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的实验报告
苏州市平江区培智学校 刘晓丽
【摘要]语言交往是人类适应社会的重要形式,而语言能力又是交往的重要决定因素.孤独症儿童有严重的语言交往障碍,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本实验就班内一名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能力进行研究实验发现:训练后的语言交往水平大大高于训练前.
关键词:孤独症 语言交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孤独症儿童是全面发展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最新一版即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写明孤独症的特征为"社会关系及交往方面的发育明显异常或受损,并且活动和兴趣种类受到明显限制."有人说,孤独症孩子就像那天上的星星,无上的星星不说话.孤独症儿童要么不会说话,要么对老师或父母的指令"听而不闻",即使孩于说话了,也往往是一些重复语言,自言自语,或者根本就无人能懂的"外星人语言",极少具有交流性质的主动语言.这不但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训练.同时也破坏了周围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语言交往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与训练得以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重点.
二,实验方法
1,被试:
俞*,女,10岁,于2000年入我校就读.学生表现:1,不受集体生活约束,随意性强,任性,在课上下位子,唱歌,自言自语;2,非语言交流方面也存在明显异常,喜欢一个独自玩耍,不进行合作性游戏;3,缺乏与他人甚至父母之间的目光对视;4,记忆力较好,能背诵所学儿歌;5,最感兴趣的物体——自行车与食品.
2,测试工具
本实验所采用的测试工具为自制量表,是在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基础上设计编制而成的.
3,实验方法
(1)调研法
利用平时观察,分析,对被试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以此为需要,以测试为根把,制订个别训练计划.
(2)训试法
按照为被试制订的个别训练计划进行有目的,有内容,有准备的训练.并在训练后再次进行了语言交往能力测试.
(3)评析法
对训练后进行的测试结果具体分析,把训练前与训练后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包括问题.
三,探讨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的方法
1,亲情接纳法
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要让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训练者,信任训练者,只有这样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当然,在这里,也包括训练者对被试的了解与真心接纳,只有这样,才会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
2,游戏法
设计轻松的游戏,让孤独症儿童在愉悦的,轻松的心态下接受教师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训练中弃除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训练者把握时机地进行引导,完成顺理成章式的训练,这种方法既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的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游戏法除了给语言交往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健康心态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甩
3.同伴带动法
训练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刻意为孤独症儿童选择善良,活泼有带动性的伙伴,让伙伴去带动她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体之中.正常人择友多以同龄人为主,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们自身的病症决定着还不能主动与正常小朋友交往,他们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长和老师之间,这就更需要在学校的时间里让他们也有自己的同伴,当然,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帮他们找同伴就更好了.
4.情境法
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这就需要训练者刻意安排了.如下课后,特意把门关起,老师站在门口,她要出去玩,就势必需要对老师说:"我要出去玩".这里,我举个非常深刻的例子,被试的俞某语言表达几乎没有,为了激发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者利用感统课时,给她玩喜欢的圆筒吊缆,这个训练学生单独不能完成,需老师用手推才能荡起,第一次,我主动推她,一边推一边说:"推,推……";第二次,我有意推后走开,圆木柱吊筒渐渐停下后,她跑到我的身边,拉住我的手向圆筒吊缆处走去,我问:"做什么 "她无语,只是拼命地拉我的手,我不动,她就啊,啊地乱叫;对其进行适时训练,说: "刘老师,推我",她会跟着说,便推她:第三次,她再次拉我的手时,突然主动地说:"刘老师,推我!"那一次我推的特别起劲儿,时间也很长.训练中很多事实证明,给孤独症儿童创造情境,对激发他们的表达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5.音乐淘冶法
音乐对淘冶孤独症儿章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他们会拍手说儿歌,会对着镜子跳舞,张开笑脸欣赏自己.在音乐淘冶下,他们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性情慢慢开朗起来,从而间接地为进行语言交往奠定基础.
6.运动训练法
一个正常人如果身体柔弱,浑身无力,会表现出无力讲语,即使讲了也是声音低小.孤独症儿童要想进行语言交往训练,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安静型的,懒惰型的孤独症就更是需要了.运动中增加肺活量,促进发育器官的成长,这是语言交往所需要的身体物质基础.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基线记录表
反应记号:正确符号:+
目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率
评语
语言理解
+
+
+
+
40%
语言表达
+
+
20%
语言能力
+
+
20%
标注:对学生进行五天的基线调查,每天10次,只记录学生的正确次数,最后计算出学生的正确率,根据正确率制定训练计划.
汇总记录表
反应记号:正确符号:十
目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率
评语
语言理解
+
+
+
+
+
+
60%
语言表达
+
+
+
+
+
50%
语言能力
+
+
+
+
40%
上表可以看出,被试者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语方能力上,都普遍呈现进步,但在训练过程中也会出现倒退现象,分析原因可能与测试时被试者的情绪有关.整体来说,训练是有进步的,实验是成功的,证明训练是必要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训练,孤独症儿童在语刍交往方面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训练中所采用的方法,措施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讨论中修改与肯定,有两点需重点注意的:
1,孤独症儿童适于安置在弱智学校
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孤独症置于普小是行不通的.学业上,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理解力差又伴有情绪障碍,故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紧张有素的课堂教学;交往上,由于那里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了解他们的病症,多表现出远离,歧视,无疑更阻碍了他们与人交往的兴趣,而弱智儿童生性单纯,善良,乐于助人,加之他们智商较正常儿童低,课堂教学的速度就会放慢.弱智学校的教师大都受过专业教育与训练,这些都为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与交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应持之以恒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病症的患者,他们所表现出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即便在同一阶段里,训练者纠正了其原有的问题,他们也许又会生出新的问题来,这就要求训练者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则不会前功尽弃.
(二)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训练总结出几点小的建议,提供参考:
1,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要求有家长的配合,切实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性;
2,训练教师要进行孤独症生理,心理,病症等多方面的培训,才能以科学的头脑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
"有人说你们是星星的孩子,我想知道你的世界在哪里.你们像雨点一般从天边落下,来到我们的身边,闯进我们的生活.让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也很美丽."
参考文献:《面对孤独》Lynn Hamilton著 张春京译
下载文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