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请来欢乐 送走“孤独”
每年的这个时候,也许都是孩子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因为暑假的到来,可以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动物,吃想吃的东西,可是却有这样一群孩子,还要顶着炎热的太阳在爸爸妈妈的陪护下继续训练,继续努力,因为也许就是一天的间断训练,就会让他们的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进步退化掉,他们就是那群孤独症孩子。
今年暑假,北京的孤独症孩子们有了新的去处。日前,“馨童爱乐-宝贝畅游音乐之旅”公益活动在京启动,北京市星星颂公益音乐基地为喜欢音乐的孤独症孩子开设了免费的音乐体验课程及周末亲子活动。
在这个暑假的每个周末,星星颂将组织专业音乐特教老师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包括音乐游戏、中文儿歌、舞蹈与律动等形式的免费课程。这是一次特别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的主角是一群爱音乐的孤独症孩子,他们是星星颂第一期公益音乐班的26名孤独症小朋友。星星颂的老师们把音乐课堂搬到了活动现场,他们的“歌唱与表演”、“律动与音乐游戏”以及“英文儿歌”等技能展示,很难让人们把他们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落后”等孤独症典型症状联系起来。
北京市孤独症康复协会会长、北大六院孤独症诊治专家贾美香主任医生说:孤独症孩子中不乏音乐天赋者,社会上针对孤独症孩子的音乐教育资源稀缺,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想让更多的孤独症家庭加入音乐体验的活动中,建设互帮互助的孤独症社区。
有很多自闭症儿童对言语的理解的能力都不高,因而不能专注于老师的指示,甚至好象听不见,但在音乐的环境里,他们却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指示,能模仿唱出歌曲,对歌曲内所教授的概念亦显得较容易掌握。他们可以透过颜色音符来学习阅读曲谱和弹琴,这些弹奏使他们很快得到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又令他们维持着在训练中的快乐,当操练变成习惯时,不但可以扩阔生活兴趣,更可以培养集中精神的能力及按步就班的习惯,是社交情绪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训练。而且自闭症儿童都有自我刺激的行为,常见的有重复的言语及手部和身体的摆动;音乐活动可以提供相类似的感官刺激,以致这一些自我剌激行为可以在较正常的情况下出现。当他们从音乐的途径满足了感官的需要时,在其它的时间便可减少自我刺激的行为,若再配合行为训练,便可有效地控制自我剌激的行为。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主任张桂娥教授也指出:类似于这样的活动,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来说是百益而无一害的,他们就是需要更多这样的舞台和机会,去激发他们的潜能。很多孩子从一开始的发不出音,到现在几乎能够跟着大声的唱,这就是说明音乐的力量,音乐对孩子潜能的激发是无限制的,这都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