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教学原则
更新时间:2008-06-13
点击数:
一、注重教材的选择与呈现
1.选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接收的教材的难度、分量,一次不要呈现太多语音或生字;
2.利用工作分析原则:以旧经验作为新学习的基础,教材的呈现应经过适当的安排,学习步骤细小,而且反复地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3.多使用实物、图片、玩具、标本、模型等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善于利用参观、操作、角色扮演等多彩多姿的学习活动,以增进学生的直接经验;
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心智操作
1.安排系统有序的反复练习,最近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并强化其记忆;
2.提供足以产生类化效果的练习活动,激励学生概念形成的思考能力,使其不仅能“因一知一” ,并且能“触类旁通” ;
3.协助学生在不甚相关的事物中寻找相关处,并归纳出简单的原则(如造词、造句、句型、相似词、同音异义词、同口形异音字等的练习时) ;
三、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1.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动作上的刺激,帮助学生揣摩发音时肌肉的运动,并模仿正确的发音、拼音;
2.鼓励学生使用习得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将实用性、简易性、趣味性、具体化的教材呈现后,鼓励学生加以描述;
4.多做开放性的问答,以“问什么” 、 “怎么样”等问题,来取代“是不是” 、 “对不对” 、 “好不好” 、
“懂不懂”等闭锁性的问题;
四、给予学生适当的回馈,帮助学生有效应用回馈所提高的信息
1.随时随地矫正学生错误的语音与字句(注意态度和孩子的接受程度) ,以增进听辨别能力;
2.对儿童的语言要有反应,以提高其发音与说话的意愿;
五、增进语言沟通的能力
1.语言沟通不仅包括说话,它涵盖动作、手势、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或图画、符号等信号语言。重度只能不足儿童的构音、说话缺陷太严重时,可鼓励其利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
2.加强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儿童认识语言与文字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了解语音、单字、句子所代表的意思;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最近发音的频率与清晰度,训练模仿发音、字、词、语、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