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方法
语言障碍的治疗
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医生,治疗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语言训练主要以一对一的形式为主,在安静、宽敞、安全、充满儿童所喜爱的气氛的房间内进行。训练的时间应选在儿童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上午。每次训练的时间为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在家中,父母要进行规定内容的辅助训练以巩固效果。训练开始之前要根据评定的结果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计划。每次训练宜进行2-3个课题,而且要根据患儿的反应和进展修订计划和调整训练的内容,争取尽快达到训练目标。
一、运动性构音障碍治疗
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目前多倾向于对呼吸、喉、腭咽区、舌、下颌运动逐个进行康复治疗的途径。首先要分析以上结构与言语产生的关系,然后决定治疗先由哪一部分开始,这种顺序要根据构音器官和构音评定的结果。
(一)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检查
1.构音器官检查
构音器官检查是通过对言语产生的肌肉和结构形态及粗大运动的观察,确定是否存在结构异常和运动障碍。其评定的范围主要包括呼吸、喉、腭咽反射机制、硬腭、舌、面部、口部、下颌和反射。要注意观察以下项目:(1)部位:哪一部位存在运动障碍;(2)形态:是否异常或有无异常;(3)程度:判定异常程度;(4)判定是中枢性、周围性或失调性等;(5)运动速度:是否有速度低下;(6)运动范围:运动是否受限,协调运动是否不佳;(7)力:相关肌肉肌力是否降低。此项检查的目的是发现构音障碍的发生基础以及指导训练。
1.构音检查(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查法)
此检查法是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语音结合构音类似运动,对患儿的各语言水平进行系统的评定。发现异常构音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对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后的患儿进行再评定均有明显指导意义。
(二)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
根据以上的评定结果,首先是运动功能方面的训练,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构音和表达训练。在发音的顺序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1.构音运动训练
松弛疗法:可以通过不随意运动肌群的松弛降低语言的紧张性,为呼吸和发音打基础:(1)下肢:脚趾屈曲,膝关节伸直;(2)胸腹背部:收腹挺胸深呼吸;(3)上肢:手握拳,双臂前伸举至肩水平;(4)肩颈头部:耸肩,头向下垂,缓慢后仰做两侧顺、逆时针旋转,皱眉,唇紧闭,舌用力顶住硬腭弓,以上每个动作保持3秒钟后放松,重复10次。
呼吸训练:呼吸是构音的动力,而且必须在声门下形成一定的压力才能产生理想的发声和构音。首先应调整姿势,如果患儿可自己坐稳,应做到躯干要直,双肩水平,头保持正中位。如患儿年龄小又不能坐稳,可将这些患儿放进可以固定躯干和体位的椅子内,四周围用毛巾等尽量使孩子保持正确的体位进行训练。吹羽毛、风车、口琴、气球等,所吹之物由轻渐重、由小到大。如患儿呼气时间短而且弱。可采取卧位,由治疗师帮助进行,如做双臂外展和扩胸运动的同时进行呼吸训练,也可在呼吸末向前下方轻轻按压腹部来延长呼气的时间和增加呼气的力量,这种训练也可以结合发声、发音一起训练。
口功能训练:清晰的言语是口腔各部分协调运动的产物。口功能障碍会影响言语的清晰度,造成某些音素的发音异常或广泛的构音障碍,因此口功能训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贯穿始终,包括(1)增强口腔各部分的本体感觉:可以每天按压或轻柔快速地弹击儿童的面颊、下颌、唇,餐后刷牙,刺激其硬腭、舌、牙、牙龈、颊黏膜、唇等;(2)强化并提高口腔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质地多样化,教儿童吹泡泡、吹喇叭,用吸管吸食、模仿动物和自然界的声音、口腔的快速轮替运动(如马蹄声)等;(3)结合目标音的教学进行特定的口功能练习。
2.舌部训练
先令患儿用舌舔吃棒棒糖、甜饼等,并嘱其开口,将舌头尽量外伸出口腔,上下左右摆动,而后舌尖舔上下唇,向上向后按压硬腭部,若不能主动进行,可用压舌板或是在舌部按摩,或用纱布轻轻地把持伸出的舌做上下左右运动,也可用吸管吸盛在杯子里的饮料。
3.唇部训练
使患儿双唇展开、闭合、前突、后缩,并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与对称性,也可嘱其双唇紧闭夹住压舌板,治疗师向外拉住压舌板,致患儿必须紧闭双唇以防压舌板被拉出,每天3次。
4.脸、下颌及喉部训练
嘱患儿微笑、皱眉、张口、闭合、鼓腮,使双颊充满气体后轻轻吐气,反复进行,每天3次。也可帮助患儿洗净手作吸吮以收缩颊部、口轮匝肌运动。当口不能闭合时,用手拍打下颌中央部和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可促进口的闭合,同时防止下颌的前伸。重症者可用手法帮助下颌的上抬:左手放在其颌下,右手放于头部,左手用力协助下颌的上举下拉,逐渐使双唇闭合。还可嘱其做咀嚼、吞咽动作的训练。
5.发音训练
在做唇、舌、下颌等训练后让其尽量长时间地保持这些动作,随后轻声引出目的音,先发“a u o”元音,然后发辅音由唇音“b p m f”开始,再逐渐发“ba pa ma”……最后过渡到单词和句子的训练。
6.克服鼻音化的训练
