等等;可以为职业生活做准备,像是:独立完成工作、负责尽职的态度、整理打扫的技巧…等等。
这个教学主题较偏向动态的活动形式,和其它认知性的课程截然不同,特殊孩子从「整理房间」的一系列活动中,不仅体验到身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也培养了日后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9、观察天气课程设计
和孩子一起外出时下起了大雨,你是选择亦步亦趋的帮他撑伞,还是让他自己撑伞、穿雨衣?在我的教学经验中,见过太多的特殊孩子无法自己撑伞,有的甚至连下雨了也恍然不知,因为在成人的悉心照顾之下,他从没体验过被雨淋湿衣裤的黏腻不舒服啊!
特教班的孩子到了高年段,就必须为日后的独立生活做好衔接的准备,积极将学习触角延伸到社会情境中,逐渐学习规划自己的生活。以「观察天气」的主题来说,这个教学主题的最终目的,并非仅止于辨别天气的型态或是收看气象预报,而是应将学习的结果,运用到计划日常的生活,在外出时知道什么天气该穿怎样的衣物,或者该做哪些未雨绸缪的准备。
活动一、天气好吗?
这个主题适合规划在春夏之间来教学,因为这段时间气候变化型态较多,容易让孩子建立清楚的概念。「晴天」、「阴天」和「雨天」是三种最基本的天气型态,除了利用幻灯片、照片来介绍之外,实地观察纪录也是不可疏忽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自制晴、阴、雨天的图片,向小朋友介绍三种天气型态的特点和代表的图示(晴天-太阳;阴天-云朵;雨天-乌云+雨滴)。依据孩子个别能力的差异,纪录的方式可以有所变化。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制作天气图的贴纸,让他们用贴贴纸或画图的方式来记录天气,能力较佳的孩子则可以采用书写的方式。
刚开始用个别纪录表让学生在学校和回家后各纪录一次,等他们熟悉了纪录的方式之后,就可以改用团体纪录表,在班上呈现一周甚至一个月的天气变化。在教导其它教学重点的同时,仍应每天观察纪录天气,并持续一段长时间(至少一个月),如此学生才能建立精熟的天气概念。
活动二、收看气象报告
收看气象预报是一件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们必须运用工作分析的技巧,把教学内容细分成具体的小步骤,再由浅至深的依序教学。在电视气象预报中,影像和描述常常稍纵即逝,因此最好能把节目录下来,先让孩子在学校观看气象录像带,看录像带的过程可以停格拨放,还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学生熟练为止。
其次,可以让孩子玩台湾的拼图,或圈选台湾的县市地图,让他们可以快速指认自己家乡的所在地,如此在观看气象预报时就可以更顺利。观看录像带的重点依序有:标的县市的位置、天气图标、天气的专业用语和温度区间等,最好一次只教一个,等孩子熟练之后再加上另一个。接下来是观看全部的气象预报过程,并配合回家观看指定的气象预报节目(和录像带一样时段和电台)的作业,最后才是让孩子随机的选看气象节目。
在统整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小朋友玩扮演气象播报员的游戏,依据事先写好的剧本,将录像带上的气象类型态播报出来。
活动三、校外教学
刚开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各种衣物和用品,让小朋友依天气型态来分类必备的衣物和用品。例如:晴天可能要准备阳伞、轻薄衣裤、太阳眼镜、遮阳帽、防晒油….等等;雨天则需要外套、雨衣或是雨伞、雨鞋….等等。介绍这些用品时,还应该让孩子练习使用,像是:撑伞、收伞的要领和安全事项,还有穿雨衣、戴帽子的技巧等等。
接下来,可以筹划几次短程的班级校外教学,让学生前一天收看气象预报,再到学校讨论班游的细节。老师可以设计一张详列必备物品图片的检核表,请小朋友练习勾选应该准备的用品或衣物。回家之后,也请家长协助小朋友,依检核表勾选的项目一一准备明日出游的用品。
观察天气的教学内容看似庞杂,只要老师运用分析教材的专业知能来循序教导,特殊的孩子就可以学会实用的生活技能,来学习规划自己的生活。该选择紧握不放或逐渐松开孩子的双手,您的心中应该已有定见了吧?
