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在说话─谈幼儿的语言发展(一)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的沟通行为当中,语言沟通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有学者提到:人之所以不能像其它动物一样,快速地由幼儿时期进入成年,最主要是幼儿必须学习复杂的语言,发展口语沟通的能力。
所以语言发展在幼儿的成长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许多父母总是试着叫孩子开口,要孩子跟着发音来学习说话,虽然有些孩子可以在这样的策略当中学习语言,但是多数的孩子无法只从不断复诵方式中学会有效口语沟通技巧。现在让我们来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的历程,了解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具备的语言沟通能力,及如何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这对父母、老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的发展历程分成三个阶段:口语前期、建立基本口语能力的时期及建立语言精熟度的时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特征及不同促进策略。
第一阶段:口语前期
口语前期的发展系指零到一岁半的幼儿。虽然有些幼儿可以在十个月大左右发展出简单口语,但在多数要发展出有意义的口语,多在一岁半以后。所以,在孩子尚未发展出有意义口语之前,均称为口语前期。
在此阶段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可以了解指令、听懂语汇及许多非口语的沟通行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藉由认知、社会性互动,以及和父母的游戏中,来建立很多的概念。这些认知及概念的理解,将成为语言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份。所以,语言和认知是不可分的,而语言又是社会互动中重要的工具,所以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是环环相扣;身为父母或照顾者,应注重孩子的整体性发展。口语前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可分为表达、理解及互动行为三部份来谈:
一、表达能力──
孩子从出生时的哭声开始,到三至四个月大时,可以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可能只是从喉咙发出的,但这时孩子已开始尝试振动他的声带,运用他的喉头肌肉,来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到了七、八个月大时,孩子就开始有了一连串牙牙学语的声音出现,由于大人会去响应孩子的声音,所以在大人和孩子声音互动过程中,孩子开始模仿大人的语音或环境中的声音。所以在「口语前期」的后期,孩子会使用许多的拟声词来表示意思。例如用「ㄅㄨ ㄅㄨ」,来表示「车车」、要吃东西的时候会说「ㄇㄢ ㄇㄢ」,像这些都是很好的拟声词。
二、理解能力──
新生婴儿可能什么都不了解,但是却已具备了听觉能力。许多研究中也发现,婴儿对熟悉的声音会有反应,如正在吸吮的婴儿,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停止吸吮,并试着去注意听这个声音,所以婴幼儿的听觉是相当敏锐;到了七、八个月,婴儿的听觉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会反应声源、判断声音的方向,并尝试把头转向声源。接下来,孩子对环境中的声音就会更加注意,而慢慢理解环境中声音的意思。如当听到门铃在响,会转头看门;听到电话声响起,会把话筒拿起来,这都表示孩子已了解环境中经常出现的声音,当然,也包括:妈妈的声音或照顾者熟悉的声音;到了「口语前期」最后的阶段,孩子已能听懂很多的指令,如说「不可以」,他会停下来;说「过来」,他会走过来…。一但孩子听懂简单的指令,就会对环境中的物品产生兴趣,可能会指着车子、灯、门等物品,要求大人说给他听。在和大人的互动中,幼儿学会听懂许多语汇和指令,而这些理解能力都将成为孩子下一个阶段中「口语能力建立」的重要基础。
三、互动行为──
虽然口语前期幼儿没有口语能力,但是他们多可以与照顾者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刚出生的婴儿无法与人互动,所以生活上的需要完全依赖大人的满足和给予;到了三、四个月大,当大人逗弄时,孩子就会有一些响应;七、八个月时,孩子会藉主动发出声音来吸引大人的注意,要大人陪他玩。会伸手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表示要抱抱、把奶瓶递给你表示要喝牛奶,甚至拉着你到他想要东西的地方,要你拿东西给他….。这些沟通互动的行为,是孩子未来发展口语、建构社会行为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在口语前期,建立孩子沟通行为是很重要的。
发展较快的孩子,约在十个多月大时,就会出现有意义的语汇,而大部份的孩子,通常要到一岁多,有意义的语汇才会出现。在过去的文献中,指出孩子第一个有意义的语汇,通常是「爸爸」、「妈妈」,但是现在的孩子,第一个有意义的语汇不一定是「爸爸」、「妈妈」,也许和现在父母较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关。但是,孩子所使用的第一个字汇,常是和自己最需要、最常使用到的有关,如由祖辈照顾的孩子,第一个语汇可能是「婆婆」、「阿嬷」、「爷爷」;其它像「走」、「要」、「不要」,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语汇。在孩子出现语汇后,语汇量会随着发展慢慢的增加,也就进 入了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