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在线阅读
作者介绍
甄岳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讲师,广东惠州孤独症研究会顾问。...[详细]
甄岳来的女儿1985年出生,曾患有孤独症,现为北京某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第一代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甄岳来夫妇对女儿坚持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教育训练,用独特的社会性教育方法,实现了女儿基本康复的目标。这一教育成就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赞誉,长期以来成为鼓舞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精神力量和学习榜样,甄岳来女士也因此在中国孤独症儿童家长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十几年来,甄岳来女士坚持在中国最早的孤独症训练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义务讲学,向家长们传授孤独症康复教育经验。她还为全国各地的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咨询服务,自2006年起,她已经主办了8期“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家长,教师培训班,指导更多家庭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孤独症康复教育道路。
内容简介
立足社会性发展的根本目标,探寻社会性教育的基本规律,构建社会性教育的操作方法,三位一体,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立足家庭生活环境,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不是为了讲述一个孩子成长的故事,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康复。孤独症康复教育是一个浩大的课题,我们的实践只是求解这个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孤独症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个孩子各具特色,我们的研究还只能针对这个群体中的某些类型。但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精髓、核心与最终目标,无论对于何种程度、何种类型的孤独症患者的康复教育,都是如此。区别在于,孩子的程度不同,社会性教育的起点可以不同,实施方式可以不同。形之万变却不离神之根本,只要抓住了社会性教育这条主线,只要尊重教育科学,只要持之以恒,孤独症儿童都可以在自已的水平上获得显著的康复。...[详细]
一个22岁的女孩,静静地坐在大学的课堂上,然而,小的时候她曾经多次被学校告知她不能继续留在普通学校里读书,因为,她是一个孤独症患儿……
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孤独症孩子的康复效果不好一定各有各的原因。而如果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那么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教育拯救了孤独症儿童。
20年前,我们对孤独症一无所知;20年后,我们逐渐揭开了孤独症的面纱,逐渐填补了孤独症康复教育的空白。
20多年,“孤独症的康复需要教育训练”这一观念已经普及,但是,距离教育训练的科学化,我们依然有很远的路要走。
康复训练到底练的是什么?激发交往动机,提高社会认知,培养社会情感,构建孩子社会化的行为方式。
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把孤独症儿童引入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中来,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出懂事的孩子。
孤独症儿童往往具有漂亮的外表,健全的四肢,然而,孤独症儿童缺失的是人最为本质的属性——社会性。
3岁左右,在正常儿童自我意识、社会情感、同伴关系发展出现转折的时候,孤独症儿童却明显地停滞了,明显地偏离了正常的社会化轨道。
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最终实现社会生活自理、社会生活自立,始终是康复训练的核心目标
语言能力与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什么关系?为孤独症儿童架设好连通自己与他人的桥粱,毫无疑问,会极大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如何实现语言训练的目标呢?语言训练涉及方方面面,从哪里起步呢?先让孩子学会倾听别人讲话,学会破解别人的语言密码。
对孤独症儿童特有的语言障碍怎么办?怎样克服孤独症儿童自言自语、代词混乱、语音不清、语调异常、构句刻板、内容重复等特殊语言障碍呢?
为什么没有自我意识就没有社会性?当孤独症儿童能够把自己作为认知对象,把自己放在自己与他人关系中认识、理解和把握的时候,才具有了人的灵魂。
[妈妈的问题]我的孩子在普通小学读二年级,他有些方面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比如记忆力,他听写生字在班里是比较好的;还有口算、体能。但是他没有竞争意识,优势经常发挥不出来,运动会的接力赛跑就无法参加,因为他根本不使劲跑。怎样能培养他的输赢意识呢?
[问题的答案]孩子不能参加比赛,不是孩子不会跑,不是孩子跑不快,而是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快跑。参加比赛,需要知道自己在比赛中的角色,知道“我”和其他参赛人的关系,知道比赛的结果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别人意味着什么——而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恰好是和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相关联的。
孤独症儿童的“自我”与众不同,当孩子面对独特的自己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呢?剖析孤独症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利与弊。
在残缺的心灵之上,怎样建筑孤独症儿童的自我概念呢?怎样教会孤独症儿童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控制自己呢?
自我意识训练方案举例
自我意识教育的规律是什么?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养成的起点;培养自我内在体验,是自我意识养成的难点;接受自我、控制自我是自我意识教育的重点。
其他章节待续