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意味着“汉普将走出自闭圈”
更新时间:2022-06-21
点击数:
世界那么大,人在路上,到处走走看看挺好。穷有穷走,富有富游。有钱你就坐高铁,没钱你就坐硬座。有钱你就打出租,没钱你就赶公交。屈指一数,我和汉普就这样逛了三年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分化着这个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汉普冒出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这第一次,既是分化出来的多分之一,也是下一次分化的前提一。

第一次自己去打出租车
我们从公园打出租回到酒店,上车时,汉普告诉我去农业银行,我嘴巴上答应嗯嗯着,心里想着先回酒店再去汉普所说的农业银行。因为随车同行的还有其他家庭,他们要先回酒店。当我们的出租车到了酒店时,汉普发现了原来是回来酒店了,非常生气。我说他们进去,我们继续打出租去农业银行,他也不去了,他上了房间。我睡着了,当我醒来时,汉普走了好长时间了还没有回来。我也不着急,他大了,我心里感觉也更安全了。我们一行人下楼要去吃饭,走到酒店大门口时,我一眼看到汉普坐在出租车的前座上,司机在车外站着,还有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察。这是怎么回事呢?司机说汉普在马路对面打车,然后上了车。我想应该是汉普说了去哪,司机听不明白。比如汉普说农业银行,司机再问哪个农业银行?你怎么一个人去啊,你家长呢?等等,汉普统统不作答。司机搞不懂孩子,司机要求孩子下车,孩子不下车,坚决不下。汉普具有坚决不下车的一致性的。司机没办法,把汉普拉到派出所了。
汉普手里拿着酒店的房卡。警察要求司机再把汉普送回酒店,司机说你得跟着我呀,于是警察也坐上出租车跟来了。他们回到酒店门口,汉普发现没有到农业银行,发脾气用脚踢前面不下车。
此时,我们正好出了酒店,我们遇到了。警察问我手机号,我说了我的手机号,警察就走了。因为汉普告诉警察了我的手机号,警察发现我的手机号是汉普说出来的号码,他就返回派出所了。我们继续打这一辆出租车去吃饭,吃完饭后又打三轮车去了农业银行。我问去银行干什么,他说拿宣传单。汉普下了三轮车,一路小跑进了农业银行,非常开心。抽了号签,拿了宣传单,也拿了开卡用的单子,我们返回了酒店。
估计是前一天,他去了工商银行,拿了号签和宣传单。后来我们坐出租经过这个地方时,他发现这里有一家农业银行,就惦记着他的事情了。孩子惦记的事情,我不经意就觉得不重要,其实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在不经意间,不能忽略孩子的要求。因为汉普的要求说出来,他会想办法去实现,并不会因为我的忽略而退缩。我的不经意已经对孩子造不成伤害了。所以他想去农业银行,我不经意,后来他会一个人去完成这件事情,这就是一致性。有了一致性,才能分化出能力。他有一致性,但是完成目标的能力还欠缺一些,不过这已经无大碍!因为有一就会有多,他会分化出能力的。
对于一致性不巩固的孩子来说,满足他的愿望是非常重要的。满足一分则一致性增长一分,不满足一分则一致性减低一分。不能以所谓的规矩而破坏了孩子的一致性,因为一致性是发展出规矩性的前提。汉普能自己去打出租车,这是规矩,这个规矩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是从他的满足自己需要的一致性里面发展而来的。
果子是一个9岁自闭症孩子。当他爸爸开车时,他会站到车前面让爸爸开车慢慢靠近他,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他也会去别人的车前帮这个事情。如何让孩子不再干这事情呢?杜绝不是办法。爸爸开车时可以满足孩子,其余别人的车孩子若去试,可以一把拽过来,甚至可以屁股上踢他几脚,都没问题。这样反而是让孩子有需要时,能在大人的监控之下做。如果爸爸不满足孩子,也看着孩子不让孩子去试别人的车,那么一直这样杜绝下去,开始是大从看孩子。后来是孩子看大人,只要大人监控不在,孩子立即会去满足自己。在有大人监控下的满足,比没有大人监控下的满足,要安全得多。只有孩子不断分化前进,孩子的能力上去了,他走过了这一段,那么在这一段所存在的让大人担心的问题也就成为了过去。
但是,一般人的做法是杜绝孩子!以为杜绝可以让孩子放弃,你怎么可能杜绝了他呢?除非他变傻。只有让孩子不断变聪明,他才能越来越安全。

汉普第一次去理发
汉普穿好衣服要出去,问他干什么去?他说理发。我说别理了,回到郑州我用推剪给你理。汉普不同意。那我跟上你去吧,我要穿外套,汉普不让。我给了他20元,他拿上就下楼走了。为什么他去理发了呢?我估计是前一天他看到我去理了发了。他在家,我说我去理发。一会我回到家,我的头发已经理了。第二天,他也想去理发,他不想让我跟着。他下楼了,我在房子里拍了照片。他知道外面有理发店,但是理发店在哪?他得找。这就是逻辑包含关系。爸爸理了发了,那说明外面有理发店!那么我也可以去理。我想了想,还是偷偷跟上,毕竟这是出来旅游的外地。我与他隔一个直线距离跟着他。他到了小区大门口,站在那里左右看,我在后面被他发现了。他喊我,我只好从藏身处出来了。我说上面有理发店,他就去了。理了发,洗了头,然后开心地走了。我说钱呢,他指了指理发店。老板找到地上的20元,找了我13元。汉普返回走到小区门口,直接进去回家了,他没有去旁边的超市拿东西。
什么是第一次?一定是由心而发的主动第一次。这样标准的第一次,每发生一次,就是打开一个世界之门。
昨天,汉普向我要火车票,然后指着上面的字和数字让我念。这是第一次。
在旅游途中,汉普第一次进海澜之家试穿衣服,这个试试那个试试,选择了一件红毛衣,要买。又穿上了一件皮衣,我说买不买?汉普说买。孩子脸上流溢着笑容,孩子也是爱美之人。穿着衣服回到酒店,他站在镜子前看,又把皮衣拉链拉开看自己的形象。孩子也想穿好衣服。我慢慢等吧,不要着急嫌他动不动弄脏了衣服。
今天晚上,我们吃串串。吃完,汉普数串串39串。我又数了一遍是39串。我想让他走着去吃,我说走着去吃卤三国,坐三轮车只能吃串串,你要怎么办?汉普说吃这个,指了指三轮车。吃串串时,汉普自己挑选,只想吃肉,还特别爱吃辣。我给他三串白菜,告诉他吃了对身体好,他听懂了,虽然难吃,但是都吃了。这就是我等了多少年才来的规矩。规矩是理解之后的,规矩的前奏就是一个比较长的理解提升之路。我是这样做的。
似乎一夜之间,可以和孩子用图说讲道理了,他越来越能听懂了,也能做到了,脾气也不那么大了。他和别人之间的沟通似乎不成为障碍了。这就是走出自闭了吧。都是孩子自己的功劳,我似乎什么也没做,除了40多万张照片和300多万文字。
如果方向对,自闭并不是问题。如果方向错,自闭是个无穷无尽最麻烦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除了由心而发自然而出能力,似乎不再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走出自闭。自然之家重在巩固和培育孩子的自然性,自然性是前提。教出来的孩子是不自然的,所以走不出自闭。由心而出的孩子是自然的,因此走出自闭是必然的。时间似乎在证明着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