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孤独症儿童情景动作及动词的理解能力训练
更新时间:2023-05-24
点击数:
情景动作及动词的理解能力训练,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在视觉、听觉、理解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很多时候,情景动作是一连串的反复,比如:跑步。因此,动作概念的学习离不开儿童的真实动作体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情景动作中的“洗手”。
利用图片进行教授动作,操作如下:
一、听指令,做简单的动作
康复师给出动作指令,如:洗洗手。儿童能够做出“洗手”的动作。若儿童无法完成,则通过模仿等方式教授。
二、复杂动作指认
康复师准备若干动作图片,如下图。并准备道具:装满水的盆子、足球、扫把等。
指令:指一指洗手的卡片
若儿童指认正确,可追加问句:他在干什么?儿童回答:洗手。若儿童可以回答出洗手,则可以进行主语拓展:他在洗手。
三、实际操作+语言讲解
若儿童不能正确指认,则发出指令:某某洗手。并辅助儿童在装满水的脸盆中洗手。边洗手,边说:某某在洗手。
四、实际动作+图片配对
儿童洗手的同时,拿来洗手的卡片,给儿童讲解:他也在洗手。完成实际洗手动作和卡片洗手的配对。
五、动作指认+语言表达
重新坐回桌面,让儿童指认:指一指洗手的图片。
若儿童指认正确,则要求儿童语言表达:问:他在干什么?答:他在洗手!
如果儿童无法完成,则反复练习以上步骤。
六、在生活中泛化
在生活中,儿童在做任何动作时,都要用语言描述并解释他正在做的动作。如儿童在洗手时,可以解说:某某在洗手,此时,要特别强调“洗手”二字。
七、结语
人们通过动作与物品产生联系,人与人之间通过动作进行交往。动作让我们与世界产生互动,促进逻辑推理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同时,动作也是人际交往的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表情、手势、身体语言等动作形式,儿童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这种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心情,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