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社交故事帮助自闭症孩子理解社交
更新时间:2012-03-30
点击数:
培养自闭症孩子的社交技能是自闭症孩子训练的重头戏,自闭症孩子掌握社交和沟通技巧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愿望。下面介绍几种用来提高自闭症孩子社交能力的社交故事。
「社交故事」的方法便是希望帮助自闭症儿童重建他们的数据库。当然由于他们根本缺乏「透视别人的能力」,所以「社交故事」的方法基本是以死记硬套的方式把一些社交常识植入他们的脑海中。不过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所谓死记硬套的方式绝不意谓以指令式的方法强制儿童模仿学习,相反是透过说故事的生动方式来教导或引导他们。这也是「社交故事」之特色所在。
「社交故事」主要是由下列四种句子组成:
描述句
描述事情发生时,周围环境的情况、有哪些人参与、他们的行为等等。
〔例〕:在图书馆内,大家都很安静地看书。
透视句
形容事情发生时,别人对它有何感受和看法,为何他们会做出描述句中的行为。
〔例〕:如果我们大声说话,其它人听到声音,就不能集中看书了。
指示句
指出应有之行为和态度,提示自闭症儿童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我可以尝试合上嘴,不发出声音。
控制句
使用一些特别的提示,使自闭症儿童能记起应作的行为,使他们能自发地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些提示必须能切合个别儿童的特定需要,故我们可尽量与他们一起设计。而对于一些未能明确表达及理解这些特别提示的儿童,在编写社交故事时是可以省略控制句的。
〔例〕:我可以将嘴拉上拉练,保持安静。
句子比例
编写社交故事时,我们必须注意四种句子的比例:即每出现零至一句指示句或控制句,就必须附有二至五句描述句及(或)透视句。换言之,社交故事中可以没有指示句及控制句,但就必须仔细描述周遭的环境、人们的感受和反应等。因为若我们向自闭症儿童多加说明我们的感受,为何我们会在此环境做出这些行为,这样才能使他们明白我们的处境,从而自发地模仿我们的行为。
众所周知,大部份的自闭症儿童是倚赖视觉多于听觉来学习的。「社交故事」正是运用了视觉策略。使用社交故事的时候,我们会为儿童制作一本故事书,每一页的内容包括故事的一句文字叙述,以及相关的相片或简单线图。这样,当我们向儿童反复说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能将一个个社交情境及社交行为,变成一幅幅图画,打印入自闭症儿童的脑海里面。
注意事项:
一、因应儿童的理解能力编写。
二、以儿童作为第一人称来编写。
三、应仔细注意个别儿童对故事中所含词汇的不同理解,特别是故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价值判断的词汇,宜小心辨析儿童是否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例如故事中常会出现「这是不好的行为」,但儿童对于「不好」的理解可能是等于「老师不喜欢」,倘能注意到他们这些细微的理解上的偏差,使能相应地做出纠正及指导。
编写步骤:
一、观察:在编写故事之前,首先要观察儿童最需要训练的社交行为,以及他在掌该行为中觉得最困难的地方。
二、编写故事:因应儿童的理解能力,针对行为中最因难的地方,个人化地编写故事。若儿童能力能应付,可与他一同编写故事或引导他说出适当的社交行为及态度。
三、阅读故事:首先应先将故事读给儿童听,成人可站在儿童后侧与其一起阅读故事,或由录音带播放故事,让儿童聆听。倘儿童能力能应付,应教导他自行阅读故事
四、背诵故事:若儿童已熟识故事内容,可尝试让他背诵故事。若儿童能力未能应付,可跳过此项,继续与儿童一起阅读故事或由录音带播放故事,使儿童更能熟识故事内容。
五、仿真应用:仿真行为的社交情境,让儿童在指导下执行应有的社交行为。
六、推广:若儿童能掌握仿真的训练,可将故事内容告诉第三者。在设定的社交情境下,第三者需要背诵故事来提示儿童或诱导他们作出适当的社交反应。
七、消退/类化:在儿童能自行应用故事时,可使用渐消法引导儿童不再阅读或背诵故事而继续执行该习得的行为;此外,可将故事告诉不同的对象,使儿童能将同一个社交行为类化予不同的对象;再者,可重写故事,将相同的行为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