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
更新时间:2010-11-19
点击数:
音乐课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门课程,对他们而言,音乐是轻松快乐的。我校在很早就开展了音乐治疗,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当今社会智障儿童愈来愈多,其中孤独症已成为特殊教育这一行业中的热门话题。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障碍和异常主要表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社会交往以及情绪、行为模式等方面。而音乐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的交流欲望,音乐的节奏与动作相配合,可增强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打击乐器的演奏可以帮助四肢协调,对左右的意识及增强空间知觉等等。
语言是身体的、感觉的、心理的、情绪等机能的总和的、复合的产物,而且也是孩子的发育史及家庭的产物。本来语言是在每日的生活中,孩子将自己周围的事物以眼睛(看),耳朵(听),用脑去(感觉、想),用身体去(活动)等,所感受到的事物以自己的身体去确认,或去传达给别人知道,或去吸取别人所感受到的,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语言。于是开始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然后语言能力就因此而慢慢的成长发育。但是,孤独症的孩子他们的语言发育迟缓并会伴有特殊形式的异常语言,难以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对他们来说,言语似乎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交流想法的工具。
在近几年的音乐治疗实践中发现,患有孤独症的大部分儿童虽然拒绝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但是他们对音乐却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好像在探索着什么。所以,音乐是与他们沟通的一座桥梁,在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中,通过音乐与孩子的行为同步使孩子同音乐建立关系,再进一步与老师建立关系,从而打破孩子封闭的内心世界。
下面把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的音乐治疗中发声训练这一环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发声训练前要进行呼吸训练:有很多患儿说话时音量小,或说话断断续续,说明他们的肺活量小,很难应付说话,或者是在说话时不会用气。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对患儿进行呼吸训练。在一个舒适的音乐环境里,带着孩子一起做呼吸练习,随着音乐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深深的吸,慢慢的呼,也就是腹式呼吸,老师可以给孩子展示形象的比喻,这样让孩子能体会到这种轻松的感觉,理解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要这样长时间反复的进行练习。
然后,发声训练:人声音的产生是靠在喉头内像唇构造的器官叫做声带的振动所产生的,当从肺部产生的空气压支配时,迅速的开和闭产生微小的膨胀和波动,这波动通过声带间闭着的声门,在喉头上方振动产生空气圆柱,声音就产生了。在此,用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对孩子们进行发声训练。
1=C 2/4
5 6 5 4 | 3 1 | 2 1 2 3 | 5-- | 3 3 3 | 5 5 5 | 3 3 2 2 | 1--||
我爱 我的 小 猫,小猫 这样 叫,喵喵 喵,喵喵 喵, 喵喵 喵喵 喵。
歌词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训练需要进行变化,在歌曲中加入很多小动物的名称和它们独特的叫声,如: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小羊咩咩咩,青蛙呱呱呱,小猪噜噜噜等等,来训练孩子的各种发音。加入每个孩子的名字,因为孩子们的名字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使用他们名字的歌曲和诗歌是喜闻乐见的。在训练时你可以注意盯着孩子的表情,当“他的”或“她的”歌开始唱起来时,欢乐的表情就在孩子们的脸上舒展开来。再配以简单的肢体动作,主要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协调四肢,激发孩子们发声的欲望,让孩子能跟着一起说出各种动物的叫声,甚至能发出长音来。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之后,许多孩子在语言发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和家长有了些许的希望,带给我们的是惊喜和感动。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这种幸福感与成就感。
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行为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感情表达能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工作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希望能在特殊音乐教育体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