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幼儿沟通障碍的训练
纵观自凯纳(Kanner ,1943)以来,各位研究者对自闭症儿童特点的描述,“言语损伤”、“缺乏社会化兴趣”或是“不能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 以及近几年以来在心理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自闭症在社会性行为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内在认知缺陷,不能发展起再认与理解他人表情、情绪的能力,导致了严重的沟通障碍,并成为自闭症儿童最基本的障碍。
由于自闭症幼儿沟通障碍的种种问题,使自闭症幼儿与外界的沟通相当困难。有语言的自闭症幼儿因不能领会别人的意思,想法单一而被同伴认为不讲道理,而且经常在思维中将行动与结果区分模糊,令同伴觉得答非所问,而不愿意与自闭症幼儿交往;而无语言的自闭症幼儿更是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行为刻板、怪异,同伴与教师与其交流困难。为了让自闭症幼儿能学会参与交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进行沟通能力与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
一、自闭症幼儿接受指令、理解语言的障碍与教育训练
(一)问题现状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自闭症幼儿与人交往沟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也是与人沟通的一大障碍。他们往往在别人叫他们名字时默不作声,或对别人的指令和要求没有任何肢体或语言上的反应;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无法听懂他人的话语。
(二)训练方法
对自闭症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从听懂话、理解别人的语言开始。针对自闭症幼儿的这个问题,我们基本遵循了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的行为训练模式,循序渐进、分解步骤,对他们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使用游戏化的方法,让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为其创设一定的交流情境,增进他们对说话情境的理解。
1.反复呼唤孩子的名字
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应先了解他(她)的生活习惯和爱好特点,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昵称或小名。在活动中教师都要经常、反复地呼唤他(她)的名字,且音调高昂,以引起孩子的注意,使其能逐渐与教师进行目光对视,为向孩子发出指令打下基础。如为了训练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可通过《小动物找朋友》这游戏进行练习。游戏开始时让孩子藏在椅子背后,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然后叫一小朋友的名字,如:“喵喵喵,***,在那里?”要求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能说:“到”或者伸出头来。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老师则走到椅子背后给予再次的重复,如果孩子能说出“到”或伸出头时,老师就表示:“你真棒,小猫和你做朋友!”游戏初始阶段,可以两个老师配合或和家长一起对他们进行训练。
2.运用肢体的辅助手段
在训练孩子理解、接受、反应成人的指令时,除了用简明的语言直接给予刺激和指示外,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及其他辅助手段。例如,眼光指示、身体距离、手势指点及手把手辅助等。当叫孩子的名字时,教师就对其做“招招手”的动作,如果孩子还是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可走到其面前,搀拉他的手,并说:“老师在叫你呢” 。运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辅助的动作由多至少,然后逐渐撤消辅助。
3.具体情境的诱导
通过设计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来暗示自闭症幼儿听指令行动。在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对孩子的周围环境和喜欢物品有所了解,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安排。如把孩子喜欢的球放在桌子上(孩子的周围和桌子上无其它物品),教师用手指着球说:“把球给我”。
4.及时有效的反馈
教师要在孩子作出反应后马上给予反馈,对正确的反应给以口头表扬加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要符合孩子的喜好),对不正确的反应给以鼓励性反馈,而对不良行为给以批评性反馈。反馈时做到一致性,即反馈语言与表情相一致。反馈要有示范性和具体性,如称赞孩子“坐得很好”而不是简单地称赞“好”。
运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奖励要逐渐淡化和自然化,从物质性奖励过渡到社会性奖励。
