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青年在途上(9) - 我的进步
更新时间:2007-04-16
点击数:
中学的我,仍旧不肯与其它同学相处及玩耍、仍想着自己的世界和思想、做自己想做或要做的事情及与其它人隔离。
当自己有情绪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我会容易流泪、动怒或发脾气在其它同学身上,甚至会「扮清高」找老师或校长解决问题。我对社会的理解与辨别能力差;对人的责骂、说话或笑话有很敏感的反应;对数字或自己喜爱(但其它人未必认真记住)的东西便牢牢记住;对其他人都需知道的东西,便不理会或容易忘记。这从年幼开始便维持至今。这不但使我的朋友减少或荒芜,还使我在求学阶段继续受到其它同学的欺负或离弃,这使我心情难受。
直至中四时,我母亲带我到油麻地医管局开办的课程,课程主要教导我们怎样与其它人眼神接触,如双方的眼神要保持一段距离和保持平和、自然、有空间感;表情要自然平和;双方的脸不要太贴近;表情不可太造作或多了些身体的小动作,这使对方与你很难进行倾谈;与人谈吐的礼貌和技巧;如欲与人说话时,要观察对方的外围环境;谈话的时间和话题是否配合对方;双方谈话时的坐姿要两脚放平在地上,双手要放在大腿的两旁及身要挺直,脸要望着对方。倾谈时咬字要清晰及声线适中;切忌交叉脚、身像虾米般不挺直、不可以表露抗拒与人沟通的表情及眼神等。
课程内的学员与我一样有自闭症,经过课程的辅助和职员循循善诱的教导下,我开始渐渐脱离「自闭症」的阴影,尝试与其它人接触及见面,改善我的病情。直到现在,我终于可与身边的家人、亲戚、熟悉的人,如朋友、明爱的姑娘及小组组员、教会成长班的组员、导师有紧密的沟通和保持良好的友好关系。
自闭症人士要脱离自闭症的阴霾,必须有身边的家人、亲友、社会的认识与接纳,要不断及不计较时间的给予他们精神和心灵上的支持与鼓励和适当的栽培。我相信,自闭症人士可以与社会周围的人士一样可和谐共处、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与社会人士相处及生活。
自「」组 --- 一个自闭症青年人的沟通、分享平台,让年青人在工余时间,分享自已在工作、学业及生活上的遭遇和点滴。
「」的意思,是文字可因应年青人的成长而转变,也表现出组员不想被框框限制,希望有自己一片空间!
小组由明爱家长资源中心于2004年9月成立。
作者:政熹
编辑/设计:大同学习村村长
出版日期:2007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