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弱 需及早训练
四岁的弘弘于二零一一年初证实患有自闭症。这天爸爸带他到香港的教育中心培训。老师会在课堂上利用玩具和脸谱做道具,教导弘弘喜、怒、哀、乐,目的是增强他的社交技巧。
课堂开始,老师拿起一个洋娃娃道:“咩~咩~咩~这是什么呢﹖”
弘弘喜上眉梢说:“羊。”
弘弘最初很高兴,但当看见老师拿起三张不同嘴脸的脸谱时,忽然性情大变。
“老师现在有三张图画,你看见其中有一张图画在哭泣呢?”老师话未说毕,弘弘已嚷道“不谈了﹗不想说。”老师说:“弘弘不喜欢说这个吗﹖为什么呢﹖”弘弘说:“因为要玩玩具。”
为何弘弘会发怒呢?原来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表达能力弱,每当遇到没有兴趣的事情时,可能会采取发怒的方式表达自已不想做。老师于是再拿起两个洋娃娃吸引弘弘注意。「羊咩咩,请你为我拿起开心的脸谱好吗﹖很开心的,我会请你吃冰淇淋﹗”弘弘态度忽然软化说:“先抽起不开心好吗﹖这个是不开心。”老师把握机会说:“对吧,这是不开心,那这个又是什么呢?”弘弘说:“开心。”老师问:“开心是怎样的呢?”弘弘道:“笑。”
这个游戏背后有何意义呢﹖协康会高级言语治疗师赖秀琼说,儿童透过学习不同脸谱,学会看人表情,从而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自己,提升社交技巧。“我们有时会透过很多不同游戏,直接地告诉自闭症儿童,例如笑脸是代表开心。希望儿童在学习后,每当望到笑脸的时候会说:你今天很开心。哭泣的时候则会懂得安慰别人。虽然他们透过这些学习方法,未必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能做到适合整个社交环境里需要的态度。”
看过弘弘的例子后,我们大概了解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方面的困难。在香港,九成以上的自闭症儿童也有语言困难,他们的表达能力比一般人弱,引致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衍生情绪以及行为问题。对这些儿童来说,接受言语及社交沟通的治疗服务很重要,但弘弘的爸爸麦先生则认为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援不足:“主要是时间太长,其实我们知道差不多要等待至明年八、九月,才轮候到政府的服务,。由开始排队评估直至接受服务,前后差不多需要两年时间,我们现在唯有靠香港协康会,或者一些私营机构举办的一些支援服务,或者言语治疗服务,用金钱买时间,不断花钱给儿子做训练。”
也有香港的社工说,自闭学童平均需要轮候一至两年时间,才能入读政府资助的特殊幼儿中心,时间太长。希望政府增拨资源,缩短公营服务的轮候时间,或者资助家长为子女参加一些私营服务,让他们不会耽误了0至6岁的黄金训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