10、便利商店课程设计
我常常在思考,身为特教老师的我们,该教给孩子哪些生活经验,才能让他们真正学会如何生活?如果我的孩子是个特殊儿童,他可以应用身边哪些社会资源来解决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哪些社会资源可以提供他们最多样性的服务?
在编选特教班高年段的教学主题时,因为孩子开始步入独立生活的准备阶段,此时教材的实用性和应用的普遍性都是我们必须斤斤计较的。举例来说,一样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邮局因为兼具存提款、收寄信件、租借信箱和代缴水电费…等多重功能,相形之下,在教学顺序上就该比银行来得优先。
而一样是提供生活所需的商店,便利商店在一般市区占了据点多、使用简便、服务项目多,以及亲切熟悉的地利人和之便,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就应该比其它超级市场、传统市场和百货公司…等优先教学。
试想,我们几乎可以在便利商店完成生活上的所有需求,从基本的简单饮食、生活必需品的购置,到代缴费用、代订商品、影印、传真、邮寄…等生活大小事,它几乎都可以一手包办呢!
活动一、便利商店在哪里?
教师可拍下各种便利商店的照片或幻灯片让孩子认读,在各家便利商店的网页上,也可找到适用的照片,用来制作成PowerPoint的投影片档案,学生在学校或家中就都可以温习。
找出学校和自己住家附近的便利商店位置也很重要,学校附近的便利商店可以提供我们多次参观练习的机会,有的学校附近的便利商店还肩负「爱心商店」的任务,和商家熟悉之后,常常可以提供许多的额外协助和支持。而学生住家附近的便利商店更和他平日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延伸教学成效至孩子的家庭,我常设计一些简单的参观作业单来让家长协助教学。作业单上可以让孩子用勾选、圈选或贴贴纸的方式来标明自己住家附近的便利商店名称,再请家长带着孩子去买一包小点心,把发票或包装纸贴在作业单上,初步的参观目标就达成了。
活动二、便利商店有什么?
参观便利商店的行程可以参酌学校附近便利商店的商品陈列方式,一次选定一、二个小主题来介绍给孩子,例如:饮料区、点心区、厨房用品区、家庭用品区、热食区、书报区、资源回收区、影印区、结帐区…等等,让学生熟悉各种商品位置或服务的项目,对便利商店做一个通盘的了解。
除了可教孩子认读商品的名称和价格之外,分类的概念在此阶段也特别容易养成。可以依照商品的属性来玩一些分类的游戏,像是把大卖场广告单上的商品照片剪下来,让孩子分门别类的贴在一起,或是拿许多商品的空瓶或包装来让孩子分类排放,仿真上架或贴标签的工作…等等。
在艺术课程中,可以加入环保的题材,制作一些环保小乐器,或是运用资源回收物制作美劳作品,都是可以考虑的相关活动。
活动三、一起去便利商店。
便利商店提供的服务项目繁多,最主要的就是销售卖场的商品,教师可以依照货品分类上架的方式,在教室空出一个场地布置便利商店的情境,再加上一部玩具收款机,就可以先在学校里反复练习购物的活动。有的孩子扮演店员,有的孩子扮演客人,既可以仿真购物的对话和程序,也可以复习分类物品、认读标价、计算金额…等教学活动,并提供职业生活的基本概念。
经过了教室里初步的购物练习之后,就可以到附近的便利商店里实地应用。真实的购物过程常会有许多孩子料想不到的小插曲,事前周全的准备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更容易完成购物的任务。像是先从商品广告单上剪下选定的物品带着去、把对话写成视觉式的脚本让孩子反复练习、为孩子准备一个方便适用的钱包、自备小提袋放买来的东西…等等。
另外,用符合孩子口语表达的方式教他们适当的求助用语,像是:「请问这个多少钱?」或直接问:「多少钱?」,「可以帮我微波吗?」或是直接说:「帮忙。」,都可以帮孩子解决不少购物过程的难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