采用引导气流通过口#p#分页标题#e#腔的方法,如吹蜡烛、哨子等以引导和集中气流。也可让患儿将两手放在桌子上向下推,或放在桌子下再向上推,用力的同时发“啊”音,促进腭肌收缩上抬。另外发舌根音“卡”以加强软腭肌力促进腭咽闭合。
7.韵律训练
由于运动障碍,很多患儿缺乏抑扬顿挫及音的变化而表现出音调单一、音量单一以及节律的异常。可用电子琴等乐器让患儿随音的变化训练音调和音量。也可以用“可视语音训练器”(visi-pitch)来训练,现国内已生产类似产品并配有软件,使患儿在玩的过程中进行韵律的训练。带有音量控制开关的声控玩具用做训练也很有效,特别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对节律的训练可以用节拍器,设定不同的节律和速度,患儿随节奏发音纠正节律异常。
8.交流辅助系统的应用
部分脑性瘫痪患儿中,通过各种手段治疗仍不能讲话或虽能讲话但清晰度极低,这种情况就是交流辅助系统的适应证。交流系统的种类很多,最简单的有用图片或文字构成的交流板,通过板上的内容表达各种意愿,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在研制出了多种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操作的交流仪器,具有专门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也逐步用于构音障碍患者的交流,这些特制的装置有的还可以合成言语声音,这些在我国还有待于开发。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状况为患儿设计交流图板和词板是可行的,这种形式也可以发挥促进交流的作用,而且简单易行。设计交流板要注意三点:
(1)内容:要使交流板上的内容适合患儿的水平
(2)操作:是如何使用,也就是利用身体的哪一部分操作,常常首先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对患儿的运动机能、智力、语言进行全面的评定。以至能充分利用残余机能,例如:一患儿是四肢瘫合并重度构音障碍,只是头和眼睛可以活动,便可以用“眼”指示(eye pointing)或“头棒”(head stick)来选择交流板上的内容。
(3)训练和调整:要对患儿如何使用交流系统进行训练,而且随着患儿交流水平的提高,调整和增加交流板上的内容。比如当患儿可以阅读文字时,便可以由图片过渡到单词板并增加适当的语言结构。
二、 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
(一)语言发育迟缓的检查
参照CRR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此检查法是根据日本的S-S(Sign-Significate Relation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的模式,依据汉语的特点研制的一个较系统的检查方法。在构成上包括三个方面:①基础性过程 ②符号形成与指示内容的关系 ③交流态度。通过此检查可以发现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水平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不但可以早期发现这种语言障碍,还可以为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训练)
1.训练目的
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训练目的是促进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发展,使之能充分利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长远目标是将语言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2.训练内容
要根据每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程度及检查的结果、特征来制定训练计划和内容。患儿语言发育所处的阶段既是训练开始的出发点。训练时要注意朝两个方面扩展,一是在同一阶段横向发展,如患儿可以理解部分名词的意思,要进一步扩大名词的理解;二是向上一水平扩展,如果横向扩展达到一定水平,便以下一阶段的能力为目标,即可训练动词的理解。而且还要使之把已训练的内容尽量在生活中应用并加以巩固。
3.创造良好语言训练条件
要去除一切可能会影响患儿语言训练效果的因素,如听觉障碍、交流障碍等,如患儿有听力障碍要及时配上合适的助听器,患儿不合群,要鼓励他多和其他正常的儿童一起玩。家长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4.各群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要点
(1)A群(言语符号未掌握):此群的训练是以获得言语符号与建立初步的交流关系为目标的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强的符号。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初步的交流。
(2)B群(言语表达困难):以掌握与理解水平相一致的表达为目标,在进行表达训练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理解训练。重点是将手势、言语做为有意义的符号实验应用,从手势符号向言语符号过渡。
(3)C群(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训练目的是扩大理解与表达的范围,同时也要进行基础性过程的训练,也要导入符号水平的文字学习、数量词学习以及问与答的训练。
(4)过渡群(言语符号理解但不能讲话):训练目标为获得词句水平的理解。全面扩大表达范围,首先采用手势语训练,逐步过渡到言语表达训练。
(5)II群(交流态度不良群):除了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以上的训练外,此群要以改善其交流态度为训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