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的种类及辅助时的注意事项
辅助是康复教育中用来建立新行为的手段。正确运用辅助,能够帮助儿童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更快地独立达到指定的目标。
一、常见的辅助种类分为两大类:反应辅助和刺激辅助。
第一反应辅助,指的是另一个人在指令出现后给予的、能够激发目标行为的一种辅助。包括:
① 语言辅助:通过语言提醒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例如,儿童洗手时,听到老师的指令“洗手”,孩子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说“打开水龙头”,孩子跟随语言的辅助完成“洗手”的目标行为。
② 姿势辅助:指令出现后,老师的任何肢体运动或姿势,能够引发正确的行为出现。例如,当孩子“洗手”时,老师指了一下水龙头,孩子能够打开水龙头并洗手。
③ 示范:老师或其他人对正确行为做出示范。这种示范能够提高正确的目标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例如,当老师说“洗手”时,在目标孩子的注视下,老师或其他人打开水龙头,目标孩子能够观察并跟随模仿。那么老师或其他人在听到指令后进行的一连串动作就是示范的辅助过程。
④ 肢体辅助:通过肢体上的帮助,使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也可理解为手把手地教孩子一个技能。例如,老师说出“洗手”的指令后,老师拉着孩子的手打开水龙头并进行目标行为。
第二刺激辅助,指的是通过刺激的一些变化,或者通过增加刺激或减少一个刺激,使正确的反应更可能发生。包括:
⑤ 刺激内辅助: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改变正确的答案和混淆刺激的呈现方式。例如,大小、形状、色彩或强度。
⑥ 刺激外辅助:通过增加一个刺激的方法来帮助儿童做出正确的识别反应。例如,在一组二张实物卡片的指认练习中,老师可以在正确的卡片下面放一张彩色的卡纸,来提示孩子这是正确答案。
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辅助时需注意:
① 无意辅助危害大:避免无意识辅助,例如依赖手势、眼神、语调变化等。
② 退除速度掌握好:教学中途根据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辅助的增加及撤销。辅助退的快:孩子容易犯错,学不会;辅助退的慢:孩子容易形成依赖。
③ 语言辅助谨慎用:语言辅助在某些项目难以褪除(例如:提裤子、冲水等)。
④ 强化独立最理想:一定要区别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