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常见的问题及策略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异常,据2020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对于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独入到班集体之中。但是,融合教育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跟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最终能够回归社会。
去年我带两个孤独症孩子在幼儿园做融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是个案,但也有其共性特点,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孤独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以物为导向,不能转化为以人为导向
孤独症儿童他们对物的关注,对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人的兴趣和对人的关注。正常儿童进到教室后会去找同伴玩耍,而孤独症儿童则会去找他感兴趣的物品或做一些刻板的行为,比如摆弄风扇;把书整齐摆排等等。这种行为的背后原因有二,其一是孤独症的典型特征刻板,兴趣狭窄,害怕变化,他们选择关注物是因为物是静止不动的,对他们来说有安全感。其二由于他们的同伴关系停留在2岁左右,很难再往前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滞留在“生理自我”的原始阶段,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简单的需求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为中心,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我满足的“生理自我”的世界里,表现出极端的自我中心化,致使他们不去关注周围的人。
2. 不会主动学习
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会向同伴学习,不会模仿和观察别人的动作和语言,更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孤独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孤独症儿童在集体学习生活中受挫。
3. 不能融入小组(集体)活动
模式化、固定的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的普遍特征,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面都有较刻板的行为。他们不能从多个人身上获得社交线索,另外,也存在有逃避的心理,觉得课程目标有难度或是没有强烈的动机需求等诸多因素,致使他们无法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去。
4. 缺乏共享控制能力
他们无法接受外在的变化和刺激,自我中心化,也就是共享控制能力差,对当下的社交情景发起挑战,不愿意接受变化和改变,不愿意遵守规则,不想被人控制,想去控制别人。在集体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排队、不听老师的指令要求等行为。
5. 情绪问题
孤独症儿童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有异常的体验感时,往往情绪会失控,容易发脾气,出现攻击他人和伤害自己的行为。情绪的产生有多种原因造成的,生理的、认知的、环境的等等,但在融合教育中情绪问题是阻碍孤独症儿童正常融入社会的最大阻碍。
二、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合的策略
1. 发展自我意识
帮助孤独症儿童从物向人转化,就要在大量的社交游戏和同伴的关系中培养跟随、模仿、配合、共同关注等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语言、行为以及交往问题都与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异常相关联,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
2. 正确示范和引导
由于自闭症儿童神经心理功能的异常,在学习适应上面临更多困难。例如: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差,注意力分散不易持久,而且难以学以致用。所以,需要多关注他们,课堂上运用多种策略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合适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另外还可以运用同伴指导策略,例如设立爱心小老师,以多人、多次、高频率进行示范教学。
孤独症儿童多数是视觉型学习者,他们不能通过听来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眼睛看,因为语言发展是他们的障碍之一,语言是他们的弱项,语言瞬间就消失了。我们要通过示范演示给孩子看,通过清晰的视学结构,让孩子理解你在干什么,让他思考他应该干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观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社会性认知
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功能性、象征性游戏形式,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不同的角色,适应不同的场合,变换先后顺序,理解人物关系等。帮助孩子理解如何认知他人的感受意图以及情绪,以便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言行。
4. 建设积极情绪
没有良好的情绪,便没有有效的学习,所以情绪问题是孤独症儿童一切学习的关键,情绪的产生有多种原因造成的,生理的、认知的、环境的等等,首先要矫正不良的情绪,给与他们充分的理解,减少外因的刺激,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移等方法。其次是建设积极的情绪,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方法等等。
孤独症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其生理及心理与正常儿童有着一定差距,在融合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和阻碍,但只要能提高社会对孤独症患者的关注和认识,让他们在融合教育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包容、理解和接纳。那他们的康复之路虽然艰辛,道阻且长,在社会大众的接纳帮助,老师、家长正确方法的教育引导之下,也一定能开出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