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闭症儿童交流的艺术
“如何读懂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如何让自闭症儿童充分地表达自我,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的亲子沟通”,是每位家长关注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谈“与自闭症儿童交流的艺术”,希望家长能用心体会孤独症儿童的感受,用独具魅力的语言开启孤独患者的“心灵窗户”,为亲子交流增添一份惊喜。
让自闭症儿童充分地表达自我
四岁的丁丁回到家中,他一脸委屈:“今天小朋友欺负我,把我的衣服撕破了。 ”妈妈听完后生气地说:“你真笨,你不会把他的衣服也撕破啊? ”站在一边的奶奶急了:“丁丁别难过,奶奶明天去跟老师说。 ”
孩子在外受了委屈,一些家长不是骂,就是哄,却很少想到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其实,当孩子遭遇挫折,感到沮丧、委屈的时候,他最需要的也许不是安慰,不是批评,更不是说理,他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听他说,让他哭,然后了解他,接纳他。
我们都知道,“倾听”是亲子沟通的关键。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很少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甚至武断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可能会冤枉孩子。
记得在一次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如果你和很多叔叔阿姨在飞机上,这时候,飞机颠簸得厉害,好像快要出事了,而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然后回答:“我会马上撑起降落伞跳下去! ”观众们顿时发出阵阵笑声。此时,小男孩的脸涨得通红,眼睛里似乎有泪珠在打转。主持人马上示意观众安静下来,再次把话筒递到小男孩的嘴边,小男孩认真地说:“我不是想逃走,我是想跳下去拿更多的降落伞,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
从这个故事中,家长不妨想一想,自己真正地做到“用心倾听”了吗?真的给孩子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了吗?
运用开放式的“倾听语言”
有位家长问我:“我很想和孩子交流,可孩子不愿和我说心里话,这怎么办? ”我觉得,家长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时,孩子刚开始说话,父母就急着下结论,甚至劈头盖脸地教训孩子,让孩子觉得自讨没趣,自然就不愿再说了。当孩子想对父母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地听,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说的话很感兴趣。还有,即使孩子的想法与家长的观点有所不同,家长也要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父母不一定要同意孩子的观点,但理解、接纳的态度应该贯穿始终。
家长还要了解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特别指出的是,家长要运用开放式的倾听语言。我们来比较一下开放式的倾听语言和封闭式的倾听语言,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比如,孩子说:“我再也不想见小明了。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封闭式的倾听语言是:“不可以的,怎么可以不睬小朋友呢? ”而开放式的倾听语言是:“你生小明的气了吗? ”又如,孩子说:“我不会做这道题。 ”家长封闭式的倾听语言是:“胡说,赶快做。 ”开放式的倾听语言是:“这很难吗? ”
另需提醒的是,家长在倾听的时候,要关注孩子的非语言信息,因为除了语言表达,“沟通”还包括非语言信息的交流,如脸部表情、眼神、手势等。家长只有充分地关注孩子的非语言信息,才能了解隐藏在孩子语言背后的真实想法。同时,父母可以通过微笑、点头等,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