二、自闭症幼儿表达需求障碍及教育训练
(一)问题现状
人类的表达需要以语言作为基础,若在语言方面存在各种障碍,他们在表达上就会遇到各种困难,从而导致各种需求与感觉无法表达,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无语言自闭症幼儿由于没有可交流的正常语言,基本不能理解语言的意思,用各种尖叫或动作表达,如有时快乐地奔跑,有时痛苦地尖叫。反响式语言自闭症幼儿具备一定发音基础,能较好模仿教师语言,语言特征是鹦鹉学舌,表现出对语言符号不理解,很难与人沟通。有语言自闭症幼儿虽有少量主动语言,但在语速、语音、语调上存在着变异,没有意识他人和感受别人心情的能力,因此语言表达没有场合性,表达需求也表现出自我唯一,有些孩子的表达呈现出词不达意。如,他说:“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但他不能等到别人回答,他就独自一人按自己的方式玩了起来,和他最初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二)有少量主动语言自闭症幼儿表达需求的训练方法
这类幼儿的语言表达特征主要是思维单一、不能体验他人情感,所以表达需求中时自说自话、不能和同伴进行“多级”的谈话(一问一答以上的谈话)。针对这类情#p#分页标题#e#况,可以运用:
1.情景模拟训练
情景模拟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迁移。关键在于一景一练,既不能把很多练习集中在一个情景中完成,在要求他们判断自己表达是否合适的多种练习中自闭症幼儿难以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案例:自闭症幼儿悦悦有主动语言,而且语言的词汇比较丰富,但与同伴交流中不能体验别人的情感,只能进行一问一答,被同伴误认为没礼貌,自说自话。通过为他设置情景,如:设置娃娃家情景,老师陪同悦悦去做客,悦悦敲门后,教师要对他说:你敲门后要等待,等主人请你进去,你再进去,而且要说:你好。然后观察悦悦的行为,如果出现错误反应,应及时终止游戏,把正确的表达再进行反复的练习,让他在单一的情景中到自己表达正确时对方的反应。
2.角色替代训练
角色替代训练的理论基础是:强化体验。训练的关键是选择体验过程,而且角色要清晰,体验前一定要讲清楚谁是小朋友,谁是自己。自闭症幼儿本身容易混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角色,体验才能成功。
案例:涵涵是位有自闭倾向的幼儿,有主动语言,但在与同伴表达与交流时总是遇到困难,涵涵总说,小朋友不喜欢我。通过教师观察涵涵的表达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存在着“说一不二”的问题,他的想法做法虽然是好的,但总是强迫他人接受。如涵涵拿着新玩具,他非要和别人一起玩,如果遭到拒绝,他非常伤心。针对涵涵的情况,老师运用“角色替代训练”法,老师扮演涵涵,让涵涵做他不愿意干的事,从中让他体会同伴的心情。
(三)有反响性语言的自闭症幼儿表达需求的训练方法
这类幼儿虽然有发音能力,有的孩子口齿也清晰,但语言理解能力很差。针对这样情况,运用:
1.图文配对训练表达需求
图文配对训练表达需求的理论基础是:自闭症文字辨别能力早于口语表达能力。对文字的认识决定图文配对的成功,而且每次取消一个行为,必须马上有另一正确行为给予强化。
案例:自闭症幼儿伟伟,有一定的发音能力,有反馈性语言,但对于语言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不明确,如:一边说“不能跑”,一边跑得更厉害。图文配对就是让这些幼儿明白“不能跑”的意义。
由于伟伟对文字特别感兴趣,首先出示文字“不能跑”让伟伟看,并让他学说,然后出示站立幼儿的图片,让他文字表达的意思是站着不动,再让伟伟站着,老师告诉他:伟伟不能跑。对于自闭症幼儿,矫正错误的行为要有正确的行为来替代,所以最后出示“坐下”的文字和坐下的图片让他认识,同时让伟伟也坐下。这次训练完成了对“不能跑”这句话的理解。
2.模仿训练
模仿训练表达需求的理论基础是:条件反射原理与生态学习法。关键在于在每次活动前家长要代表孩子提出需求,教师一定要在孩子模仿后才回应,在孩子没有模仿前不能有反应,以免给自闭症孩子一个错误的感觉。
案例:杰杰小朋友,5岁,有反响式语言,而且语言清晰。针对杰杰的问题,我们开展模仿训练,有老师与家长同时参与,家长代表幼儿来回答老师的语言。早晨,教师说:杰杰早,家长站在幼儿边,代表幼儿回答:“老师早”。在吃早饭前家长代表孩子向老师说:“我饿了,我想吃早饭”,然后让孩子模仿说,教师马上回应孩子的需求。吃完早饭,家长再说:“我饱了,谢谢”,然后杰杰模仿说,教师回应。让杰杰在情景中模仿正确的回应语言,并在需求不断被满足前提下学会正确的表达语言。
(四)完全没有语言幼儿的表达需求训练方法
1.学习发音
完全没有语言的自闭症幼儿首先要学习发音,在练习发音的基础上学习沟通表达,同时可以通过发的不同的音来表达一中情感与需求。当然,对能有发音基础的孩子还是要尽量用语言来表达。
2.身体语言训练
身体语言训练表达需求关键在于教师做有心人,把孩子的身体表现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平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他有身体反映,教师要有理解的表示,这样孩子会觉得身体语言能和教师进行沟通。
对于不能发任何有效音的自闭症幼儿,可以用身体语言来表达需求,如拉着老师的手表示有需求,教师可以耐心询问他的要求,如自闭症幼儿西西,没有任何有效音,教师就训练他用身体语言来表达需求,如睡觉前,他脱下鞋子时教师反复说脱下鞋子要睡觉,然后让孩子明白脱鞋与睡觉有联系,以后他有睡觉需求就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