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人士在某公司内竟成“香饽饽”
导读:自闭症患者长大后可以就业吗?他们的未来该怎么办?他们真的可以胜任工作吗?
当大多数自闭症患儿的父母在为孩子的就业和未来忧心时,德国一家公司却在努力地寻找自闭症患者,为他们提供特定的岗位,这并不是一家慈善机构,也不以公益为目的,他们只是认为自闭症患者的特征让他们在某些职位上会表现的更加出色,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
该公司将自闭症患者视为工作中的财富,而不是包袱与劣势,由于自闭症患者缺乏社交技巧,动作重复性较大,他们可能在细节方面会比其他人更为注意,这些特点可以让他们完美的胜任诸如程序测试员、程序调试者等职位。事实证明,这些特殊的人士在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给公司带来了令人震撼的元素,这可能更有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位拥有计算机硕士学位的自闭症患者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我患有轻度的自闭症,过去几年都在寻找一份全职的工作,但在参加过的几场面试中,我都是在尽力的巴结面试官,有时还会对问题的理解出现错误,这让我感觉自己很差劲,但是在那次面试中,我感受到了尊重,我的技术资格也被重视了起来。”
这种特殊的聘用模式不仅整合了企业的资源,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且为自闭症患者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最大程度的利用优势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为家庭、社会减轻了不少的负担与压力。
但令人忧心的是,这种先进的模式目前仅限在少数的国家和企业之内,大多数雇佣者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闭症人士的优势与特点,同时,社会民众对于自闭症患者就业也仍存在有歧视与排斥。近日在台湾就出现一起自闭症患者洗车引发的风波,因操作不慎导致车窗出现米粒大的刮痕,但车主不但不予理解,而且大肆索要赔偿,共计两万两千余元新台币,维护正当权益并没有错,但趁火打劫就是对道义的破坏,这让人们不得不反思,自闭症患者就业之后,社会对于他们的包容与理解又有多少呢?
自闭症患者作为特殊的人士,在特定工作岗位上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企业应引进这种符合特定岗位的患者,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与优势,实现其价值,同时也希望这些患者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包容与尊重,加快他们融入社会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